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棕櫚油期價一舉突破萬元關口,豆油、菜油緊隨其后,油脂“三劍客”整體表現亮眼。但昨日豆油、菜油大幅下挫,棕櫚油維持強勢整理,三大品種走勢分化。市場人士認為,棕櫚油偏強邏輯未變,棕櫚油強于豆油、菜油的格局料將延續。
棕櫚油 產地供應緊缺是主要驅動
王澤輝
10月份棕櫚油延續了之前的上漲勢頭,成為油脂中最為強勢的品種。
從海外的相關動態可以看出,主產地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面對急劇上漲的棕櫚油價格,實施了不同的調價措施。印度尼西亞方面,農業部長重申該國計劃執行40%的生物柴油強制摻混計劃,從2025年1月開始啟動,并稱未來該國將努力實施B50計劃。馬來西亞方面,財政部公布的預算文件顯示,當毛棕櫚油市場價格突破每噸4050馬幣時,出口稅率將上調至10%,并于11月1日起實施。從產地官方的態度可以看到,基本面呈現出供給緊缺、需求強勁的態勢。馬來西亞棕櫚油局10月份供需報告也反映出馬來西亞棕櫚油供應偏緊。2024年10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為179.73萬噸,較9月的182.19萬噸下降1.35%,出口量為173.24萬噸,較9月的155.98萬噸增加11.07%。10月月末庫存為188.46萬噸,較9月的201.18萬噸下降6.32%。
往后看,產地即將進入降雨偏少的季節性減產周期,隨著產量下滑,若出口保持環比增長的走勢,庫存預計較難累積,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兩地棕櫚油緊缺的局面難以改變。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受天氣和病蟲害的影響,為保護其國內農民和消費者不受價格上漲的影響,泰國貿易部已禁止棕櫚油出口。棕櫚油產地供應緊缺的現實成為推動棕櫚油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伴隨著食用油價格的上漲,棕櫚油價格高企或已成為今年的主旋律。
地緣因素導致的緊張局勢,尤其以中東地區為代表的緊張局勢,加劇了原油價格的波動。每當該地區緊張局勢升級,原油市場的風險溢價必會上升,間接提振了以棕櫚油等植物油為生物燃料原料的需求。天氣方面,隨著厄爾尼諾現象逐步消退,天氣條件趨于正常,對印尼地區棕櫚油產量的影響將會逐步消退。目前從NOAA的天氣預測模型來看,年內出現拉尼娜的概率已下降至60%,但主產地即將步入季節性減產階段,盡管極端天氣對產量的影響逐步減弱,但庫存難以累積,去化的庫存對盤面仍具有一定的支撐。
利空因素同樣值得關注,隨著11月前10日高頻出口數據出爐,三大船運與檢驗機構ITS、SGS與AmSpec分別給出環比走弱15.8%、17.1%及14.6%的降幅,出口需求存在部分走弱預期。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全球棕櫚油產量將增加230萬噸,在2023/2024年度減少120萬噸之后出現反彈,給棕櫚油市場帶來了潛在利空。整體而言,基本面利空因素雖然不容忽視,但整體影響偏向季節性,原材料果串價格偏高,具有一定的安全邊際,隨著生物柴油摻混不斷增長的預期升溫,中長線建議保持偏多對待。(作者單位:廣發期貨)
菜油 關注貿易格局變化
郭文偉
在全球菜籽產量下降的背景下,本周加拿大工人因勞資糾紛開始罷工,西海岸港口停止菜籽油出口,疊加中國對加拿大菜籽反傾銷調查結果未出,市場擔憂情緒仍存,菜油期貨震蕩上行,觸及萬元關口。
歐盟和澳大利亞菜籽因產區天氣惡劣出現減產,近期歐盟委員會發布10月份的菜籽供需平衡表,調低了油籽的產量預期,預估2024/2025年度歐盟菜籽產量為1714.5萬噸,同比下降13.2%,較上年減少260萬噸。加拿大統計局預估菜籽產量1898萬噸,較去年產量1919萬噸下調21萬噸。11月美國農業部繼續下調全球菜籽產量,預估2024/2025年度全球菜籽產量為8724萬噸,同比下降264.5萬噸。截至10月21日,烏克蘭已播種105萬公頃油菜籽,低于去年同期的127萬公頃,烏克蘭油菜籽播種最佳期已經結束,意味著2025/2026年度油菜籽面積比上年度減少17%,據相關機構預測,2025年烏克蘭油菜籽收成可能同比減少兩成。
近兩年我國油菜籽進口量恢復,2023年進口菜籽549萬噸,2024年1—9月進口菜籽423萬噸,其中,進口加拿大菜籽占比90%以上,少量來自蒙古與俄羅斯。8月下旬加拿大政府宣稱,將對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進口關稅,并對鋼鐵和鋁征收25%的關稅。9月9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將對加拿大進口油菜籽發起反傾銷調查,以及對加拿大采取的相關限制措施發起“反歧視調查”。反傾銷調查引發了市場對菜籽進口量減少的擔憂。目前四川、湖南等省油菜相關產業協會陸續發布意見書及情況說明,反傾銷調查正穩步推進。
10月下旬加拿大對我國部分商品加征關稅,市場擔心后期菜籽進口受阻,加快采購加菜籽并運回中國。截至第45周,國內進口油菜籽庫存總量為72萬噸。不過市場對11月、12月菜籽進口量存在偏差,糧油商務網預估11月、12月我國進口菜籽在20萬噸左右,匯易網預估在35萬~40萬噸。近期國內采購俄羅斯、阿聯酋菜油增多,糧油商務網預估11月、12月進口菜油20萬噸左右。華東進口壓榨菜油庫存量為37.4萬噸,較前一周增加2.6萬噸,處于歷史同期最高位。
