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供需格局正在發生巨變
玉米是國內重要的飼料糧,在糧食安全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眾所周知,我國玉米產需缺口仍存,影響玉米價格最關鍵的因素是供需,但階段性供需轉換主要通過替代和進口補充,行情漲跌切換很快。接下來玉米市場有三大變量影響行情走勢:
一. 芽麥替代規模
現下芽麥是玉米產業鏈最為關注的熱點?!?/p>
今年芽麥數量大幅增加,但整體品質尚可,大部分毒素不超,無論是替代陳小麥還是玉米,企業的采購成本都會降低。從當前市場主流傾向來看,芽麥量級將在2000+萬噸,主要產地河南安徽區域外流,后期小麥價格將是影響替代規模的重要因素。
今年芽麥搶購熱情高漲,外流區域也廣泛,南至兩廣地區,北方吉林地區周內也有數家深加工企業掛牌收購。9日吉林梨樹新天龍率先掛牌收購芽麥,14水三等及以上芽麥價格為1.21,四等價格為1.2,今日價格又上漲1分,三等1.22元、四等1.21元。
二. 定向稻谷稻谷拍賣
最近,市場又傳聞飼用稻谷重啟拍賣。市場傳言定向稻谷可能6月底或7月初開拍,投放2017年及以前稻谷,參與主體調整,由6家央企和5家飼料企業參與拍賣。底價上調100元/噸,即東北地區1700元/噸,其他地區1800元/噸。
根據中糧期貨玉米周報:如果按照底價上調 100 測算,集港成本或在2800 附近,遠高于當前北港玉米主流價格(當前不超過2700)。但 2017 年及以前的稻谷數量有限,如果拍賣投放,更多將在東北地區形成飼用替代,對產區價格形成“隱形頂”的作用,同時也要在月底關注拍賣投放是否增加 2018 年的標的。
5月以來美國玉米進口成本基本不超過2600,且中國取消與美國玉米訂單,購買巴西玉米,南方對國內玉米采購積極性也不高。隨著巴西二季玉米收獲,現已有巴西玉米裝船運往中國,預計未來幾個月國內到貨量有望增加。另外外媒報道中國與阿根廷在解決阿根廷玉米、高粱檢驗檢疫問題,未來進口值得關注。
三. 玉米進口格局
1-4月中國玉米共進口852.3萬噸,同比減少8.4%。其中烏克蘭進口290萬噸,占比34%;美國進口289.8萬噸,占到總量的34%;巴西進口221.5萬噸,占比26%;緬甸進口16.6萬噸,占比1.9%。
2020年我國玉米進口量首次突破進口配額,達到1129萬噸;2021年進口再創歷史新高,達到2836萬噸;2022年進口量為2062萬噸,繼續處于2000萬噸以上高位。
繼2023年1月打通巴西玉米輸華通道后,5月4日中國從南非進口的首船飼料玉米抵達廣東麻涌港,共計5.5萬噸南非玉米,標志著南非玉米輸華通道的正式打通。
今年中國連續開辟了巴西、南非兩個玉米進口來源國,一改之前中國玉米高度依賴美國、烏克蘭兩個北半球國家的局面,形成美國、黑海等北半球玉米主產國和主產區,與南美、南非等南半球玉米主產國和主產區互為補充的流通格局?!?/p>
分析認為,這有利于進一步平衡全球季節性、區域性供給波動,穩定全球供應鏈系統。“南升北降”的趨勢意味著中國玉米進口此前“美國一家獨大”格局在2023年正在發生重大改變。
除了自然災害外,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也提示中國糧食進口應該加強風險管理,“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玉米來源多元化,可以進一步降低進口風險。
來源:中華糧網
一周熱點
- 2023-06-305月我國糧食進出口數據看點
- 2023-06-30新希望六和公開承諾:落實主體責任,捍衛舌尖安全
- 2023-06-29中國正式接受世貿組織《漁業補貼協定》議定書
- 2023-06-29仔豬外銷由盈轉虧、淘汰母豬需求增量,四季度產能淘汰或加速
- 2023-06-29豆粕現貨壓力顯現 后期價格走向需看天氣“臉色”
- 2023-06-28山東省飼料行業協會關于認定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活動的通知(2023)
- 2023-06-28全球舞臺 中國發聲——CFIA首次參加GAPFA大會
- 2023-06-28直播回放:主要畜禽品種《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日糧生產技術規范》線上培訓
- 2023-06-286月全球谷物市場與貿易報告
- 2023-06-28全球多地40℃高溫肆虐,印度大量農產品運輸中變質!大豆、玉米期價已悄然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