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多輪降雪阻礙東北玉米季節性上量,玉米價格持續反彈,但隨著降雪影響淡化,季節性賣壓預期逐漸增強,現貨端價格下跌已有所體現,東北玉米現貨價格或將進入上量下跌階段。
11月份以來,東北產區在多輪降雪影響下,玉米價格反彈明顯,其間累計反彈60~130元/噸,錦州港玉米平艙價累計反彈約50元/噸。經歷近一個月的反彈行情,基層售糧心態發生改變,持糧惜售心態增強,市場情緒好轉;當地深加工企業收購量不足當日加工水平,提價刺激上量,貿易端有糧主體待價而沽。鋼聯數據顯示,截至11月24日,東三省深加工企業玉米庫存為164.8萬噸,連續第三周下降;受降雪影響,黑龍江和吉林售糧進度慢于去年同期,黑龍江售糧進度為20%,同比偏慢1個百分點;吉林售糧進度7%,偏慢3個百分點;遼寧受降雪影響有限,售糧進度高達41%,去年同期僅為20%。因而,東北整體售糧進度略快于去年同期,后續售糧進度仍需依靠黑龍江和吉林發力,等待東北季節性賣壓兌現。 隨著降雪影響淡化,本周基層上量節奏有加快跡象,東北部分企業晨間到貨車輛較此前增加10%~60%不等。11月28日,東北多家深加工企業報價下調,尤其是綏化,但降幅普遍在10元/噸,屬于小幅試探性下調,現貨賣壓嶄露頭角,尚未迎來正式下跌。而華北玉米市場表現與東北不同,華北地區并沒有東北的降雪影響,為正常的季節性上量,因而,售糧進度與去年同期相差不大,但近期亦處于上量小高峰階段。山東晨間未卸車輛數據顯示,加上本周,已有連續三周的周內單日峰值車輛超1000輛,華北深加工企業玉米庫存周環比繼續增加,目前已為近兩年峰值水平,華北玉米周內價格跌幅30~60元/噸,目前已接近11月初的低點,且有破前低的勢頭。海關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進口玉米204萬噸,去年同期僅54.7萬噸,同比增幅高達274%。其中,進口巴西玉米180萬噸,占比達88%,9月份進口巴西玉米120萬噸。進口量環比增加,后續進口巴西玉米仍處于到貨窗口期,進口端供應壓力仍在。近期,美盤玉米在豐產及上市壓力下價格下跌,雖然人民幣近期為升值狀態,但進口美玉米及巴西玉米的理論到港完稅價仍下調至2100元/噸附近。而內貿玉米價格仍在2700元/噸以上,廣東港口全部谷物庫存中,內貿玉米庫存僅10萬噸,占比不足一成,無論是價格還是數量上,進口谷物對內貿玉米的階段性壓制仍較大。 豐產年份下的季節性上市壓力是市場預期內的,因而,此前上市初期玉米現貨價格已大幅下跌270元/噸,透支后續跌幅,雖在本輪賣壓下價格有望再度下探,但破前低后,繼續下行的空間較為有限。種植成本及市場主體逢低采購意愿,對玉米價格下方仍有較強支撐,且還有政策性利多的可能性,因而后市不宜過度悲觀,建議種植戶錯峰售糧,下游采購主體可關注本輪賣壓下的逢低建庫機會。(原文刊登于2023年11月30日糧油市場報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