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至今,全國生豬價格出現回升向好態勢,據監測,4月份全國生豬平均價格為每公斤15.35元,環比上漲2.7%,同比上漲4.7%。進入5月份,生豬價格小幅震蕩后繼續回升,5月份第3周,全國生豬平均價格比前一周小幅上漲0.5%。
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王祖力介紹,生豬產能階段性過剩壓力繼續釋放,豬價震蕩回升,生豬生產形勢總體向好。隨著各種有利因素不斷積聚,生豬養殖有望逐步走出虧損困境。大型豬企生產經營情況正在改善。
專家表示,目前全國生豬產能調減基本到位,4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3986萬頭,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6.9%,處于產能調控綠色合理區域。與此同時,全國生豬養殖場戶補欄積極性提高。
進入2024年3月,仔豬育肥盈利扭虧為盈后一路上行,4月15日漲至444.63元/頭,達到今年盈利峰值,盈利水平較3月初低點上漲542.19元/頭,4月15日至今盈利維持高位震蕩。
仔豬育肥盈利持續上漲,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第一,從銷售價格的角度來講,生豬價格處于相對高位,提高了生豬銷售收入,對仔豬育肥盈利相對高位存在一定支撐作用;第二,從成本的角度來講,3-5月出欄生豬對應的仔豬補欄成本以及飼料成本都處于相對低位,亦為仔豬育肥盈利奠定了基礎。
春節過后,氣溫回升緩慢導致大豬需求仍在,肥標價差擴大推動養殖端壓欄增重,帶動市場二育熱度較高,雙重因素導致供應收縮,支撐生豬價格3月起開始偏強,生豬價格難跌,在消費淡季逆周期小幅上漲,提高養殖端對后市價格預期,規模養殖端壓欄以及散戶入手二育占比逐步提升,生豬價格繼續偏強運行。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截至5月21日,3-5月全國外三元生豬交易均價為14.96元/公斤,較去年同期上漲1.73%。生豬價格偏強運行,提高生豬銷售收入,支撐仔豬育肥盈利增加。
基于生產周期推算,3-5月出欄生豬對應2023年四季度補欄的仔豬,當時養殖端持續虧損,仔豬需求欠佳,供應充裕,價格持續下行,仔豬價格降至相對較低水平。卓創資訊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四季度7公斤仔豬均價為185.74元/頭,較三季度下降42.13%,且低于仔豬成本,降低飼養成本,支撐仔豬育肥盈利上行。受到2023年生豬價格持續低位影響,散戶補欄積極性降低,對飼料需求亦有下滑,飼料銷售集團多數降低售價,生豬飼料價格處于相對較低水平,飼養成本降低。前期仔豬補欄成本整體回落,加之飼料養殖成本繼續下滑,成本面對盈利的推動作用增強。總的來說,生豬銷售收入增加,成本下滑,因此仔豬育肥盈利呈上升走勢。
從養殖成本角度而言,受到去年四季度豬病影響,加之虧損導致散戶產能去化較大,近期生豬存欄量下滑幅度較大,飼料需求短期或難有改善,飼料價格或維持主線穩定狀態,對6月飼養成本影響或有限。但6月出欄生豬對應2023年12月到2024年1月份補欄的仔豬,仔豬價格在1月受產能去化影響,供應收緊,實現較大幅度上漲,生豬養殖成本增加,對仔豬育肥盈利有較強的向下拖累作用。
這一波豬價的上漲,并非偶然,其背后有著堅實的供需基礎。從供給端來看,能繁母豬的存欄量一直被視為生豬供應的“風向標”。而目前,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處于歷史較低水平,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內,生豬供應量難以大幅增加。
自2023年初起,能繁母豬的存欄數量開始呈現下滑態勢,這標志著生豬產能正在經歷一輪調整。據農業農村部的最新統計,截至2024年3月底,全國范圍內的能繁母豬存欄量為3992萬頭,較去年同期減少了7.3%。這一數字相當于正常保有量3900萬頭的102.4%,位于產能調控的綠色合理區間內。
同時,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24年的第一季度,全國豬肉產量為1583萬噸,較去年同期微降0.4%。從當前披露的能繁母豬數據來觀察,產能去化的進程相當有效,供給端的狀況已得到明顯優化。而依據常規的需求模式,下半年的生豬需求量預計將超過上半年,因此,需求端也有望成為生豬價格的穩固支撐點。
同時,養殖戶們壓欄惜售以及二次育肥生豬的現象也反映出市場對豬價上漲的強烈預期。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生豬供給呈現出偏緊的格局。
在需求端,隨著夏季的到來,豬肉消費逐漸進入旺季。居民收入的改善和餐飲業的回暖,都為豬肉消費的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尤其是在傳統節日如中秋、國慶等時期,豬肉消費量有望迎來顯著增長。這種旺盛的消費需求,無疑為生豬價格的上漲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面對這樣的市場形勢,不禁要問:豬價是否會沖破18元大關?從目前的趨勢來看,這一可能性并非不存在。隨著供需格局的持續偏緊,以及消費旺季的到來,生豬價格或將進一步上行。豬價能沖破18元,對于養殖戶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
不過也需要警惕市場變化帶來的風險。雖然當前生豬市場形勢向好,但養殖戶們仍需謹慎應對。在擴大養殖規模的同時,也要注重提高養殖效率,降低養殖成本,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市場波動。
生豬供給偏緊的格局或將延續一段時間,而豬價是否沖破18元大關,則取決于市場供需關系的進一步演變。但無論如何,對于養殖戶來說,這都是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期。唯有緊跟市場步伐,靈活應對市場變化,才能在這輪競爭中占據優勢。
來源:央視財經、大河網、卓創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