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持續低迷讓養豬業陷入迷茫,未來趨勢將怎樣走?5月17日,第三屆畜牧業生物安全大會在四川成都盛大舉辦,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王祖力博士對當前豬業形勢與豬價趨勢進行了深入分析。王祖力認為,當前豬價正處于大周期的下行周期中,但仍然有機會取得季節性盈利。如果行業產能去化不理想,真正的挑戰可能在2024年。
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王祖力
當前處于供應量上行初始階段
“豬周期依然存在,新世紀以來五輪‘豬周期’價格波動規律都有跡可循。”王祖力表示,從歷史上來看,豬周期平均4年一輪,谷底通常在4-6月份,行業低迷期通常是疫病高發期。當前,正處在第六輪豬周期的下行初始階段。
供需決定豬價,產能周期波動是豬價波動的根源。王祖力首先討論了當前市場供需形勢。他認為,今年產能的釋放將會不斷增多,但下半年消費提升也有會拉動作用,綜合來看,今年將不會出現過高的豬價,但也會有盈利空間。
“現在出欄的豬體重已經明顯下降,庫存的產能已經基本釋放,接下來總體的供應會回歸到正常的曲線。”王祖力分析,“而在正常的供應曲線下,當前的供應處在上行過程的初始階段。預計供應增長較為緩慢,在消費由淡季旺季轉換的過程中,依然還有機會取得季節性盈利。行業去產能進度較慢,而真正的豬價寒冬可能在明年。”
王祖力認為,理論來看,本輪大周期的下行周期才剛剛開始,接下來產能釋放將不斷增加,今年10月份前后將達到供應的頂峰。
產能“微調”,明年形勢不樂觀
王祖力對下一步產業走勢主線進行了研判,他認為,在大周期視角豬價是下行的,在大周期基礎上,小周期視角下豬價也是可以出現上行的。“當期能繁母豬存欄與滯后10個月后的豬價之間,存在較強的負相關關系。2022年4-5月產能出現由下向上拐點,理論上對應2023年2-3月價格才會出現由上向下拐點。”王祖力說。
但實際上去年年末豬價就出現了下行,養豬業從今年1月份開始虧損至今,王祖力認為這與去年四季度初期行業對后期預期過高,透支后續行情有關。隨著曲線回歸正常,價格回歸性上行也是可能的。
王祖力分析,總體來看,受疫情影響,2023年消費需求或較前兩年好轉,但2022年產能連續增加,使得2023年生豬市場不確定性較大。“今年2-4月豬價,由去年4-6月的產能決定,那時能繁母豬存欄4200萬頭左右。今年產能連續4個月去化,但幅度非常小。當前產能為4300萬頭左右,且效率可能更高,對應明年2月前后供應量,屆時市場供應同比今年可能更多,形勢依然不樂觀。”產能正在緩慢去化,但只是屬于“微調”。王祖力提醒養豬業,如果下半年豬價有所上漲,產能去化將更加困難。
綜合來看,王祖力認為,排除異常因素影響,在國家生豬產能調控機制的作用下,以及規模化水平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未來養豬業或可能進入“產能微調、行業微利”時代。需要關注的主要不確定性因素包括非洲豬瘟疫情,藍耳和腹瀉疫情,消費量變化,市場情緒帶來出欄節奏變化,產能調整節奏,以及能繁母豬群體生產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