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3月份以來,華北玉米價格持續走弱,東北玉米企穩反彈,山東與黑龍江玉米價格走勢持續分化,平均價差快速縮小,4月17日降至76元/噸,創玉米取消臨儲收購政策以來最低。人們不禁要問:玉米市場到底怎么啦?造成這種局面的深層原因是什么?
由于上市初期東北玉米價格快速下跌,黑龍江玉米大量供應山東,東北余糧下降,疊加調節儲備政策提振,春節后東北玉米價格穩中有漲。而山東本地玉米增產,市場供應充足,并且6月份華北地區小麥即將大量上市,飼料養殖企業不愿增加采購建立庫存,對未來市場價格預期悲觀,造成價格下跌,進而形成了山東與黑龍江玉米價差持續收窄的局面。
魯黑價差創臨儲取消后新低
2024年3月份以來,華北玉米價格持續走弱,東北玉米價格企穩反彈,山東與黑龍江玉米價格走勢持續分化,價差快速縮小,4月17日降至76元/噸,創玉米取消臨儲收購政策以來最低。山東是國內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和飼料加工省份,年玉米加工用量超過4000萬噸,是國內最大的玉米消費市場。黑龍江是最大的玉米產區,年產玉米在4000萬噸左右,約一半需要外運,因此正常情況下,山東和黑龍江玉米價格會保持一個合理的運費價差,一般保持在200~300元/噸,進而保證玉米市場有效的流通運轉。分階段來看,不同階段玉米產銷區價差呈現出不同特點。2008/2009~2015/2016年度東北玉米市場執行臨儲政策期間,由于東北地區有臨儲收購價的強力支撐,而華北地區價格跟隨市場供需波動,黑龍江玉米進入儲備代替了流向山東;而山東地區的缺口通過其他替代品如小麥、高粱、大麥和DDGS等進行彌補,打破了黑龍江和山東玉米價格的正常價差,多次出現黑龍江玉米價格高于山東的情況,尤其是2014/2015年度和2015/2016年度進口替代品大量進口的時期。2016年國家取消玉米收儲政策,2016年10月份玉米上市后,東北玉米價格快速下跌,黑龍江與山東玉米的價差快速修復,2016年年底擴大至335元/噸,為黑龍江玉米順利流出和銷售創造了有利條件。2016/2017~2019/2020年度是國內玉米去庫存時期,東北地區玉米庫存補充全國玉米產需缺口,玉米價格主要通過市場機制調節,產銷區價差得以理順,大部分時段山東地區比黑龍江地區玉米價格高出200元/噸以上,黑龍江玉米得以順利外流,也有效補充了山東地區的玉米供應。2020/2021~2022/2023年度,國內玉米去庫存結束,主要依靠進口來補充國內市場供應,此階段國內外玉米價格同步上漲,疊加俄烏沖突影響,國際糧價處于高位,國內銷區依賴產區糧源補充供應,產區具備玉米定價主導權,產銷區仍然保持合理的物流價差。2023/2024年度開始,由于國際糧價大幅下跌后國內外價差處于高位,進口糧源相比東北玉米更具性價比,并且進口數量較大。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進口玉米、高粱和大麥等谷物合計2676萬噸,約為上年度進口總量的83%。低價進口糧源供應銷區市場,東北產區逐漸失去玉米定價主導權,需要被動降價與進口糧源競爭性價比,理順產銷區價差。今年1月份開始,國家為保護種糧農民利益,防止國內玉米價格過度下跌,在東北地區啟動調節性儲備收購,帶動了市場購銷情緒,春節后農民余糧快速下降,政策效應顯現,東北玉米價格穩中上行。而銷區企業有低價進口糧源供應,并且市場預期偏弱,采購積極性偏低,難以跟隨產區提價。國際市場、國內政策和需求變化等多方因素共振,造成了國內玉米市場產銷區價格倒掛的局面。
