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后,玉米市場再度進入下跌通道,華北和東北產區玉米價格繼續下跌。市場人士認為,當前市場玉米供應量不斷減少,需求也相應下降,加之替代品價格下跌,多重利空沖擊下,玉米價格弱勢難改。
據卓創資訊數據統計,截至5月6日,全國玉米均價2709.64元/噸,較4月底跌14.80元/噸,跌幅0.54%,較去年同期跌幅2.49%。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受主產區價格下跌影響,南方銷區市場價格也隨之下跌,卓創資訊分析師唐曉霄介紹說,南方港口報價下滑明顯,華南港口及沿江碼頭散糧自提價格下跌20—30元/噸,火運到站價格下跌20—30元/噸。目前南方港口報價優勢相對明顯,主因部分糧貿巨頭根據期貨變動調整玉米報價,且當前南北港口價格已經倒掛,北方港口以銷售庫存為主,集港量較低,多為商家自集港。
“玉米價格走低的原因有兩點:一方面,外圍市場的弱勢表現拖累國內玉米期價;另一方面,國內新作小麥即將上市,市場預估今年新作小麥開秤價低于去年,看跌情緒較濃,加之玉米需求恢復反饋不及預期,節后補庫不積極,進一步拖累玉米價格。”宏源期貨農產品分析師李霄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玉米市場的貿易、深加工及飼料養殖環節均處于較大的虧損區間,節后市場購銷疲軟,存在剛性補庫需求但觀望情緒較濃,整體表現為需求偏弱。”李霄表示,一方面,深加工產品庫存處于相對高位,企業開機率偏低,已降至50%附近。行業持續虧損,下游產品需求不及預期,采購原料玉米心態偏消極;另一方面,生豬養殖行業連續近4個月處于虧損狀態,加之小麥飼用替代優勢顯現,飼企收購繼續向小麥轉移,利空玉米需求。
此外,比較優勢下,替代品正持續沖擊玉米市場。“近一周,華北地區小麥價格累計下跌0.03—0.04元/斤。小麥、玉米價格基本持平,價差由4月下旬的50—60元/噸,基本歸零。基于此,飼料企業收購小麥更有優勢,目前華北部分飼料企業小麥替代比例有上升趨勢,由4月份的替代10%,增加到20%的不在少數。華北本地玉米部分發本地及南方部分地區養殖戶,剩余發當地深加工企業為主,玉米銷路受影響,因此價格略有下滑。”唐曉霄表示。
“小麥行情的持續弱勢使其在飼用方面的替代價值較高。雖然我國近期取消了大筆美玉米訂單,且黑海地區谷物出口局勢尚不明朗,但是今年南美的豐產,加之近期到港了南非玉米,均表明我國在不斷拓寬進口玉米渠道,沖擊國產玉米需求。此外,飼料廠稻谷庫存偏高,超期稻谷定向拍賣仍有重啟預期。”李霄表示,在需求端反饋不及預期的背景下,國內玉米基本面仍然較差,對玉米價格的支撐作用不足,短期難言企穩。如果小麥價格止跌回升,會給玉米帶來一定支撐。
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