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業農村部官網消息,3月13日,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唐仁健主持召開部黨組會議。會議強調,抓緊抓實春季農業生產,采取綜合措施穩定大豆種植面積,合理引導生豬產能調整,多措并舉調控農產品市場和價格。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健全機制辦法推進農業科技和產業深度融合,集成技術、業態、模式、管理和制度等要素,推動大面積單產提升,加快發展設施農業、智慧農業、農產品加工等。扎實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農村宅基地兩項試點等重點改革任務,謀實抓細鄉村振興各項工作。
隨著生豬產能的持續去化,市場預期出現顯著改善,2月上旬以來生豬期貨盤面價格不斷走高。分析人士表示,本輪上漲主要是受預期向好的推動。未來生豬產能下行幅度尚有爭議,且當前壓欄及二次育肥行為會抬升出欄體重,豬肉供應端仍面臨不確定性,對下半年行情可保持謹慎樂觀態度,關注階段性供應壓力釋放帶來的回調風險。
關注月間價差套利機會
范紅軍
近期,受飼料原料和生豬現貨價格上行帶動,生豬期貨價格出現較大幅度反彈,但筆者認為,市場在產能去化對供應的實際影響以及飼料原料成本上方空間等方面的看法仍存在較大分歧,且生豬期價升水一定程度上已反映了市場的樂觀預期,因此后續生豬期價繼續單邊上行的空間或有限,期貨層面的交易機會將更多體現在市場節奏帶來的月間價差上。
1.期現貨價格持續反彈
2月19日以來,生豬現貨價格大幅下跌帶動期價短暫回落后,期現貨價格開啟振蕩反彈模式。截至3月12日,全國均價從2月23日的13.55元/公斤上漲至14.51元/公斤,生豬期貨5月合約價格從2月21日的14365元/噸上漲至15285元/噸,9月合約期價從16150元/噸上漲至17225元/噸。
筆者認為,生豬現貨價格的上漲主要源于養殖戶的壓欄惜售和二次育肥,這直接體現在相關機構公布的生豬日度屠宰量環比下降和生豬出欄體重環比回升上,上市公司公布的2月生豬出欄量環比亦有較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當前生豬養殖處于虧損狀態,另一方面,遠月合約期價升水說明市場對后市生豬價格的預期趨于樂觀。
生豬期價上漲除了現貨價格上漲的帶動之外,還有飼料原料成本上行的支撐。春節前玉米期現貨價格已經觸底回升,豆粕期貨在經歷春節前后的持續低位振蕩之后, 3月份開啟了一波較大幅度的反彈行情,主力合約期價漲幅接近10%。
2.供需改善幅度待驗證
目前來看,生豬產能去化的實際影響仍具有很大不確定性,這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是生豬生產效率的提升,這體現在各家企業PSY數據的持續提升上。由于非瘟疫情防控效果較好和種豬品種改良帶來產仔數的提高提升了生豬的產能。二是行業產能整體仍處于過剩狀態。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最新能繁母豬數據仍高于正常保有量水平(3900萬頭),產能去化之后正常配種帶來的生豬供應仍高于市場需求。從新生仔豬存欄數據看,雖然自2022年年底以來能繁母豬存欄環比持續下滑,但截至2023年9月,新生仔豬產能仍穩定在3700萬頭左右,并未出現持續下滑跡象,而且2023年年底以來仔豬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后期仔豬供應可能再度增加。
另外,各家機構公布的2月能繁母豬存欄環比數據也有一定分歧,其中涌益咨詢和卓創資訊公布的數據是小幅回升,而鋼聯公布的相關數據則繼續小幅下降。筆者認為,產生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仔豬價格走勢。相關數據顯示,全國仔豬均價在去年11月止跌回升,1月以來加速上漲,使得能繁母豬到仔豬這一環節由虧損轉向盈利,能繁母豬淘汰積極性下降。
2023年四季度末,生豬存欄同比下降1834萬頭,這意味著去年上半年生豬出欄量的下降幅度約為4%,相關機構公布的出欄體重同比增加約1.66公斤/頭,超過1%,也就是說,實際豬肉供應同比降幅在3%以內,大概率難以改變當前行業的供應過剩格局,因此上半年生豬養殖利潤難有明顯改善。當然,養殖戶壓欄惜售和二次育肥導致供應收縮,使得生豬養殖有望出現階段性盈利。目前生豬養殖利潤已經優于去年同期,特別是外購仔豬已經出現盈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需改善的預期。
圖為全國仔豬均價走勢(單位:元/公斤)
3.飼料成本上行幅度受限
