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五一很“心塞”。
細心的朋友肯定會發現,這個五一長假,玉米和小麥都陷入了一個怪圈,那就是玉米和小麥即是漲幾天之后又突然下跌。
雖然結果是一樣的,但是原因既相同又不同。
首先,玉米和小麥的下跌,情緒占了不小的因素。
雖然政策給小麥釋放了積極的信號,但是其實小麥市場依然是非常脆弱的,尤其是儲備小麥到6日才開始停拍,所以這兩天也是瘋狂放量,小麥自然是頂不住。
但是這么一跌,了不得,市場情緒再次跟跌,于是跟著跑路的也不少。
而玉米呢,雖然說也是漲了,但是也僅僅是山東在獨舞罷了,華北等地依然是下跌依舊。
這樣的行情也必然難持續,本來就漲得提心吊膽,結果小麥這么一跌,玉米也就更慌了,也開始噼里啪啦地掉價。
其次,都是“看量下菜碟”。
山東不用說,一直是這樣,量多壓價,量少漲價。
前兩天玉米上漲,就是因為上量減少了,一度到貨車數量降到了100多,價格自然也就漲了。
但是很遺憾,這個量馬上又增上來了,上量又是一夜破千,能不跌嗎?
而小麥也是這樣,在瘋狂投拍以及情緒的催化下,小麥的上量也是不斷增加,企業的提價本來就提得不情不愿的,正逮住了這波機會肯定也是馬上壓價。
但是玉米和小麥是不同的。
之前,也就是5月份之前,小麥市場的復雜是要高于玉米的,原因是政策糧不斷投拍,而且是多不見底,小麥根本無力招架,這時再加上新麥的豐產預期,小麥就像是掉進了無底洞,根本毫無支撐之力。
但是自從兩個“停拍”以后,小麥的供需格局就逐漸發生轉變了,雖然市場情緒依然不穩定,但是再大跌的幾率變小了,而后續小麥的波動主要集中在新麥產情的變化上。
但現在,玉米卻變得復雜了。
可以看出,玉米5月的上漲可以說是吃奶的勁兒都使出來了,但是架不住哪哪都不給力。
比如,雖然說華北山東售糧接近尾聲,但是收購主體都不給力,企業企業沒動力,貿易主體貿易主體更是心里打鼓,這種情況下玉米仍然是無處可去,只能是繼續壓制市場。
其次,玉米的質量問題很嚴重。
去年華北玉米增收不少,但同時質量也下降不少,本來行情就差,這么一來,質量差的玉米就更沒人要,這也是華北玉米一直跌跌不休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這部分消化不掉的差玉米怎么辦呢?
只能外溢,于是就溢到了兩個地方:一個是山東市場,一個是東北市場。
但同樣,也給這兩個市場帶來了沖擊。
尤其山東是距離也近,所以承壓也更多,再加上山東本來就是看量下菜碟,這量一增加,價格肯定是撐不住。
但為什么說玉米的“轉機”也快要到了呢?
請注意這個“轉機”是加引號的,也就是說此轉機并非彼轉機。
首先,這個“轉機”意味著玉米跌得差不多了。
現在玉米的主要問題就是質量差的糧源在沖擊市場,這部分玉米消化不斷就會一直拖累市場。
但反過來說,也不會一直這么下去,所以隨著購銷結束,玉米也就跌得差不多了。
其次,跌得差不多并不等于要漲。
漲和跌是相對的,并不是絕對的,所以跌得差不多并不等于玉米就要上漲了。
因為目前來看,尤其是華北市場,缺少政策面的提振,玉米很難憑自己的力量跳出火坑,而且市場壓制因素也比較多。
所以這個所謂的“轉機”是從之前的頻頻下跌,逐漸轉為震蕩企穩。
三是情緒也在變化。
隨著玉米幾輪折騰下來,市場情緒其實也在變化。有的索性是破罐破摔,但有的也索性干等上漲。只要質量保得住,就等玉米上漲。
所以這么一來,市場情緒也就會發生變化,不再是一味的看跌,尤其是優質玉米,后續的行情未必悲觀。
不過,短期來看,玉米的上漲之路還很遙遠,但前期的猛跌也確實跑了不少糧,也有利于后期的上漲。
只是有人等得起,但有人卻等不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