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國慶期間全國生豬價格因地區而異,整體呈現出先跌后漲、漲跌互現的態勢。國慶假期后生豬價格的走勢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況分析:
上漲因素:
二次育肥入場:當前豬價處于相對低價水平,隨著價格觸及一定價位,會刺激二次育肥補欄。二次育肥戶逢低補欄入場,將截流部分標豬,減少市場供應,進而對豬價產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從養殖周期推算,每年 9 月下旬到 10 月通常是二次育肥補欄積極性較高的時點,這一趨勢可能會持續到國慶假期后,為豬價提供支撐。
消費旺季臨近:天氣轉涼后,四季度逐漸進入傳統的豬肉消費旺季。雖然國慶假期后消費可能會有所回落,但后續立冬過后南方腌臘逐漸開啟,批發市場對大豬的消化能力增強,居民對豬肉的需求會逐漸增加,在需求端對豬價形成一定的支撐。
養殖戶挺價惜售:經過國慶假期前的出欄,部分養殖戶可能會選擇壓欄觀望,尤其是在當前豬價波動較大的情況下,養殖戶挺價惜售的情緒可能會增強,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的生豬供應,推動豬價上漲。
下跌因素:
供應增加: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王祖力稱,中大豬存欄量已經連續 3 個月回升,預示著 9 月份、10 月份生豬出欄上市量將持續增加。國慶假期后,養殖戶可能會集中出欄,市場上的生豬供應可能會增加,對豬價形成一定的壓力。
消費回落:國慶假期期間的消費高峰過后,豬肉消費需求通常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假期結束后,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逐漸恢復正常,餐飲、堂食等聚集性消費需求會減少,終端市場對豬肉的采購量可能會下降,導致豬價下跌。
綜合來看,國慶假期后生豬價格可能會呈現震蕩走勢,漲跌互現。短期內,受二次育肥和養殖戶挺價等因素影響,豬價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上漲;但從中長期來看,隨著生豬供應的增加和消費的回落,豬價可能會面臨一定的壓力。不過,具體的價格走勢還需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觀察和分析。
來源:中國養豬網、天天新豬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