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空因素牽制 玉米期貨價格或保持偏弱態勢
在降雨增多以及USDA7月月度供需報告調增產量的利空以及干旱天氣仍使產量存在不確定性的利好作用下,近期美玉米價格保持震蕩,運行區間為500-613美分/蒲式耳。國內玉米價格仍受進口充裕、替代品價格下跌等利空因素牽制,連盤玉米期貨價格在2540-2660元/噸之間承壓運行。現貨方面,由于小麥與進口玉米替代導致玉米飼料需求降低,且前期惜售的貿易商隨著剩余銷售時間不多出貨壓力較大,價格保持偏弱態勢。
一、進口拍賣繼續推進,成交量價萎縮
6月初以來,中儲糧進口玉米累計拍賣5次,累計拍賣量為35.2201萬噸,累計成交10.0996萬噸,累計成交率僅有28.68%。從各次成交情況來看,成交量不斷降低,其中成交率由前兩次100%最低降至6.76%,成交均價也保持重心下移,由首次溢價成交2825元/噸降至最低2580元/噸。7月16日將組織2020年產烏克蘭非轉基因玉米23488噸(標的分布于山東與廣東兩省)以及174457萬噸美國進口轉基因玉米進行拍賣。
雖然進口玉米拍賣數量不多,但從政策角度對國內玉米價格形成壓制,且拍賣價格降低意味著需求不足。后期玉米拍賣或常態化進行,也將長期壓制糧價。
二、進口量保持同比大增,彌補部分產需缺口
7月13日,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1-6月我國糧食進口量8436.3萬噸,去年同期進口5893.8萬噸,同比增長43.1%。6月中國玉米進口量357萬噸,同比增加269萬噸,增幅300%;1-6月年進口量為1530萬噸,同比提高318.5%;已經超出2020年全年進口總量400萬噸。相當于已經對玉米產銷缺口進行了400萬噸的補充。
中國農業農村部7月供需報告預估2020/21年中國進口量為2200萬噸(美國農業部2600萬噸),2021/22年度進口量為2000萬噸(美國農業部2600萬噸)。若預期與實際進口量相差不大,則2020/21年度國內玉米自進口端將產需缺口彌補了1000萬噸以上。
WIND數據顯示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周度玉米出口至我國的數量穩步增加。但自5月份達到高峰之后,近期環比震蕩下跌,截至6月3日當周玉米周度出口量為405149噸,同比仍保持高位,將壓制玉米價格。不過,近期CBOT玉米價格出現反彈,截至7月16日美國玉米進口到岸價為364.49美元,較上日漲11.12美元,進口成本價為2691.59元,刷新近1周高位,短期為期價提供支撐。
三、現貨價格同步降低,玉米-小麥價差收窄
6月份以來小麥價格出現了沖高回落態勢,隨著存糧主體惜售心態松動,市場上量增加,7月份小麥價格繼續回落,收購進度也進一步加快。不過截至7月5日主產區累計收購小麥2875.9萬噸,收購量僅占當年產量的21.09%,大量的糧源仍滯留于流通領域,后期小麥價格依然面臨較大壓力。尤其是,質量不同小麥價格分化的現象進一步鮮明,優質達標小麥價格將繼續維持堅挺,但部分雨后麥僅能流入飼料企業,或繼續影響玉米需求。
而從價格上來看,全國小麥均價自6月2577元/噸的高點回落至近期2560元/噸附近維持窄幅震蕩,玉米價格則因進口玉米拍賣、替代品替代以及需求欠佳等原因,也出現了快速下跌,全國玉米現貨均價由6月份2900元/噸以上的高位回落至2830元/噸附近。而玉米-小麥價差也自400元/噸的高點回落至300元/噸下方。若后期玉米繼續大幅下滑,致使二者回落150元/噸、甚至100元/噸以內,小麥的替代優勢將不再明顯。但對于當前來說,一是玉米近期跌幅較快較大,存在止跌調整訴求,二是小麥替代數量較高,企業難以快速進行轉換。此外,近期因融資還款壓力有所降低,企業出貨心態或稍有放松,均為玉米價格提供支撐。
四、需求弱勢,難以提振價格
飼料需求端,5月份我國生豬存欄量同步增長,同比增長23.5%,相當于2017年年末的97.6%,目前生豬存欄量一直保持在4.16億頭以上,已經基本接近正常年份水平。隨著年內新建和改擴建規模場計劃在年內陸續投產,生豬產能增長的慣性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為飼料需求提供穩定的支撐作用。但階段性來看,近期豬價處在大跌后的低位震蕩階段,在二季度國內超大肥豬集中拋售過后,生豬出欄均重由前期的135公斤降至130公斤左右,仍處在今年高位,因此當前出欄仍以肥豬大豬為主。近期,四川因養殖小飛出現豬出欄情緒依舊較高,后期隨著需求轉好,出欄均重進一步降低的概率較大。疊加小麥、谷物等替代品替代繼續保持增量,養殖端對飼料需求支撐或階段性小幅降低。
