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禽肉貿易的情況并不樂觀。與2023年第一季度相比,今年前三個月的禽肉貿易萎縮了5%。
在經歷了四年的動蕩之后,今年全球消費量將增長1.5-2%,接近歷史水平。然而,家禽生產商并非一帆風順,荷蘭合作銀行警告稱,由于貿易流的改變,貿易競爭將更加激烈,飼料價格也在上漲。隨著經濟增長和通脹持續下降,對雞肉的需求應該會增加 。
中國進口美國雞肉下降55%
根據荷蘭合作銀行家禽季刊最新報告的信息,2024 年前三個月美國的雞肉出口量低于 2023 年同期。
第一季度肉雞出口量為275,000公噸,同比下降約13%。
其中約 80% 的降幅是由于對華出口減少,因為本季度對華出口下降了55%。中國是美國 2023 年第一季度的第二大客戶,但現在已經跌至第四大買家。
對墨西哥、中國臺灣、危地馬拉、加拿大和安哥拉的出口下降也是造成這一下降的原因。對古巴、菲律賓、越南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UAE) 的出口增加部分抵消了這些下降。
2024 年前三個月美國雞肉的 10 大進口地區依次為:墨西哥、古巴、中國臺灣、中國、菲律賓、危地馬拉、加拿大、越南、阿聯酋和安哥拉。
報告稱,剛剛結束的第二季度出口預計也會下降。不過,預計降幅不會那么大,預計為 0.5%。
禽肉貿易潮起潮落
今年全球禽肉貿易的情況并不樂觀。與 2023 年第一季度相比,今年前三個月的禽肉貿易萎縮了 5%。
這一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第一季度中國禽肉進口量減少了 40%。中國持續的進口量下降將繼續影響今年的貿易,迫使其供應商尋找其他地方銷售雞肉,并加劇其他進口市場的競爭。
這將特別影響巴西、美國和俄羅斯。在歐盟新降低 20% 的進口配額后,烏克蘭也越來越多地為其整只家禽和胸肉尋找新市場
相比之下,歐盟和泰國等不太關注中國的出口國的出口需求相對強勁,中國本身在出口市場也繼續表現良好。
市場狀況的改善導致更多地區的產量高于盈虧平衡。歐盟、南非、俄羅斯、墨西哥和哥倫比亞可能已經表現良好一段時間了,但今年美國、巴西、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印度的市場狀況有了顯著改善。
或許,加工家禽需求的增加預示著情況會好轉或恢復正常。盡管預計全球經濟增長仍將維持低位,但全球經濟增長正在復蘇,提振了消費者信心。當消費者信心增強時,他們會更加自由地消費,自去年最后一個季度以來,加工家禽市場一直在增長,尤其是來自歐洲和新加坡的市場。
什么可能阻礙禽肉貿易?
全球家禽貿易市場擴張面臨的最直接挑戰是中東航運持續中斷。此外,黑海的地緣政治局勢和巴拿馬運河水位下降也令人擔憂。
由于這些困難而改變航線的船舶影響既有直接成本,也有間接成本。直接成本是延誤和運輸成本增加。然而,家禽生產商所需的投入成本,尤其是那些在單一地區生產的,例如飼料添加劑、藥物或設備,也可能上升。
然而,運輸困難可能會導致區域內貿易水平提高。
隨著需求逐漸上升,貿易將隨著 2024 年的到來而受益。預計消費者將不再那么關注價格,而且隨著生產成本(尤其是飼料成本)的降低、通貨膨脹率的下降和收入的增加,所有這些都將有助于讓禽肉變得更加實惠。
來源:國際畜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