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家上市豬企陸續公布了4月份生豬銷售數據,近八成的上市公司銷售收入雖然同比有所增長,但環比均呈現出下降趨勢。
從銷售收入看,包括溫氏股份、新希望、唐人神等豬企普遍呈現出同比增長環比下降的趨勢,其中環比下降明顯的新希望銷售收入為23.62億元,環比變動-8.56%,同比變動47.26%。
值得一提的,大北農、金新農和牧原股份的4月生豬銷售收入卻走出了環比上漲的趨勢,分別上漲7.90%、6.08%和4.42%,達到了7.92億元、1.02億元和91.06億元
事實上,大北農當月共銷售生豬49.64萬頭,環比上漲了9.63%,與此前1月和2月的銷售量相當;而此前在生豬銷量增速上一馬當先的金新農已經連續兩月放緩腳步,當月共銷售生豬7.98萬頭,環比下降了10.03%。
從單月銷售數量來看,牧原股份依然憑借534.2萬頭的銷售量仍穩坐榜首,緊隨其后的是溫氏股份210.63萬頭的銷售量。
豬價低迷,養豬人的苦日子仍將持續?
豬企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依然是生豬價格的持續走低。
豬價自年初開始便持續處在低位磨底階段,若依照頭部上市豬企2022年底-2023年一季度末的平均養殖成本16.80-17.20元/公斤計算,行業已虧損5月有余。五月豬價仍未見明顯好轉。
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和采集點的監測,5月份第1周,全國仔豬平均價格36.70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1%,同比上漲24.8%。
全國生豬平均價格14.68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6%,同比下跌1.4%。全國豬肉平均價格24.63元/公斤,比前一周下跌0.1%,同比上漲0.5%。
而后期豬價走勢,亦不容樂觀。
從短期供應來看,據Mysteel數據統計全國主要20個省市自治區5月生豬出欄計劃量為1009.07萬頭,環比4月實際出欄量小幅減少2.11%,但4月清明、五一的節日效應,出欄計劃完成率為104.29%,養殖場超賣現象較為明顯,故5月計劃量雖環比有所減少,但實際數量并不少,故5月生豬供給寬松局面仍較為明顯。
不過因現階段大豬存欄相對偏少,且天氣轉熱后大豬需求明顯減量、肥標價差反轉;以及二次育肥零星入場,規模場小體重豬源出欄稍有增多;同時市場對下半年行情相對看好,現階段存在明顯外采仔豬育肥、補欄小豬及出大留小情況等因素,現階段生豬出欄均重已出現較為明顯下降趨勢,故終端豬肉供給壓力環比稍有減輕。
從長期供應(產能端)看,能繁母豬存欄量自2022年5月環比轉正,2023年1月再次轉負,體現2023年3-10月生豬供給壓力逐月增大。
雖近個月能繁母豬因動物疫病、低價主動淘汰等因素有適度去化,但產能量級仍處偏高水平,更妄論母豬效能、配種效率數量的提升。故長期供給仍壓力較大。
從需求端來看,疫情不再,消費確有好轉但幅度稍不及預期,現階段豬價同比稍有下降,屠宰量同比增幅在20%左右,屠宰量相應的體現消費情況,但從外部餐飲消費、家庭日常消費、食堂工地等聚集性消費表現情況來看,環比、同比增幅并不明顯,中端屠企虧損、白條批發零售砸行現狀仍無根本好轉,而且近期的節日效應也不明顯,故短期消費難有好轉。故綜合供需兩端情況看,豬價仍將在成本線以下的低價繼續摩擦,養豬人的苦日子仍將持續。
上市豬企主動去產能
事實上,在生豬養殖連續經歷了4個月的虧損的情況下,已不乏豬企開始調整經營策略,包括傲農生物、天邦食品、大北農和天康生物在內的4家上市豬企已下調了今年的出欄目標,共下調600萬—870萬頭。
為何上市公司主動下調出欄目標,放緩擴張腳步?
