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豬肉價格上揚。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截至6月13日14:00時,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24.64元/公斤,比前一天上升0.4%,相比5月13日的20.32元/公斤,一個月漲幅達到21.26%。
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王凌云表示:“豬價的快速上揚,主要由于供應端縮量帶來的支撐。國內能繁母豬存欄量從去年開始震蕩下調,多地豬源供應不斷收緊,加之適度壓欄以及二次育肥,帶動價格快速上漲。從國內凍品進口及凍品庫存供應來看,進口量下降及凍品去庫存化也給市場帶來了一定供需關系改善。”
豬肉價格走出此前低迷,迎來恢復性上漲,下半年走勢將如何?近日多家機構發布研報做出樂觀判斷。業內人士表示,在生豬養殖規模化發展趨勢下,未來在行業競爭格局中,頭部優質企業的優勢有望進一步擴大。
造成本輪豬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在于供應端的減少。數據顯示,3月中旬至4月中旬二次育肥出現小高峰,但即便考慮育肥周期,目前這批育肥豬也已基本完成出欄。5月份的二次育肥比例也未超過去年10月的高點,難以形成供應堰塞湖。因此,二次育肥對當前供應格局的影響十分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肥豬較標準體型生豬的價格溢價持續縮小,這一趨勢帶動了大豬出欄。目前行業大豬庫存處于正常狀態,大豬占比較低,難以對豬價形成拖累。同時,北方地區豬價表現更為強勢,南北價差出現倒掛,這反映了去年四季度北方疫情導致的超額供應損失尚未完全修復。綜合來看,本輪豬周期中供給端收縮是推升豬價的核心因素。
經過一輪快速上漲之后,對于短期內的豬肉價格走勢判斷,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由于夏季是豬肉消費淡季,高溫天氣一定程度上抑制豬肉消費需求,豬肉價格連續上漲態勢可能減弱。”
從中長期來看,對于今年下半年的豬肉價格走勢,多家機構表示看好。
中郵證券研報表示,2022年12月至2024年4月,行業產能已累計去化9.2%,尤其是2023年第四季度行業產能去化明顯加速。按照能繁母豬影響9個月后生豬出欄來推算,預計下半年生豬供給將明顯減少。另在反復虧損影響下,二次育肥已更加謹慎,其帶來的階段性沖量影響明顯減弱。預計下半年豬價將持續在成本線以上運行,豬價易漲難跌。當前仍處于行業周期啟動前夕,行業仍有較大上行空間。
中航證券研報表示,豬價未來仍有望向上。從供給端看,豬肉理論供給仍有望周期性收縮。從需求端看,伴隨開學、國慶和年底備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是全年生豬消費趨勢回升的階段,疊加居民消費復蘇態勢,豬肉消費需求或將增加。
開源證券分析師何寧也在研報中表示,下半年豬肉價格整體或將波動上行。
除了供需失衡,本輪豬周期還呈現出獨特的成本結構變化。數據顯示,自今年第三季度以來,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持續回落,成本端壓力顯著緩解。在此背景下,養殖企業紛紛提高出欄均重以提升盈利水平。這一趨勢在頭部養殖企業中表現尤為明顯。
“我國生豬養殖行業集中度近年來不斷上升。”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吳琳琳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用工成本上漲、防疫要求提升,散戶養殖模式的經濟性以及產出效率與規模養殖模式的差距逐漸拉大,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散養戶的出清。10家上市生豬養殖企業2023年生豬總銷量超過1.3億頭,接近全國生豬總出欄量的20%。頭部企業的出欄占比呈逐年增加趨勢。”
以牧原股份為例,公司2023年銷售生豬6382萬頭,占全國生豬總出欄量比重約9%,相比公司2022年銷售生豬6120萬頭,增長4%。在牧原股份舉行的2023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公司表示,2024年預計出欄生豬6600萬頭至7200萬頭。
溫氏股份2023年銷售肉豬2626萬頭,占全國生豬總出欄量約4%。相比公司2022年銷售1791萬頭,同比增長47%。溫氏股份在業績說明會上也公布了今年的銷售目標。公司方面表示:“2024年肉豬銷售奮斗目標為3000萬頭至3300萬頭。未來公司將以穩健發展為前提,科學制定出欄規劃。若預期未來畜禽價格持續低迷,公司會以企業安全為首要考量因素,暫緩產量增速。若價格好轉,公司不排除適當增加出欄數量的可能性。”
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表示:“生豬養殖頭部企業具有管理、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優勢,隨著它們市場份額的逐步提升,推動我國生豬養殖產業規模化發展。這些企業需持續做好成本和風險管控,以實現持續發展。”
來源:證券日報、中國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