深加工需求來說,當前市場走貨偏慢,淀粉庫存處于高位、價格壓力較大,酒精行業也不容樂觀,整體上深加工企業虧損壓力增大。而東北與華北等地部分深加工企業陸續進入停機檢修期,停收范圍擴大。市場消息顯示,截至當前玉米淀粉行業開工率為51%,玉米酒精開工率為44%。山東部分企業計劃停機10-20天,或導致開機率進一步降低,玉米需求階段性放緩。
五、產量上調,產需缺口縮小
整個6月份全國玉米生產氣象條件較好,東北地區玉米長勢良好,華北地區播種出苗也較為順利。7月份東北和華北產區氣溫和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有利于各地土壤墑情改善,利于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生長發育。此外,由于主要產區玉米播種面積同比增加,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預計,2022-22年度我國玉米總產量為27181萬噸,持平于上月預測,同比增加1114萬噸;總消費量為29370萬噸,同比增加754萬噸;年度結余-191萬噸,缺口同比縮小。
盡管近期干旱天氣引發市場擔憂玉米供應,USDA7月份供需報告上調了美國玉米產量預估,2021-22年度美國產量料為151.65億蒲式耳,平均單產為179.5蒲式耳,稍高于分析師預期的151.15億蒲式耳與178.8蒲式耳。預估中國產量為2.68億噸,與上月持平,同比增加733萬噸。全球產量月環比上調495萬噸至11.948萬噸。
六、期現貨價格與基差
近期東北地區持續大范圍降雨,流通困難導致貿易商出貨壓力較大,疊加近期現貨價格不斷走弱,貿易商出貨情緒仍較高。國內玉米價格在替代品擠占以及需求欠佳的壓力下逐步下跌,當前鲅魚圈玉米價格由2860元/噸的高點回落至2680元/噸,山東濟南玉米進場價由2940元/噸跌至2830元/噸,廣東廣州港玉米價格已由2990元/噸跌至2770元/噸。短期內,仍將受基本面諸多利空因素影響,玉米價格或仍將承壓運行,且新玉米上市僅余2個月,留給陳玉米的時間空間與價格空間均有限,不排除玉米價格繼續下跌的可能。基差也由年中200元/噸以上的高位逐步回落至7月16日的61元/噸左右的正常范圍內。
玉米行情展望
綜合來看,國內在玉米進口同比大幅增加、替代品大量使用擠占玉米需求、進口玉米拍賣常態化以及需求不佳的多重利空因素下,且新玉米增產概率較大,國內產需缺口基本被彌補,供給充裕或將壓制玉米價格。同時,當前無論是進口玉米拍賣價格還是飼用替代品小麥小麥價格均存在下行趨勢,將拖累玉米期現貨價格。
短期來看,在高存貯成本支撐下,市場抗跌情緒仍在,但在多糧源集中供應以及新作留給舊作的時間空間不多,也不足以支撐玉米價格。
分析認為當前玉米期貨交易的主要邏輯在于,利空消息云集的玉米市場并無新消息刺激,加之國內逐步進入新舊年度更替階段,國內玉米現貨價格或引導期價波動,而上方空間不大的情況下,現貨價格或帶動期價繼續回落,基差存在進一步走弱的可能。
一周熱點
- 2021-07-20多重利空因素牽制 玉米期貨價格或保持偏弱態勢
- 2021-07-20巴西玉米產量下調,出口可能大幅降低
- 2021-07-202021年7月19日世界主要期貨收盤價格一覽表
- 2021-07-20美國玉米產量能否創歷史紀錄取決于玉米種植帶的南部和東部
- 2021-07-20美國天氣干燥,再度挑戰玉米和大豆單產潛力
- 2021-07-20美國農業部:上周美國對中國大陸裝運0.2萬噸大豆
- 2021-07-20上周美國大豆出口檢驗量下滑,比去年同期減少68%
- 2021-07-19今年第三次中央豬肉收儲來了!透露著什么信號?
- 2021-07-19南美大豆市場一周聚焦:巴西豆價上漲,尾隨外部市場走高
- 2021-07-19巴西國內玉米價格高企,導致大量玉米出口轉內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