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周期本質是產能周期,受行業利潤驅動,因此關注養殖盈利對研究生豬市場產能波動具有重要價值,而仔豬養殖效益水平是能繁母豬存欄變化的先期指標。
仔豬養殖效益在連續虧損3~6個月后,能繁母豬存欄量會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仔豬養殖效益在持續性盈利3個月后,尤其是當單頭效益超過200元時,能繁母豬存欄量會顯著增加。
今年上半年15KG公斤仔豬價格基本在500-700元/頭區間波動,出售仔豬保持盈利狀態,進入下半年尤其到了8月份前后,此時補欄對應春節后的消費淡季,同時受天氣高溫影響,養殖戶補欄積極性較低,仔豬價格開始下滑。
9-10月份是相對傳統的季節性二育高峰期,但今年在能繁母豬去化幅度小、效率提升以及期貨盤面保持較低利潤率的背景下,9-10月份二育積極性或同比偏差,反而相對利好年底及春節前的價格。今年除了2月末3月初受疫情影響看好五一假期行情帶動一波二育熱情外,其他時間二次育肥積極性普遍較弱。
從往期的豬周期看,生豬的養殖利潤率極值一般在+-30%左右,而大部分波動區間在-10%至20%區間。在生豬疫情穩定的情況下,因能繁母豬產能去化幅度較小、效率提升的原因,生豬底部周期或延長,豬價波動率降低,如果以15.8元/公斤的自繁自養成本來計算,則生豬價格下方的極限支撐位在11.2元/公斤左右,而主要的價格波動區間在14.3-19元/公斤。春節前尤其是四季度養殖利潤大概率在養殖成本線之上,10%-20%的利潤率或是比較理想的利潤水平,對應價格區間在17.4-19元/公斤。
相關機構認為,7-8月份處于此前母豬產能增長兌現的尾部階段,且此階段處于全年消費的淡季,豬價可能是全年的最低點。8月之后生豬出欄量邊際遞減,并一直延續到明年的一季度,而豬肉消費在此階段逐步提升,到11-12月份達到消費的高峰,整體上9月份到春節前生豬供減需增,所以春節前年豬價中樞或跟隨平緩減產而溫和上移,價格或傾向震蕩上行,并可能貫穿至春節前的2月份,但漲幅溫和且均價或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同時9-10月份二育積極性或弱化,出欄體重同比降低,相對利好年末及臨近春節前的價格,使得豬價行情后延,但受產能去化幅度小、效率提升以及凍品庫存高的影響,或限制豬價漲幅。明年二季度生豬價格表現或依然偏弱,但同比或好轉。(資料來源:建信期貨、證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