雖然春節前后玉米和豆粕價格先后出現反彈,但同比依然下跌超過10%。相關數據顯示,自繁自養生豬養殖成本已經從去年同期的17.50元/公斤下降至15.73元/公斤,外購仔豬養殖成本從去年同期的18.96元/公斤大幅下降至13.82元/公斤,雖然盤面期價絕對水平低于去年同期,但盤面價格折算出來的養殖利潤要高于去年同期,也就是說生豬盤面期價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需改善的預期。在這種情況下,市場會特別關注飼料原料成本的驅動,也就是后續玉米和豆粕價格的上漲空間。
豆粕方面,節后生豬期現貨價格反彈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巴西大豆貼水持續反彈,說明巴西新作上市壓力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釋放;二是國內生豬壓欄和二次育肥帶來的飼料原料補庫的支撐。但從中長期看,美豆種植面積有望增加,全球大豆供需仍相對較為寬松,會抑制豆粕價格繼續上漲的空間。
玉米方面,最近半個月玉米期價延續振蕩走勢,主要源于兩個方面的擔憂,一是產區余糧的壓力,特別是氣溫回升之后東北產區“地趴糧”的銷售壓力。二是產區價格上漲能否向下游傳導。南方銷區主要擔心谷物包括高粱、大麥和玉米的進口會影響玉米的價格。華北地區余糧銷售壓力相對高于東北產區,而且新麥上市有可能帶來飼用原料替代的擾動,使得當地中下游企業提升庫存的意愿相對較弱。
圖為生豬期貨月間價差(單位:元/噸)
4.價格低點基本確定
由于生豬供需同比有所改善,再加上季節性因素已經反映在節后豬價的下跌中,因此隨著近期豬價的持續反彈,市場心態有望逐步轉變,而且養殖虧損疊加遠期升水結構,使得養殖戶壓欄惜售心理增強,對豬價構成明顯支撐。筆者認為,春節后生豬現貨價格低點基本確定。但當前盤面已經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現貨價格上漲的預期,所以上半年生豬期價繼續上漲的空間也比較有限。
筆者認為,生豬期價上方和下方空間均受限,投資者可以關注月間價差的套利機會,因為月間價差更多受市場節奏的影響,也就是階段性的供需博弈上。以當前豬價為例,由于處于季節性需求淡季,生豬現貨價格的上漲更多源于供應端和原料成本端支撐,如果原料價格上漲受阻,市場矛盾就會集中在供應端,需要重點關注養殖戶的壓欄情況和二次育肥能否持續。
建議投資者多關注生豬期貨9月和5月合約的反套機會。一是根據歷史規律,過去3年生豬期貨9月和5月合約價差均持續走擴,二是根據市場邏輯,現貨滯漲意味著近月合約期價可能通過下跌來修復基差,而遠月合約則更多受預期支撐,現貨價格偏強時,市場對遠月合約的預期更趨于樂觀。(作者單位:廣州期貨)
空頭優勢減弱
閭振興
昨日,生豬期貨2405合約放量減倉,呈振蕩偏弱走勢。盤中期價最低探至15055元/噸,收盤小幅下跌0.79%至15130元/噸。2405合約減倉2628手至74595手,降幅3.40%。
交易所公布多空持倉排行榜前20席位數據顯示,2405合約多空持倉雙減。其中多單減倉596手,至38834手;空單合計減倉1315手,至44491手。凈空頭寸減至5657手。
具體看,多頭前20席位中,減持多單的席位有10家。其中減持數量超過200手的有4家,為廣發期貨、銀河期貨、中信期貨和海通期貨席位,分別減倉202手、570手、239手和458手。減持數量介于100至200手的有3家,為國泰君安期貨、方正中期和中糧期貨席位,分別減少111手、110手和122手。剩余3家席位減持數量不足100手。
空頭前20席位中,減持空單的席位有14家。其中減持數量超過200手的有5家,為華泰期貨位、中信期貨、銀河期貨、中原期貨和國富期貨席位,分別減倉398手、290手、225手、273手和214手。減持數量介于100至200手的有5家,為中糧期貨、永安期貨、中泰期貨、海通期貨和南華期貨席位,分別減倉101手、127手、114手、186手和143手。剩余4家席位減持數量不足100手。
圖為生豬期貨2405合約多空前20席位持倉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當日多空排行榜前20席位中,有2家進行多翻空操作,國泰君安期貨席位在減持111手多單的同時增持67手空單,方正中期席位在減持110手多單的同時增持105手空單,說明上述席位對后市生豬期價止跌反彈的信心不足,反手布局空單。
采取空翻多操作的席位則有3家。中信建投期貨席位在減持94手空單的同時增持23手多單,永安期貨席位在減持127手空單的同時增持168手多單,中泰期貨席位在減持114手空單的同時增持53手多單,說明上述席位認為生豬期價存在上漲空間。
綜上,從生豬期貨2405合約多空排行榜前20席位持倉變化情況看,空頭優勢有所減弱。(作者單位:寶城期貨)
分析人士:保持謹慎樂觀態度
記者 鄔夢雯