“上市企業下調出欄目標是基于當前市場發展形勢以及對明年供需情況的研判。”朱增勇指出,目前供給相對充裕,上市公司下調出欄目標,一方面是受到今年豬價較低影響,部分企業在一季度出現了虧損。在此情況下,公司的現金流動性可能會影響企業未來的擴張計劃;另一方面,基于對后期市場整體的供需形勢判斷,下調的出欄目標可能有利于減緩下半年和明年市場風險。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發改委預計短期豬價持續低迷,如果國儲肉政策不啟動收儲措施,且各家豬企不調整產能計劃安排而導致產能持續釋放的話,豬價持續低迷會延續到第三季度末,第三季度末才會觸底回升。
對于短期內的豬價走勢,朱增勇認為5月份的豬價還是一個震蕩式的逐漸回升的走勢,但是回升速度將比較緩慢。
“今年豬價不會出現上年比較明顯的上升趨勢,下半年的豬價回升將是季節性回升。”朱增勇表示,從供給基本面來講,今年下半年的供給是沒有缺口的,且供給比較充裕。當消費在下半年逐漸開始回暖的情況下,供給也將隨著季節性呈現增加趨勢。因此,下半年可能呈現出供需均增的特征。
在此情況下,供需基本面的本質沒有改變,只是供過于求的局面逐漸開始改善。所以豬價將是季節性的緩慢的穩定的回升,不會出現去年短時間內快速增長現象。
朱增勇指出,今年下半年豬價的高點在于下半年整體需求的速度和需求恢復的空間。
新財富研究院分析認為,豬肉價格中長期有望在企穩后小幅走強。總體來看,由于2022年開始,養殖戶已步入虧損狀態,平均每頭虧損44.31元,2023年3月的數據顯示,養戶養殖每頭豬平均虧損283.12元。養殖戶的持續虧損可能會加速能繁母豬的去化,但自然去化較為緩慢,疊加目前的能繁母豬存欄量、生豬存欄量均高于2018年養殖戶虧損去庫存之前。
因此,豬價短期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仍然處于磨底階段。
當然,豬肉價格的下跌將使得自繁自養生豬養殖利潤持續為負,養殖戶沒有動力進行補庫存,那么豬肉價格短期內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較低。
盡管如此,隨著經濟的不斷復蘇,豬肉消費有望逐步回暖,疊加能繁母豬的持續去化,豬肉價格中長期有望在企穩后小幅走強,當前期貨市場豬肉遠月價格遠高于近月價格也反映了這種市場預期。
法國進口豬肉來了!
值得注意的是,據海關總署網站消息,5月11日,海關總署發布2023年第48號公告(關于進口法國豬肉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即日起允許符合要求的法國豬肉進口。公告全文如下: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和法蘭西共和國農業與糧食主權部有關中國從法國進口豬肉檢驗檢疫要求的規定,即日起,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法國豬肉進口。
一、檢驗檢疫依據
(一)法律法規以及部門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注冊管理規定》等。
(二)雙邊議定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和法蘭西共和國農業與糧食主權部關于中國從法國進口豬肉的檢驗檢疫和獸醫衛生條件議定書》。
二、允許進口產品
允許進口的豬肉是指豬胴體的任何可食用部分,包括內臟。
三、生產企業要求
向中國輸出豬肉的屠宰和加工企業應符合中國和法國的法律法規中有關豬肉屠宰加工企業的獸醫衛生和公共衛生的要求。
企業的注冊程序如下:
—法方向中方推薦申請注冊的企業名單并提供相關資料。
—中方在對所提供資料盡快審核的基礎上,派出專家評審組對所推薦的企業及相應的獸醫和公共衛生體系進行實地評審。
—中方的實地評審應得到法方的協助。
—中方完成實地評審后,將評審情況盡快通知法方:中方組織專家對評審報告進行審核,并盡快通知法方已批準的注冊企業名單。
四、檢驗檢疫要求
(一)動物疫病管理。
法國確認其境內無口蹄疫、豬捷申病、牛瘟、豬水泡病和豬瘟。
關于非洲豬瘟,適用2021年12月13日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法蘭西共和國農業和食品部關于非洲豬瘟區域化管理的合作協議》的規定。
(二)用于生產向中國輸出豬肉的豬須符合的條件。
1.出生并一直飼養于法國;
2.來自過去六個月內未發生過炭疽病、布魯氏桿菌病、偽狂犬病、傳染性胃腸炎、結核病和旋毛蟲病的農場;
3.來自過去六個月未發生豬呼吸系統發育不良綜合征臨床癥狀的農場;
4.來自在過去六個月內未因發生過法國動物衛生法規規定應申報的豬病而受到限制或監測的農場。
(三)加工過程要求。
1.依照法國和歐盟的有關法律法規對用于生產出口豬肉的豬實施宰前和宰后檢驗檢疫;
2.所有屠宰的豬是健康的,沒有任何傳染病的臨床癥狀,胴體和臟器無病理變化;
3.產品中獸藥、農藥、重金屬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殘留量不超過歐盟和中國規定的最高限量;
4.產品沒有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符合歐盟及中國的法律規定;
5.產品是衛生、安全的,適合人類食用。
(四)存放要求。
在存放豬肉的冷庫中,應當有存放向中國輸出豬肉的專門區域。
五、證書要求
向中國輸出的每一批豬肉應隨附一份正本衛生證書,證明該批產品符合法國獸醫和公共衛生法律法規及雙邊議定書的有關內容。
衛生證書用中文和法文寫成,衛生證書的格式、內容須事先獲得雙方認可。
六、包裝、儲存和運輸要求
產品必須用符合國際衛生標準的全新材料包裝。包裝外要用中法文標明品名、重量、生產廠名稱、地址、注冊編號、儲存條件和生產日期,并施加經中方認可并備案的檢疫檢疫合格標志。
產品從包裝、存放到運輸的全過程,均應符合衛生條件,防止有毒有害物質的污染。冷藏肉的中心溫度不應高于-18。貨物裝入集裝箱后,在法國官方獸醫監督下加施鉛封,鉛封號須在衛生證書中注明。運輸過程中不得拆開及更換包裝。
來源:中國新聞網、我的鋼鐵農產品網、證券日報、豬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