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隨著二次育肥入場搶奪豬源以及部分養殖場壓欄增重,市場看漲情緒漸濃,豬肉價格反預期上漲。但隨著終端市場對高價的接受力度下滑,二季度能否繼續沖高,從保育料推導當前豬源供應有限及養殖場壓欄,預計二季度豬肉價格或震蕩上漲,漲幅有限。2024年一季度全國瘦肉型白條豬肉成交均價為18.95元/公斤,同比下降0.90%,呈現“N”字型走勢,與2023年形態迥異。根據卓創資訊數據監測,截至3月29日全國瘦肉型白條豬肉價格為19.49元/公斤,較3月初的年內次低點17.92元/公斤上漲了8.76%。而回觀一季度第一波的上漲,從最低點17.57元/公斤漲至21.69元/公斤,上漲幅度為23.45%,兩次上漲皆超過業者預期,與季節性的價格走勢呈現相反趨勢。為何一季度肉價反季節超預期上漲,我們從供需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供應:飼料銷量下滑 疊加養殖端壓欄增重前期保育料的銷量下滑,推導出當前生豬供應偏緊。飼料的銷量是反饋上游市場供應的一個間接性指標。而保育料是階段性喂養斷奶仔豬的一種飼料,可以表現當前市場上仔豬存欄的情況,以及5-6個月以后市場的生豬供應情況。根據卓創資訊調研及數據監測,2023年9月保育料的銷量由增轉減,并持續保持環比下滑,在11月下降幅度最大為8.4%,推導至2024年3-6月的生豬供應將有明顯下滑;從圖2可以看出,受2023年四季度豬病的影響,全國生豬存欄量開始減少,166家規模養殖企業在2024年一季度的生豬存欄量已處于相對較低水平。從體重數據來看,截止到3月28日,生豬出欄體重為123.76公斤,較2月底增幅1.39%;收購體重為122.64公斤,較2月底增幅0.95%,收購均重增幅小于出欄均重。這主要是因為肥標價差(肥豬價格-標豬價格)拉大,養殖端壓欄增重情緒升溫,部分中豬(90-110公斤)走二次育肥渠道,截留了部分可出欄適重的豬源,屠宰企業收購難度增大。而后隨著二育及養殖場的豬源體重逐漸增大,在二季度或有陸續出欄,緩解產能缺口。
需求:屠宰企業及經銷商持續虧損 終端支撐力弱隨著生豬及豬肉價格的上漲,終端消費價格跟進不足,屠宰廠及經銷商皆處于“高買低賣”的虧損之中。根據卓創資訊數據監測,截至3月29日,2024年全國日均屠宰量為17.70萬頭,同比下降5.16%,全國批發市場到貨量日均為2.90萬頭,同比上漲8.61%。其中批發市場到貨量在春節前受短期情緒備貨和北方豬源緊缺影響,經銷商拿貨超常規,但春節后需求回歸日常水平,到貨量同比下跌幅度較大,結合屠宰量看,二者皆表現出當前市場的需求疲軟,在成本上漲,銷價無法跟進時,屠宰廠及經銷商主動減量保價。二季度仍是需求較為平淡的時期,在沒有企業主動的分割入庫操作下,鮮銷的支撐力對屠宰量仍有限。同時批發市場受經銷商拿貨意愿影響,較屠宰廠而言,更具靈活性、穩定性。所以二季度的需求或仍然穩定偏弱為主。
二季度豬肉價格或呈現小幅上漲從供應方面來看,從前期的保育料銷量數據推導至二季度的生豬供應量仍為減少趨勢,但考慮到前期二次育肥的豬源或在二季度陸續出欄,短時對市場的供應有所支撐。從需求方面來看,終端白條走貨不暢,經銷商對高價貨源的接貨意愿較低;疊加分割入庫的成本較高,企業主動入庫積極性有限,宰量增加的概率較小,若原料價格上漲,企業或有減量報價的情況,所以二季度屠宰量或穩定偏弱為主。綜上所述,二季度需求無明顯波動,在供應偏緊的大前提下,豬肉價格或受原料價格震蕩上漲。短期內的情緒及二次育肥的豬源流出,或使得市場供應短時充沛,拉低價格。所以二季度的豬肉價格或呈現小幅爬坡上漲,但幅度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