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終于結束了。
且不管喜也罷,憂也罷,都已成為過去式,當前玉米已正式進入到了備受關注的4月份。
為啥4月份備受關注呢?
一是這時候玉米市場正是潮糧向干糧轉換的時候;
二是玉米糧源正處于基層向貿易主體等轉換的時候;
三是4月份也是一季度向二季度轉變的時候。
而到了4月份,玉米也是十分給力,一開門,就迎來了兩個大消息:
一是吉林增儲正式開啟。
4月1日,吉林直屬庫開始收購干玉米,價格為2320元/噸,預示著吉林新一輪增儲正式開啟。
這妥妥的是利好兌現。
之前吉林就有消息透露,稱將于月底前后繼續增儲,雖然目前數量上有一定出入,但是繼續增儲的消息卻已是板上釘釘,這也算是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
玉米能不能上漲先另說,至少玉米的底部更加堅實了,玉米的底氣也更足了。
二是中儲糧瘋狂放量開收。
前段時間,有關領導調研秋糧收購工作時曾提到,對于接下來玉米收購工作有“兩穩一快”:“兩穩”即穩市場和穩預期,而“一快”則是指加快玉米的收購進度。
而從中儲糧全面放量開收來看,正是靴子落地,全面玉米的收購進度。
那么,隨著這么兩個開門大消息的釋放,能不能提振玉米行情呢?
新農觀認為,仍需謹慎看待。
第一,當前玉米市場正明顯轉向干糧,而干糧與潮糧不一樣,競爭和博弈都要更激烈。
雖然說中儲糧放量開收,但是對糧源質量往往有較高的要求,所以隨著收購的持續,后續市場優質玉米的供應可能會變得緊俏。
但是顯然這需要一個過程,短期很難發力。
第二,玉米漲跌各有支撐。
比如,當前市場對豬價看漲情緒仍然較高,隨著二次育肥、補欄壓欄等積極性的提升,勢必也會拉動對玉米的需求。
尤其是隨著清明來臨,市場有一定備貨心態,或對玉米有一定提振。
另一方面,古詩里也說,“清明時節雨紛紛”,沒錯,新一輪冷空氣又來了,并且將帶來明顯的氣溫波動。
根據天氣預報顯示,全國大部分地區將出現4-6℃的降溫,其中北方更明顯,尤其是華北、黃淮等地降溫幅度可達4-10℃,甚至更多。同時部分地區還伴有降雨。
而我們都知道,山東玉米價格一直波動不斷,主要與上量有關,而一旦降雨,勢必會再次影響玉米的上量,進而玉米價格可能會出現回漲。
但是雨過天晴后,上量再次增加,價格又會重新下跌。
而且從年后的玉米市場的波動,我們可以看出,港口玉米在接近2400元/噸的時候倒下了,而山東漲跌多次也依然沒能再跨上2400元/噸的門檻。
于是,2400元/噸仿佛成了一個魔咒,但也不失為一個“階段性的穩定”。
不過,對于后續的玉米也不宜過度悲觀。
一方面,隨著優質糧源供應變緊,尤其到玉米青黃不接的時候,更易觸發上漲動力。
而另一方面,近日美國農業發布了種植意向報告,其中顯示美玉米的種植面積可能會降低,這使得國際玉米價格出現了回漲。
雖然說這只是一個意向報告,但是現實也不容忽略,那就是農民種植玉米已明顯虧損,而大豆尚有微利,因此棄玉米而種植大豆的意愿確實存在。
第三則是需求端增長概率高。
雖然說今年豬價到底會不會迎來拐點仍存爭議,但市場仍然期盼較高,而有清明、五一長假作為提振,4月份的豬價行情預計總體要好于3月份。
那么也就是說,4月的玉米需求也或有一定提升。
而隨著4月玉米好消息的落地,東北玉米受此消息提振,再次出現了上漲。但是持續的時間可能不會太強,因為實際的行情往往要比消息有一定的滯后性。
玉米的節奏越來越難把握,該出手時不能猶豫,否則機會稍縱即逝,但也不能聽風便是雨。
所謂過猶不及,這大概也是今年玉米生意難做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