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一份關于征求《大豆振興計劃實施方案》意見函,悄然在玉米圈里傳開,意見函指出為實施好新形勢下國家安全戰略,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實施大豆振興計劃。主要提到以下幾點:①擴大大豆面積,到2020年大豆面積達到104一畝,2022年達到1.5億畝,其中2019年大豆面積增加1000萬畝;②主要通過種植模式和水稻、玉米等的種植結構調整來增加大豆面積;③優化補貼政策擴面積,平衡作物種植收益,調動種植大豆積極性。
2019年3月初,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對外發布消息稱,黑龍江省將繼續實行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在上年基礎上適當提高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高于玉米生產者補貼200元以上,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300元左右。具體補貼標準由黑龍江省根據國家下達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總額和玉米、大豆合法實際種植面積等因素統籌確定。
首先,從時間上看,今年補貼金額公布的時間較往年明顯提前,關鍵是趕在準備春播農資前公布,避免出現去年農戶已準備好農資再公布,導致政策效果較差的情況發生。及早釋放政策信號,給農戶吃了定心丸,便于農戶安排種植,政策執行效果會更好。
其次,考慮到水稻水田改旱田難度較大,且水稻還有收儲,收益較穩定,玉米改種大豆的比例可能更大,另外就是其他雜糧,政策落實到各地,實際大豆擴種面積也很有可能超過文件中的1000萬畝,玉米改種面積也有望進一步擴大,如果以1000萬畝完全由玉米改種,有望減少玉米產量500萬噸。
另外也要注意的是,是否改種最終是由農戶自身對經濟效益判斷和當地種植條件決定的,今年東北土地地租較去年繼續上漲,部分地區將超一萬元每公頃,種植補貼較少的玉米將承擔更大的風險。對玉米而言,來年玉米種植面積有調減預期,玉米產量有望繼續減少,這無疑給如今人人喊跌的玉米市場帶來一次喘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