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豬價呈現“淡季不淡”,從龍年春節后的跌勢中迅速反彈回升,伴隨產能去化階段深入,農業指數異動與多家上市豬企股價明顯活躍,顯示出資金對豬周期的風險偏好或已降低。
業內認為,當前豬價走強主要源于壓欄和二次育肥,實際是讓豬肉供給的壓力后移,隨著壓欄和二次育肥的產能滾動釋放,豬價將出現回調。二季度的產能去化將是決定豬價表現與周期拐點的核心因素。
今年3月以來,全國生豬價格(外三元)一反淡季常態地持續反彈,單月上漲8.4%,4月1日生豬價格報15.23元/公斤,仔豬價格亦環比上漲近15%。這是2022年以來,豬價罕見地在淡季3月表現強勢。
對于近期豬價走勢偏強,市場分析認為終端需求緩慢恢復,疊加養殖端看漲二季度生豬行情,壓欄惜售、二次育肥補欄現象逐漸增加,生豬供應有所收緊,供需共同支撐生豬價格上漲,豬價呈現大幅沖高的走勢。
供給端來看,2024一季度,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連續8個月走低,當前最新數據為4042萬頭,環比下滑0.61%。春節后仔豬價格從一月份的22.04元/kg上漲到三月份的45.70元/kg,仔豬價格上漲體現出能繁母豬的供應量減少。
結合能繁母豬的保有量目標和歷史多輪豬周期中能繁母豬存欄量演繹情況來看,當前能繁母豬的存欄規模仍在正常保有區間的上沿,市場供應相對較為充裕。
需求端來看,一季度以來,生豬屠宰企業開工率在年前達到高點43.87%后迅速走低至4.71%,春節后緩慢回升至26.86%,體現出消費需求仍顯不足,意味著豬價的后市表現主要取決于供應端,即產能去化進展。
上市豬企在本輪周期中的加速擴張,推動規?;B殖的比重不斷提升,數據顯示,2017年上市生豬養殖企業出欄量合計約3839萬頭,市占率5.57%,2023年上市豬企出欄超過1.46億頭,市占率提升至20.11%。以龍頭股牧原股份為例,2023年公司共銷售生豬6381.6萬頭,其中商品豬6226.7萬頭,2017年的商品豬銷量為524.32萬頭。
本輪產能擴張中,上市豬企普遍舉債加杠桿,而由于生豬行業客觀存在的生長周期,低迷豬價與產能放量同時出現,實際上后者帶來的供應量大幅提升也是豬價長時間低迷的重要原因。
本輪豬周期超長的底部區間對上市豬企現金流形成嚴苛的挑戰,正邦科技、傲農生物、天邦食品3家上市公司因財務危機破產或重整。若生豬現貨價格仍維持在低位震蕩且位于養殖成本下方,更多的規模化養殖集團或將出現現金流不足而引發的重整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豬的去產能化。
近期豬肉淡季不淡的表現體現出產能去化取得積極進展,但豬肉價格是否就此進入上升通道仍難下定論。目前來看,市場對豬價后市有所分歧,主要源于產能去化下供應波動因素。
某農業分析人士表示,近期豬價上漲源于壓欄和二次育肥,短期壓制了供應量。
"接下來,壓欄和二次育肥產能滾動釋放后,會對豬肉價格上漲形成壓力,實際上供給壓力后移,但未消失。按往年經驗,二季度的豬肉消費很難大幅提升。因此,二季度我們大概率會看到豬價向下震蕩后再度反彈的局面,價格中樞有望上行,產業對全年豬價好于去年還是比較樂觀的。"上述分析師說:"但需求端仍屬于傳統消費淡季,二季度需重點關注養殖端在補欄及二次育肥方面節奏和情緒的轉換。"
上海某私募人士表示,本輪豬周期布局的較好時點是4月-7月,具體看產能去化對供給端的影響而定,低杠桿、償債能力強,生產管理及成本控制能力優秀的上市豬企有望為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
來源:第一財經、中國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