豬價逐漸“熄火”了,下半年還能再“發動”嗎?
生豬市場自調控信號明確發出后,開啟了全面震蕩的局面。雖然漲勢已經明顯縮小,但是養殖端的情緒卻依然高漲,使得豬價既沒有大漲,也沒有大跌,一直在震蕩。
隨著豬市經過數日的調整,豬價的波動也開始縮小,基本在10-12元/斤徘徊。隨著市場漸漸企穩,人們的關注重心開始后移,即下半年,豬價還會迎來“高峰”嗎?
一種觀點認為,雖然豬價在6月份時迎來了一大波上漲,但是從產能方面看,去年產能去化較嚴重的時候對應到今年正是7月份左右。而從整體來看,生豬產能充足,后期豬價并不具備持續上漲的基礎,再加上今年消費一直低迷,下半年恐怕也難達到預期,因此今年豬價的高峰點應該就是在7月份,后續再遇高峰的幾率并不高。
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豬價上漲一方面是因為對應的生豬出欄減少,但是究竟少了多少,真實數據并不可知,去年豬價深跌,除了大量中小散戶被淘汰以外,不少規模場也采取了多種措施來應對;
另一方面,當前是豬肉消費的低迷時期,豬價卻出現大漲,雖然二次育肥等有所增加,但是生豬養殖需要一定周期,仔豬從育肥到出欄要有一個過程,因此即便產能增加也向后延遲。
而下半年是豬肉消費旺季,且不說年節,就是灌腸、腌臘等傳統對豬肉的消費就十分龐大,例如去年下半年支撐豬價上漲的因素中就灌腸、腌臘就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下半年消費一定明顯好于上半年,即便有二次育肥出欄增加,也和消費增量相抵消。
因此,不少養殖戶甚至規模場認為下半年豬價高峰有望在年底。
那么,豬價到底還會再“發動”嗎?
從供應方面來看,供給端確實存在產能缺口,但是隨著壓欄惜售以及二次育肥的增加,這個缺口正在被補齊,那么能提振豬價的就要看需求端了。
需求方面,下半年確實是消費旺季,但是也要注意到,當前市場豬肉價格已經在豬價上漲的帶動下提前上漲了。普通豬肉價格有的已經突破20元/斤,排骨有的已接近30元,而且后續來看,豬價大跌的幾率很小,那么也就意味著肉價大幅回落的幾率也不大,但是造成的一個重要影響就是肉價上漲后明顯抑制了消費。
雖然現在是肉類消費淡季,但是其中也是肉價上漲后消費需求的下滑,而這種趨勢將直接影響下半年的消費,因為很明顯,油價高位,菜價、水果等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上漲,增加了家庭日常生活支付的壓力。
再加上政策層面對豬價的調控很明顯,因此預計下半年豬價呈現穩中震蕩,即便有漲幅也很難再達到“高峰”程度。養殖戶需要注意市場動向,合理安排出欄。
一周熱點
- 2022-07-25全國獸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五屆一次全會在南京召開
- 2022-07-222022年6月四川省全省飼料生產情況
- 2022-07-222022年6月份全國飼料生產形勢
- 2022-07-222022年6月份山東飼料行業信息(總第12期)
- 2022-07-22北半球熱浪肆虐波及玉米生產
- 2022-07-21【中糧視點】生豬:豬價空間換時間
- 2022-07-21關于進口巴西花生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
- 2022-07-21【宏觀】新一輪豬周期有哪些“新變化”?——《見微知著》第八篇(高瑞東)
- 2022-07-21北半球熱浪肆虐 后市玉米價格怎么走?
- 2022-07-20玉米:從“炙手可熱”到“燙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