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生豬價格企穩回升,豬企盈利持續恢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以來,生豬(外三元)價格穩定在18元/千克以上,最高達到20.9元/千克,較年初上漲超50%。
華西證券近日研報表示,天氣逐漸轉涼,豬肉消費步入冬季消費旺季,帶動市場惜售情緒,另外二次育肥觀望擇時入場,總體來看利好后市豬價,展望后市,我們仍然對四季度豬價偏樂觀,天氣轉涼疊加假期提振,豬肉需求有望邊際好轉,且從產能推斷23年下半年能繁存欄量降幅呈逐月放大趨勢供應壓力或加速減少。建議繼續關注成本改善顯著,且未來出欄量彈性較高的標的。
國都期貨認為,目前能繁母豬產能目前處于穩定狀態,從規模場新生仔豬數量看,對應今年四季度生豬出欄壓力仍在增長,而需求增速低于供給增速,10月份二次育肥再次入場,提振市場情緒,但預計四季度價格高點將低于三季度。
展望四季度,格林大華期貨研究院農產品分析師張曉君認為,四季度預計邊際供給增加,高點不及三季度,但出欄頭數增加幅度相對溫和,若體重沒有進一步抬升,則四季度豬肉供給環比增幅對應季節性消費增幅相對有限,或支撐豬價維持相對高位。但供給恢復預期以及仔豬價格下跌對應的出欄成本大幅回落,進而限制今年年底及明年一季度上方空間,明年2—3月份重回供強需弱格局,豬價交易季節性下跌預期,當前遠月合約進一步兌現養殖成本下降預期。
她認為,四季度現貨豬價或在16~19元/千克區間運行,在11月份二次育肥出欄供給壓力釋放前,豬價上漲空間相對有限。11月中下旬至12月底,待二次育肥出欄壓力釋放且季節性消費啟動,預計豬價仍有一波上漲行情,肥標價差或支撐肥豬價格仍然明顯強于標豬價格。明年1月后,供需雙弱預期下,豬價或再次回落。
光大期貨生豬研究員孔海蘭表示,短期來看,豬肉終端市場供給充裕,而需求并未出現超預期增加。中秋、國慶節日需求提振作用有限,生豬現貨價格偏弱。卓創樣本點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14日,中國生豬日度均價18.12元/千克,較8月中旬高點下跌3.04元/千克。
“根據豬肉消費的季節性規律,冬至開始,豬肉消費進入全年消費旺季。因此,四季度尤其是年底旺季前,旺季需求將對豬價形成一定利多,豬價存在反彈可能。但考慮到目前供給增加的預期,四季度豬價高點大概率低于三季度的年內高點。”孔海蘭說。
廣發期貨生豬研究員朱迪表示,當下來看,前期集中出欄導致市場缺大豬,二次育肥存欄已降至低位,疊加肥標價差走擴,后續還有入場空間,豬價短期有企穩上漲機會。從中期來看,后續供應將持續恢復,但進入年底旺季,在不出現疫情、需求沒有明顯轉差的情況下,預計供需維持相對平衡。目前二次育肥理性入場,以17~18元/千克的入場成本計算,肥標價差高企的前提下,二次育肥短期出欄意義不大,后續仍有一定壓欄空間,支撐10月現貨價格。11月或迎來一波中小散的集中出欄,生豬價格預計有一波回落。
來源:中國畜牧業綜合期貨日報、華西證券、國都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