隨著生豬產能的持續去化,市場預期出現顯著改善,受此影響,2月上旬以來生豬期貨盤面價格不斷走高。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1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繼續下降至4067萬頭,同時政策端下調全國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目標至3900萬頭,市場對生豬市場繼續去產能的預期有所增強,生豬期貨遠月合約價格持續上漲。
“一方面,2023年生豬養殖持續虧損,產能持續去化,尤其去年國慶節后受低價和豬病雙重影響,母豬產能去化加速,導致市場對2024年豬價的預期走強;另一方面,春節后屠宰量明顯減少,供應端壓力緩解,市場此前預期的現貨價格淡季深跌并未出現,且大豬供應偏緊引發壓欄惜售情緒和二次育肥入場,現貨價格受到支撐,預期偏強支撐遠月合約期價。”五礦期貨農產品分析師王俊表示。
一德期貨生鮮畜牧產業分析師侯曉瑞認為,從當前生豬現貨市場情況看,節后豬價跌至14元/公斤后無繼續下行動力,后續隨著養殖端情緒好轉,預計3月會出現二次育肥入場及壓欄現象,期貨市場提前走出見底回升行情。“特別是近期二次育肥現象增多,規模場壓欄增重明顯,豬價小幅反彈后開始振蕩,期貨市場跟漲,且最近宏觀預期相對利多農產品板塊,生豬價格已經長期低位振蕩,隨著后續產能下降,是相對較好的多配品種,對行情產生了較為明顯的拉動。”侯曉瑞說。
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當前養殖端補欄情緒濃厚,仔豬價格已漲至近半年來的高點。據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和采集點的監測,3月第1周全國仔豬價格普遍上漲。
“一般來說,春節后隨著天氣回暖,養殖難度下降,仔豬會迎來補欄旺季,疊加當前市場相對看好下半年行情,年后仔豬價格進一步上漲。”侯曉瑞表示。
在王俊看來,近期仔豬漲價是受供需影響,但主要還是預期的推動。“在傳統補欄期,仔豬通常會有季節性漲價動作,但今年提前啟動且漲幅較大,表明市場普遍看好后市豬價。”王俊表示。
據中信期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李藝華介紹,2月有平臺監測到新生仔豬數量環比下降,對應下半年生豬出欄壓力減弱。2023年四季度全國母豬產能去化加速,按照養殖周期10個月推算,預計2024年下半年生豬供應將呈減量趨勢。
不過,侯曉瑞認為,從基本面看,未來生豬產能雖然會下降,但下行幅度尚存爭議,疊加當前市場已經開始的壓欄及二次育肥行為抬升出欄體重,未來豬肉供應端面臨體重增長帶來的供應寬松與產能下行帶來的供應偏緊矛盾,因此對下半年行情可保持謹慎樂觀態度,關注階段性供應壓力釋放帶來的豬價回調風險。
“從供需角度看,受去年生豬產能持續去化影響,今年豬價確實可以看高一線,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是產能去化深度不夠,遠期漲價空間受限;二是市場資金搶跑入場,產能去化已接近尾聲,會導致漲價提前、供應壓力后置的問題,因此我們對后市行情保持謹慎樂觀態度。”王俊表示。
對于近期生豬盤面價格的持續上行是否意味著本輪下行周期已經結束,侯曉瑞表示,從產能趨勢看,后續生豬供應呈現持續收縮狀態,現貨價格年內低點已出現,豬價整體應該呈現上行趨勢,但需要考慮階段性產能過剩(體重增幅超預期)導致的現貨價格回調風險。比如在后市預期向好情況下,市場階段性投機情緒增強,有可能導致市場預期的時間節點豬價高點未出現,造成短期生豬出欄擁擠,豬價出現階段性回調的風險。
“從基本面看,2023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母豬產能去化加速,即將進入兌現期,春節后的需求淡季全國生豬均價回落至13元/公斤附近,基本確認是本輪周期的低點。3月以來,在養殖戶惜售看漲情緒下,現貨價格小幅反彈,但短期供應壓力仍存,近期壓欄和二次育肥的生豬未來出欄時可能對豬價上漲形成阻力,而且上半年終端消費缺乏驅動,也會制約豬價的上漲空間。”李藝華表示。
在王俊看來,判斷本輪豬周期是否結束要從兩個時間周期來分析。“從小周期看,從去年年初至今,豬價下行并持續在成本線以下運行,虧損周期的確接近結束,未來豬價有望逐步走高,只是未來漲價的幅度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仍具有不確定性。但從大周期看,當前豬價運行已經不是此前四年一個周期的輪回方式,當前整體產能依舊充裕且產能去化接近停止,難以支撐豬價持續上漲,因此后續生豬期貨價格上漲的阻力主要還是產能充裕。”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