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logo

傳統旺季即將開啟 生豬市場供需矛盾能否緩解?


來源:    作者:    時間: 2023-10-11

四季度是生豬消費傳統旺季,在腌臘等需求的影響下,生豬養殖利潤能否好轉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前期凍品入庫量龐大,潛在供給不容忽視,加之商品豬陸續出欄,即便需求好轉,市場也很難化解供給過剩問題,豬肉價格漲幅因而受限。

供給端:貨源相對充足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監測,2023年1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4367萬頭,較2022年12月減少23萬頭,降幅為0.5%,結束連續8個月的環比增長態勢;同比增長1.8%,連續4個月同比增長。按照能繁母豬推10個月后的商品豬存欄,2023年11月,即四季度商品豬存欄將環比下降,屆時供給收緊,疊加四季度是傳統生豬消費旺季,消費增加,豬肉價格勢必獲得支撐。

不過,農業農村部等5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8月末能繁母豬存欄4241萬頭,環比下降0.7%,同比下降1.9%。能繁母豬存欄數據表明,存欄高于4100萬頭的正常保有量,處于產能黃色區域。因此,即使四季度供給縮減,但受產能偏大影響,市場貨源仍然無虞。短期來看,鋼聯的數據顯示,2023年8月商品豬存欄環比增加0.29%,同比增加4.82%;9月商品豬出欄涌益預估環比增長4.05%。另外,卓創的數據也顯示,2023年8月商品豬出欄環比增加0.46%,同比增加24.14%。根據機構的數據,生豬供給依舊寬松。

上半年生豬需求清淡,但屠宰企業出于維護渠道、保持工人不流失等角度考慮,保持一定的開工率,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其不得不將凍品入庫。凍品庫容率較高,成為后市的潛在供給。

前期價格疲軟,刺激大豬出清,加之預期一般,彼時壓欄、二次育肥行為較少,導致生豬出欄均重一路下滑,市場缺乏大豬。大豬短缺,大肥價格超過標豬價格,標肥價差開始逆轉,引來養殖戶壓欄以及二次育肥等養殖投機行為的介入,但這部分投機行為只能影響市場節奏,并不能改變供給絕對量,而且會導致供給后移。

需求端:旺季即將開啟

除了周期性影響較大的年份,豬肉價格存在明顯的季節性特征,這主要是由我國居民消費特點和季節性生豬集中出欄所致。總體而言,勞動節和端午節作為全年淡季消費的節點,往往是全年價格的低點,而中秋節和國慶節往往是全年價格的高點。國慶節之后,由于短期內消費減少,豬肉價格隨之下滑。11月,天氣涼爽,節假日多,南方有腌臘需求,市場處于傳統旺季,豬肉價格有所上漲。春節期間,本是生豬需求旺季,但由于集中出欄,此時價格往往低于12月。春節之后,豬肉價格在高出欄、低消費的影響下創出年度新低。整體上,季節性因素利好下半年消費,豬肉價格重心一般高于上半年。

2023年“雙節”假期,全國生豬現貨市場呈現北方豬價先揚后抑、南方起伏不大的走勢。養殖端出欄有限,但凍品庫存只消耗一部分,故假期豬肉價格以小幅調整為主。市場需求不及預期、節后以消耗庫存為主,短期豬肉仍弱勢運行。

此外,白毛比價是白條價格與毛豬價格的比價,這是描述消費強弱的指標。比價高企,代表豬肉消費向好,白條價格漲幅大于毛豬價格漲幅。比價低迷,代表白條價格漲幅不及毛豬價格漲幅,消費偏弱。目前這一指標處于歷史低位,說明消費有待進一步改善。

豬價后期走勢如何?

格林大華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張曉君介紹,國慶節前下游備貨結束,假期養殖企業出欄節奏放緩、屠宰場屠宰量明顯下降,供需雙減狀態下豬價相對穩定。而假期結束,養殖企業恢復正常出欄節奏,階段性供強需弱施壓豬價,10月9日河南大廠成交價在15.35元/公斤,較9月28日下跌0.95元/公斤。現貨價格走低帶動期貨低開低走、試探支撐位。

“消費支撐在供給充足環境下明顯底氣不足。假期后半段,消費表現不佳,而供給進一步恢復,全國生豬均價下滑,跌破16元/公斤,這是期貨節后開盤走弱的主要原因。”大豆天下網高級分析師康全貴認為,基本面供強需弱邏輯強大,生豬表現難言樂觀。全國豬糧比價連續3周處于5:1—6:1,豬糧比價觸發過度下跌二級預警,后續關注國家政策變化。今年以來生豬市場波動幅度明顯低于去年同期,符合市場集中度提升及穩定高產能過程中的價格波動特征。

據觀察,2023年以來,節日消費對于生豬市場的影響呈現強預期、弱現實的特點。康全貴認為,核心原因在于高產能背景下實際需求較為平淡。預期階段始于7月末8月初,供給端表現為標肥豬價差較大,壓欄和二次育肥現象突出,希望在“雙節”前出欄獲利,生豬期現貨價格出現一波明顯上漲行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弱現實階段。暑期消費、院校開學等節點,實際需求不及預期,而供給保持充足,疊加前期壓欄及育肥豬源在假期前集中出欄,生豬價格自8月高點逐步回落,近期跌勢有所加劇。

官方數據也證實這一觀點。2023年8月能繁母豬存欄4241萬頭,環比減少0.7%,雖然同比、環比均出現小幅下降,但絕對量是正常保有量的103.4%。能繁母豬存欄位于高位,產能去化速率偏緩,周期反轉需要等待產能的進一步淘汰。“目前市場更多關注季節性漲跌以及出欄節奏變化。按照能繁母豬產能供給對應關系,2023年3—10月生豬供給呈現持續增加態勢,10月前后轉為環比下降趨勢,當前生豬出欄對應前期能繁母豬產能環比增加區間。”國聯期貨研究所農產品事業部徐遠帆表示。

在豬肉價格低迷的情況下,控制養殖成本是企業提升利潤的重要手段。而控制養殖成本,就不能無視飼料成本。

目前全國已經進入大豆、玉米等作物的收割期。徐遠帆表示,東北新作玉米已經全面收割,新作產量同比預計增加,基層農戶售糧積極,東北產區現貨價格偏弱運行。新糧上市增多,小麥替代影響仍存,疊加巴西二季玉米陸續到港,后期供給趨增,故玉米價格維持看空觀點。豆粕方面,目前美國大豆收獲進度達到23%,速度較快,但出口受到巴西大豆的競爭,其出口銷售疲軟,疊加巴西新作大豆存在增產預期,進一步施壓CBOT大豆價格。美國干旱導致密西西比河水位偏低,運輸不暢,大豆存儲、銷售承壓。10月進口大豆到港量偏低,國內油廠開機率預計下降,對豆粕價格存在一定支撐;11—12月國內大豆到港壓力增加,豆粕基差預計偏弱運行。結合玉米和豆粕的情況考慮,四季度飼料價格振蕩偏弱。

康全貴則認為,盡管華北地區春夏玉米已經上市,原糧價格出現不同程度下跌,有利于養殖企業緩解飼料價格高企的壓力,但需要注意,目前生豬產能處于高位,飼料需求保持旺盛,飼料價格下跌動能不足。

展望后市,張曉君認為,隨著天氣的轉冷,季節性消費增長預期仍存,生豬價格下行的空間有限,預計向下尋求支撐后止跌企穩,11—12月達到四季度高點。

來源:期貨日報、中國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