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豬養殖二季度可能扭虧為盈的預期下,市場資金博弈豬周期反轉兌現的動作愈來愈明顯。
本輪豬周期出現了史上最長、最難熬的周期底部,因豬肉供大于求,產能去化一波多折,全行業長時間陷于虧損,導致*ST正邦、傲農生物、天邦食品3家上市公司出現破產或重整的情形。產能和出欄量是上市豬企兌現盈利能力的前提,但在長時間虧損后,全行業的資產負債表普遍“受傷”,有待修復,尤其是高杠桿高成本的豬企不得不縮減產能維穩現金流,意味著今年是本輪周期的關鍵轉折點,豬企的盈利能力難在短期內釋放。
生豬養殖扭虧為盈的預期在前,周期最后一個虧損底往往被認為是投資豬周期的首個布局點,那么沉寂3年的豬板塊有望在今年為投資者帶來超額回報嗎?
市場此前普遍認為今年一季度是本輪豬周期的最后一個虧損底,就農業農村部近日傳遞的信息來看,上述觀點基本得到驗證。
近期豬價表現為穩中小幅上行,自3月下旬站上15元/公斤后再未跌破。中國養豬網顯示,4月22日,全國外三元豬價報15.14元/公斤,同比上漲5.87%,環比微跌0.33%。實際上,今年春節以后,豬價短期下跌后迅速反彈,最新價格較年內最低價13.65元/公斤,累計上漲10.92%,年內價格重心上移,豬價“淡季不淡”反映產能去化取得階段性進展,也為豬板塊估值拉升埋下伏筆。
需求端來看,行業樣本企業上周的周度平均屠宰量環比增長0.58%,反映豬肉的需求層面整體穩定。供應端是決定周期反轉的關鍵,本輪產能去化時間已經超過一年,根據農業農村部與涌益咨詢的數據,截至2024年3月,生豬產能累計最大去化幅度分別為11%與12%。
“本輪周期至今尚未出現產能去化效率大幅提升的現象,考慮到已去化的幅度,今年二季度的產能去化非常關鍵,或對下半年豬價走勢形成重要影響,考慮淡季將盡,‘五一’與端午相繼臨近,豬肉需求上可能會有點波動。”某農業行業分析師說,“這一次階段性的扭虧為盈可以被視為周期反轉的重要信號,盈利持續性還有待觀察。產能去化的進展相對很難精準跟蹤,但產能持續優化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因此重視大周期反轉邏輯與上市公司降低生產成本的進展,當前來說更加重要。”
4月份以來,生豬市場需求端未見明顯改善,屠宰企業開工率持續低迷,難以見到顯著提升。盡管如此,上游養殖戶對后市保持積極態度,挺價意愿強烈,為豬價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多空因素交織的市場環境下,生豬價格經歷了小幅下跌。隨著五一小長假的臨近,預期生豬需求將有所好轉,加之養殖端挺價心態持續,市場看漲情緒日漸高漲,預計4月下旬生豬價格存在反彈空間。
五一小長假的臨近為生豬市場帶來新的活力,需求端有望得到提振。在此背景下,上游養殖端的挺價心態繼續發揮作用,市場對豬價的看漲情緒不斷增強。分析人士指出,若五一期間生豬需求得到實際提振,豬價有望實現反彈。同時,屠宰企業開工率的提高也將對豬價形成支撐。
市場分析師預測,若五一小長假期間生豬需求端出現實質性改善,豬價反彈的可能性將進一步增加。此外,屠宰企業開工率的提升也將為豬價提供更多支撐。在多空因素交織的背景下,生豬市場的走向仍需密切關注五一假期的實際需求變化。
某上海私募人士表示,4~7月是本輪豬周期的買點之一,但市場對2024年豬價上漲的高度和持續性分歧較大,投資難度也較大。“上一輪周期中,豬價最高在35元/公斤左右,推動上市公司業績大增。我們認為,上一輪豬價的最高點,可能很難在本輪周期反轉后出現。”上述私募人士說,“從終端消費來看,食品加工廠對豬肉的需求變化不大,高端餐飲變化也不顯著,但中低等檔次的實體餐飲消費需求下降比較明顯,未來這部分需求變化或許是豬肉消費端的關鍵變量。”
養殖業是重資金行業,豬價以外,產能規模與出欄量是決定上市豬企盈利能力的核心變量,實際考驗的是上市豬企的現金流能力。“從規模角度來看,現金儲備和成本管控能力是提升出欄量的基礎,龍頭企業的現金儲備相對好,小市值豬企現金流管理壓力更大。”上述私募人士說,“但本輪周期底部時間太長,且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養豬業務大概率仍延續虧損,部分豬企的資金壓力或加劇。在這種長時間業績虧損狀態下,豬企資產負債表需要時間修復,部分高杠桿高債務的上市豬企,不得不為了現金流調減出欄量,而生豬有自然生長規律,周期反轉后的行業景氣度不會馬上體現到上市豬企的利潤表。經過本輪周期后,豬產業鏈可能會進入強者恒強、弱者加速出局的競爭格局,成本領跑、資產負債表相對健康的豬企才有可能帶來超額收益。”
來源:第一財經、中國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