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助于出口需求回升,周二CBOT大豆期貨市場繼續震蕩收高,盤中豆油大幅上漲豆粕小幅回落。美豆價格因豐產壓力回落至四年低位,低價刺激出口需求回升,有助于緩解美豆季節性供應壓力。
宏源期貨表示,全球大豆增產基本確定,在需求不強背景下,CBOT大豆繼續探底,豆類暫時并沒有確定性的上漲機會,但由于絕對價格低,美豆即將跌至生產成本,因此下跌幅度可能不大。利多的確定性只能等待需求回升,或者天氣發生了變化,至少在年底或者明年4-5月份出現。
美豆8月供需報告發布以后,8710萬英畝的種植面積和53.2蒲/英畝的單產已經為新季美豆奠定了歷史性豐產的主基調,其后單產雖然微調至53.1蒲/英畝,出口數據有所好轉,但都無法消除豐產帶來的巨大壓力。從美國農場運營角度來說,收獲季也是貸款還款期,美豆沖高就會引發農場主的拋售。
進入10月以后,由于下游普遍沒有采購10-1月的基差合同,所以油廠買船進度不佳。根據華鴻-瑪合雅的船期監測數據,11-12月買船進度不到一半,且采購量也同比下滑。與此同時,貨權集中于有定價權的油廠手中,四季度也是豆粕的消費旺季,豆粕庫存也從150萬噸的高位回落至100萬噸,供需逐漸由前期的供大于求向供需平衡轉變。產業稍作喘息之后,心態普遍轉為謹慎,國慶后油廠榨利大幅修復,明年6-9月基差報出m2509-100的低價,四天成交200多萬噸,但依然落后于去年同期。
在經歷了前期將近四個月的干旱期后,南美尤其是巴西中西部地區在進入9月大豆播種期后,土壤墑情不佳,造成播種進度推遲。市場開始期待和提前交易南美干旱減產的邏輯,期貨投機資金布局2505合約,產業資金認購明年4-6月基差和一口價。但是我們從數據上推演一下,就可以清晰地發現,目前2024/2025年度巴西1.69億噸(上年度1.53億噸,Conab預計1.66億噸)的預期產量和阿根廷5100萬噸(上年度4810萬噸)的預期產量,不算上烏拉圭和巴拉圭也有2.2億噸。上一年度的豐產就導致供大于求,今年即便是出現干旱減產,只要幅度不超過2000萬噸級別,南美整體依然是豐產的預期。南美農民在累庫階段依然擴種大豆,2505合約主要交易的就是南美的天氣市和供應季,因此從絕對價格來看,包括和歷年數據進行比較,確實是處相對偏低的位置,但是從供應預期來看,從油廠遠期大豆進口成本(美豆遠期合約和遠期CNF報價)來看,目前并沒有太低估。
養殖行業尤其是生豬養殖行業,在2023年大面積深度虧損,無序擴張導致供應過剩,疊加去年10月前后的非洲豬瘟引發產能集中去化,暴跌行情一直到過年前都未能有效恢復。今年生豬養殖利潤大幅修復,一方面是生豬價格的反彈,但最主要的還是豆粕玉米下跌導致的成本下降。上半年淡季不淡主要原因是二育托底,下半年旺季不旺也是二育出欄的壓制。當前生豬養殖成本普遍在7元/斤左右,現貨9元/斤的價格仍有較好的利潤。不過在去散戶化以后,集團規模化產能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從能繁母豬等數據口徑來看,產能擴張更加的規范和溫和,相應地,后續豆粕需求也許會邊際增加,但是空間有限,至少承接不了海外過剩的供應庫存和新增產能。
成本端,近期美豆產區表現干燥利于大豆收割,截至20日當周大豆收獲率錄得81%符合預期,且為近5年最快水平;同時近期美豆出口旺盛,一是持續有大單銷售流出;二是上周美豆出口檢驗243.35萬噸符合預期;另外巴西大豆播種進度仍顯緩慢,截至20日播種率錄得17.6%,低于去年。國內,上周國內進口大豆到港降至149萬噸,近期油廠開機率尚可,且下游存在補庫需求,短期油廠豆粕成交及提貨旺盛,油廠大豆及豆粕均處于去庫趨勢。
總的來說,出口旺盛支撐美豆低位反彈。近期國內豆粕下游補庫需求提升,油廠豆粕加速去庫,且9月進口大豆到港偏多,則四季度進口大豆到港預期減少,國內豆粕供應壓力持續減弱。
來源:期貨日報、每日經濟新聞、中國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