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場:利空出盡或迎利好
春節過后,國內玉米現貨市場仿佛進入漫長的下行通道,市場價格可謂跌跌不休,雖然其間沒有出現所謂的斷崖式下跌行情,但在近3個月時間內,玉米現貨價格一直處于持續小幅下滑的“陰跌”狀態,尤其是在下游消費相對低迷的背景下,玉米現貨市場可謂“疲憊不堪”。5月份以后,弱勢運行的玉米現貨市場是否會出現反彈甚至反轉的階段性行情呢?
新季小麥即將上市
5月中下旬,國內新季小麥從南至北將迎來收割季,首當其沖的當屬湖北市場,目前來看,市場對于率先上市的湖北小麥價格普遍預期在2600元/噸以下,且從零星上市的地區來看,此價格預測或將大概率實現。一旦新麥規模上市,主流價格跌至2600元/噸以下甚至更低,其對玉米的替代效應勢必會大大增加,考慮到湖北省作為玉米銷區以及小麥產區的特性來看,替代比例勢必會呈現出階段性快速增長的態勢。從當前華北黃淮小麥主產區大多數地區的小麥長勢來看,新季小麥獲得豐收的概率很大。從替代角度來看,小麥對飼用領域的玉米消費勢必產生階段性沖擊。
基層余糧售出倒計時
考慮到雨季到來對于糧質的影響,5月份或將成為多數地區基層余糧常規的售糧最后階段,無論是港口存儲的15%水分的糧源,抑或產區存儲的低水分糧源,在6月份傳統雨季到來之前,大多數糧源尤其是基層糧源存在售出的需求,對于當前相對疲弱的下游消費市場來說,屆時的承接能力也將受到一定程度的考驗。雖然當前市場基層所剩余糧較往年同期并無特別大的差異,但考慮到下游市場包括生豬養殖、淀粉加工兩大支柱產業持續虧損的現狀,其對玉米的消費推動力相對有限。
外圍市場持續影響
美聯儲5月加息落地之后,雖然持續加息的聲音有所減弱。但目前全球經濟環境的衰弱預期,仍是全球范圍大宗商品最為顯著的利空因素。從我國進口玉米主要來源國美國、巴西、烏克蘭等國的進口成本來看,其理論進口成本均大幅低于當前南方港口內貿玉米的主流成交價。雖然我國的進口數量相對于國內玉米市場龐大的產量而言,依然是一個小比例的量級,且能夠流入市場的進口玉米多受配額的限制,進口成本對國內現貨市場的影響有限,但持續疲弱的外圍市場,或多或少會對國內谷物市場產生利空影響。
總體來看,5月份國內玉米市場仍將是利空因素主導的狀態,不過,正所謂利空出盡是利好,考慮到目前的消費市場正處于逐步好轉的態勢,在上述利空逐一兌現之后,或許就是階段性底部出現的機會。(原文刊登于2023年5月11日糧油市場報三版)
一周熱點
- 2023-06-14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飼用豆粕減量替代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
- 2023-06-14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推薦第四屆全國飼料評審委員會委員候選人的通知
- 2023-06-14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推薦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許可專家委員會委員候選人的通知
- 2023-06-14關于公布2023年第二批團體標準立項的通知
- 2023-06-13美國農業部2023年6月糧油供需預測報告
- 2023-06-13全球糧商格局生變!邦吉并購維特拉即將敲定
- 2023-06-13首發!新希望六和西部陸海新通道鄉村振興糧食專列開行
- 2023-06-13豬價超兩月低于15元每公斤 養殖行業除了降本還能做什么?
- 2023-06-132023年5月陜西省飼料生產情況
- 2023-06-12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推介發布2023年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