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豆粕期價跟隨外盤小幅下調,上周連粕雖有小漲,但整體現貨價格漲跌不一,后市豆粕承壓運行呈現近強遠弱格局。28日連粕震蕩偏弱,截至午盤主力合約M2301報收于4240元/噸,跌37元/噸,跌幅0.87%。具體來看現貨市場價格情況,國內豆粕現貨市場價格整體回落,沿海貿易商豆粕報價下調100-220元/噸,其中天津貿易商報價5090元/噸跌220元/噸,山東貿易商報價5070元/噸跌120元/噸,江蘇貿易商報價5080元/噸跌110元/噸,廣東貿易商報價5050元/噸跌100元/噸。

國外方面,巴西農業部下屬國家商品供應公司CONAB報告顯示,截至11月19日,巴西大豆播種率為75.9%,低于去年同期的85.7%,其中6.2%進入開花期,0.6%進入灌漿期。從種植跟蹤情況看,除戈亞斯州南部地區因降雨不足導致進度較慢外,其他地區大豆整體種植表現良好,其中作為“大豆糧倉”的四大州以及巴拉那州大豆作物生長良好,馬托格羅索州地區的降雨也促進了當地處于關鍵期的大部分大豆作物生長,尤其是緩解了西部和中北部的缺水風險。從這些數據來看,南美種植前景較好,未來南美大豆供應可能相對來說比較充足。

國內方面,近期隨著進口的美國大豆陸續到港,全國油廠大豆庫存有增加的趨勢。隨著美國大豆完成收獲,且密西西比河運輸改善后大豆出口裝船有望加快,到港大豆數量有望逐漸攀升并迎來大豆到港高峰。據相關船期統計數據顯示,11月到港的大豆有可能達到780萬噸,而12月到達到港高峰后有望突破1000萬噸。在良好的壓榨利潤以及養殖旺季需求旺盛驅使下,油廠開機情況將繼續提升,豆粕產量逐漸增加將改變國內供應緊張局面。11月到港預估較10月有所回升,阿根廷在9月集中銷售的近千噸大豆中有約500萬噸是對中國,且集中在9—10月裝船,預計將在11-12月到港,這保證了國內11月下旬以后的大豆供應。基于供應情況進一步好轉的預期,現貨市場基差繼續走弱,部分頭寸較多的貿易商繼續殺價以盡快兌現利潤,預計短期內豆粕市場的現貨價格以趨弱運行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