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經結束,生豬行情并沒有如業內預期的呈現w走勢,而是基本上一馬平川,持續在14-15元/公斤附近搖擺。行業長期的虧損已經讓養殖戶苦不堪言,散戶退場,規模場并購、重組屢屢上演,當然也有一些企業通過縮減規模來度過眼前的寒冬,養豬人的春天或許已經不遠了。
多家豬企能繁母豬存欄砍半
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11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為4158萬頭,環比下降1.2%,雖然目前全國能繁母豬的存欄數量仍在4100萬頭以上,但是與前幾個月相比,很明顯調減速度在加快,其中散戶去化比例要高于規模豬場,而多家豬企迫于生計壓力或發展策略的調整,能繁母豬的存欄量也大幅縮減。
從業內機構的爆料來看,大北農、唐人神、新五豐等豬企的能繁母豬存欄縮量明顯。三季度末,大北農能繁母豬存欄近23萬頭,四季度末能繁母豬存欄降至15.31萬頭;唐人神三季度末的存欄是16萬頭,而年底其能繁母豬的存欄僅剩10萬頭;新五豐的降幅也不少,二季度末其能繁母豬存欄量為19.8萬頭,年末最新的能繁母豬存欄為11萬頭,幾乎可以說是砍半。
2024年豬企仍面臨多重壓力
豬企從2023年年中的調減出欄目標,到年尾的縮減能繁母豬存欄量,無不體現著養豬人的艱難,2024年養殖企業仍將面臨多重壓力。
如果我們拋開外界壓力不談,首當其沖的壓力可能就是來自非洲豬瘟,生物安全可謂是一點都不能松懈,四季度生豬產能調減加速也有非瘟的原因;其次,對于當下養殖戶來講,更多的是來自資金方面的壓力,長期的虧損壓得養殖戶喘不過氣,資金流方面越來越緊張,而2024年開年,豬價磨底仍在持續,暫未看到有明顯抬升的跡象。
結語
生豬產能的去化仍需一定的時間,可以預見,2024年上半年依舊處于周期低谷,謀易咨詢首席顧問官王中老師預測,2024年3-5月份可能會是大企業最難度過的階段,或暴雷或重組,將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而我國養豬業真正進入穩健期還需要2-3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