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糧食市場最大的兩件事,一件是玉米何時上漲,另一件則是小麥何時止跌。
相比起玉米,小麥確實有點兒底氣不足。
雖然前幾天小麥漲了,令市場松了一口氣,但咱們在前兩天的文章里就說到,小麥的上漲恐怕持續不了太久。
因為小麥的基本面并沒有改變,仍然是供很強、需很弱,再加上政策性小麥正處于輪出高峰,小麥市場的那點兒需求根本就接不住。
結果小麥漲了幾天,果然再次下跌了。
這越看越像去年的行情了,可不就是跌了一陣以后經過一個短暫的回調,然后繼續大踏步地猛跌。
但我們也說過,今年和去年不一樣,哪不一樣呢?
主要有兩處不一樣:
一是今年的雙向購銷明顯增加。
雖然今年政策性小麥輪出力度也是強勁,但今年增加了許多小麥雙向購銷的場次,也就是說一邊投放,也一邊收購,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麥市場的供應壓力。
而且雖然說小麥拍賣的成交價格也在逐步走低,但是采購價格倒也多少給了市場一些安慰和底氣。
所以今年小麥市場的恐慌情緒要比去年好得多。
二是政策對玉米出手了,而身為與玉米相愛相殺的小麥,料想也不會放任不管。
今年政策面對玉米的扶持力度很大,不論是增儲還是限制保稅區的玉米進口都是直接的利好,最重要的一點是,把玉米的底給托住了,這也算是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畢竟心里有底,這就不會慌了。
雖然小麥價格與玉米拉大以后,全面退出了替代,但是二者也并不老死不相往來了,依然是一個相愛相殺的關系。
尤其是小麥作為口糧,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預計今年政策端對于小麥也不會放任不管,因為我們之前分析過,小麥的風險其實要比玉米大。
因為玉米的剛需仍然不少,只是還沒有全面發力,所以當前處于一個弱勢狀態,但是需求是有放量潛力的。
但小麥退出替代后,需求即便是放量也基本蹦跶不了多高,再加上豐產預期越來越高,小麥的壓力要比玉米大。
所以預計政策面對小麥也會有一定扶持。
而當前貿易糧所剩不多,市場主要還是靠政策糧主導,而政策糧不光主導陳麥行情,同時也主導著新麥行情。
比如,近日中儲糧對新麥的采購就開始增多,并且這也被市場看作是給新麥劃定價格范圍的一個信號。
那么,是這樣嗎?
在觀觀看來,有幾個趨勢:
首先,確實有托底之意。
也許是吸取了去年的經驗,為了穩定行情及價格,防止在輪換高峰時小麥再出現斷崖下跌,近期對新小麥的收購明顯增加。
且從價格來看,產區成交價格多在1.32-1.36元/斤之間波動為多,而成交率也較高,說明市場基本認價。
雖然說這個價格相比去年低了不少,但此一時彼一時,對當前市場來說,是基本符合預期的,之前市場預期的新麥價格在2600-2700元/噸,合1.3-1.35元/斤。
但是存在波動。
怎么講呢?
就是這個價格也不是鐵定的,會根據行情以及各區域的情況不同而波動,尤其是近日中儲糧廣東分公司采購2024年小麥成交價為2700元/噸,如果倒推產區價格的話就已經跌到了1.25元/斤了。
這個價格也確實令市場沒想到。
所以這也說明一個問題,新小麥價格波動性很大,區域、質量、需求等都會成為影響新麥價格的重要因素。
所以對于今年的小麥別放松,畢竟距離新麥收獲還有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也將是各種真假炒作消息橫飛的時候,所以小麥的局勢并未完全明朗,仍需謹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