綜上,全球菜籽產量同比下降,尤其歐盟菜籽減產將會增加進口補充供應,提振國際菜籽價格中樞。我國對加拿大菜籽反傾銷調查正在穩步推進,后期加菜籽到港或不及預期。另外,棕櫚油保持偏強走勢,菜油維持高位震蕩。(作者單位:徽商期貨)
豆油 庫存周期或迎拐點
龔悅
昨日豆油期價自高位回落,本輪漲勢結束了嗎?本文從美豆與豆油產業層面等剖析當前影響因素。
國內豆油原料90%以上來自進口大豆,而美國、巴西與阿根廷是我國的主要大豆進口國。當前正處于美豆出口與南美播種季,建議關注美豆產量與出口、南美播種、南北美天氣等因素。
11月9日美國農業部公布11月農產品供需報告,美豆新作單產、產量、期末庫存相較10月供需報告的預測值均有所下調。具體來看,美國2023/2024年度大豆單產預估為51.70蒲式耳(10月預估為53.10蒲式耳),收割面積為8630萬英畝(持平于10月預估),產量預估為44.61億蒲式耳或1.2142億噸(10月預估為45.82億蒲式耳或1.2470億噸),大豆年末庫存預估為4.70億蒲式耳或1280萬噸(10月預估為5.50億蒲式耳或1497萬噸)。
目前巴西大豆播種持續推進,播種進度快于去年同期。咨詢機構PatriaAgronegocios于上周五表示,巴西2024/2025年度大豆播種進度為68.36%,去年同期為61.28%。其中,馬托格羅索的大豆種植率已達93.72%,高于歷史平均水平。
糧油商務網數據顯示,2024年11月大豆到港量為799.2萬噸,較上月預報的631.6萬噸到港量增加了167.6萬噸,環比變化為26.54%;較去年同期810.6萬噸的到港船期量減少11.4萬噸,同比變化為-1.41%。當前,進口大豆近月盤面壓榨利潤處于中高位附近,進口大豆近月現貨壓榨利潤處于中位平衡線附近。綜合來看,豆油中期新增供給或維持中性。
截至2024年第44周,國內豆油庫存量為129.9萬噸,較前一周的129.4萬噸增加0.5萬噸,環比增加0.34%。今年5月以來,豆油庫存整體處于累積進程中,關注后市庫存周期拐點的顯現。
從宏觀視角看,11月7日,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同市場預期一致,流動性或存在邊際性改善。操作上看,豆油期貨2501合約經過前期拉漲后面臨回調,警惕高位風險。(作者單位:安糧期貨)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分析人士:棕櫚油偏強邏輯未變
鄭泉
近期,棕櫚油期價一舉突破萬元關口。市場人士表示,產地“強現實強預期”是內外盤棕櫚油價格走升的主邏輯。
紫金天風期貨油脂分析師聶波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全球菜籽和葵籽減產引發國際菜油和葵油價格上漲,進而帶動國際棕櫚油價格走強。隨后,印尼棕櫚油協會公布的產量數據連續出現下降,疊加明年初開始實施B40生物柴油政策,市場預估棕櫚油供應收緊。
“盡管9月份至今棕櫚油漲幅較大,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棕櫚油還不具備大幅下跌的基礎?!敝刑┢谪浻椭土戏治鰩熓泛汴疟硎?,棕櫚油行情強勢的根本原因來自產地,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庫存仍然處在偏低水平,今年進入季節性的增產周期以后,產地的庫存沒有看到顯著的累積。
史恒昱稱,從目前的情況看,二季度末以后,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產量下滑可能跟2023年三季度東南亞的厄爾尼諾天氣影響有關,持續時間并不確定,目前產量還沒有顯著恢復的跡象。
事實上,隨著MPOB10月報告公布,馬來西亞棕櫚油提前結束增產周期且季節性賣壓并未體現被進一步佐證。報告顯示,繼9月減產3.8%后,10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再降1.32%,而9—10月季節性產量增幅分別為2.9%和3.1%,常規產出高峰并未兌現,本年度馬來西亞棕櫚油提前結束增產周期。
正信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張翠萍分析稱,與之相對的是,10月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環比大增11%,固然有11月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關稅上調前主銷國提前采購,但7—10月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維持強勢,10月馬來西亞對印度、歐盟、中國出口均有所增加。馬來西亞棕櫚油超預期降庫,累庫進程中斷,本年度馬來西亞棕櫚油將提前進入降庫周期。
“隨著2025年印尼B40的實施,產地棕櫚油出口與內銷強勢并存,中期供應壓力邊際遞減是主基調。”張翠萍說。
此外,今年印度排燈節是從10月底到11月初,在節日來臨之前,印度采購較多的棕櫚油。聶波表示,印度是全球棕櫚油進口量最大的國家,該國的消費趨勢會引起國際棕櫚油價格的變動。
展望后市,史恒昱認為,目前棕櫚油不具備做空的基礎,主要原因是產地庫存仍然處在較低水平,未來幾個月產地會出現季節性減產,更不利于庫存累積。
聶波分析稱,后市最大的變數仍是印尼生物柴油政策能否如期執行以及美國生物柴油政策的變動,棕櫚油價格漲至高位后風險也在不斷累積。
張翠萍提示,整體而言,中期棕櫚油偏強邏輯未變,棕櫚油強于豆油、菜油的格局延續,豆棕、菜棕價差趨勢短期難改。需要注意的是,受豆油、菜油影響,棕櫚油或出現階段性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