華北玉米市場價格跌幅加大
4月17日,黑龍江深加工企業玉米收購價2180~2240元/噸(折標準水分,下同),吉林玉米收購價2250~2300元/噸,遼寧玉米收購價2270~230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山東濰坊深加工企業玉米(國標二等,下同)掛牌收購價2300~2330元/噸,濱州2320~2350元/噸;河北石家莊收購價2260~2300元/噸,邢臺2280~2320元/噸;河南鶴壁2200~2240元/噸,周環比均下降10~60元/噸。進入4月份以來,國內玉米市場多空因素交織,期貨價格呈區間波動特征。本周利空因素略占主導,期貨價格有所下跌。4月18日,DCE玉米主力合約報收2381元/噸,下跌12元/噸。華北地區玉米價格持續走低,山東跌破1月份價格低點,創本年度價格新低。一是由于上市初期東北玉米價格快速下跌,山東與黑龍江玉米價差擴大至400元/噸,黑龍江玉米大量供應山東,造成春節后山東本地余糧偏多,并且山東企業反映,今年本地玉米增產幅度大,售糧進度偏慢,市場供應充足。二是2023年底由于華北地區雨水偏多,導致“非洲豬瘟”疫病多發,當地企業反映養殖去化較多,也導致飼料養殖需求偏差,造成華北玉米價格下降。三是6月份華北地區小麥即將大量上市,飼料企業普遍預計飼料原料供應充足,不愿增加采購建立庫存。四是春節前后收糧建庫的貿易企業存糧發生虧損,對未來市場價格預期悲觀,部分存糧主體出現恐慌性拋售行為,也導致短期供應增加,價格下跌。后期來看,隨著農民余糧逐漸見底,短期拋售之后意味著未來供應減少,加之保稅玉米進口也明顯減少,供需格局向偏緊方向轉變,玉米現貨價格預計整體呈現波動上行趨勢,山東和黑龍江玉米價差將逐漸得到修正。
南方港口玉米即期貿易倒掛
4月18日,北方港口玉米(容重700g/L,水分14.5%)平艙價2370~2390元/噸,周環比下降10~20元/噸,月環比下降20~30元/噸,同比下降400~450元/噸;廣東港口二等玉米2420~2450元/噸,周環比下降20~40元/噸,月環比下降50~80元/噸,同比下降400~450元/噸。按照北方港口平艙價計算,船運費45~55元/噸,加上港雜費,推算至廣東港口玉米到貨成本2460~2470元/噸,南北即期發運倒掛40~50元/噸。3月份以來,北方港口庫存明顯增加。截至4月12日,北方四港玉米庫存327.5萬噸,周環比增加21.5萬噸,同比減少31萬噸。今年春節過后,東北產區農民余糧快速下降,疊加調節性儲備收購政策效應顯現,貿易企業入市收購積極性提高,價格保持偏強運行。但南方銷區部分企業反映,由于下游需求未見明顯好轉,并且企業資金鏈較為緊張,同時遠期進口大麥和高粱價格也較為便宜,許多市場主體并不看好后期國內玉米價格,增加國內玉米采購、建立遠期庫存的意愿仍不強烈,市場價格跟隨購銷節奏調整,南北玉米即期發運持續倒掛,并且近期市場偏空預期主導,倒掛幅度有所加大。短期外貿玉米及進口高粱、大麥供需預期均維持寬松局面,也對南方港口玉米價格形成壓制。4月17日,廣東港口玉米庫存88.3萬噸,周環比減少2.1萬噸,其中內貿玉米庫存53.1萬噸,外貿玉米庫存35.2萬噸。4月12日,廣東港口進口高粱、大麥庫存共計137.4萬噸,其中進口高粱57.5萬噸,較上周增加10.9萬噸;進口大麥79.9萬噸,較上周減少4.4萬噸。(原文刊登于2024年4月20日糧油市場報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