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豆粕期價偏強震蕩,天氣預報顯示,阿根廷方面前期的干旱天氣或將在未來有一定改善,帶動美豆價格偏弱運行。此外,在當前南美大豆較為強烈的豐產預期壓制下,巴西升貼水進一步走弱,進口成本的下降帶動豆粕價格偏弱運行。但是近期發布的USDA供需報告超預期下調了本季美豆的單產及產量,期末庫存也同步減少,本次報告數據較為利多,供應的減少預計將會給到美豆及國內豆粕價格一定的上漲動力。
從國內來看,當前處于節前備貨中后期的時間節點,本周下游提貨仍較保持比較旺盛的局面,節前油廠豆粕庫存仍有下降空間,因此豆粕現貨以易漲難跌的思路看待。但時間線拉長,下游春節備貨的力度也逐漸減弱,下周至春節期間,市場交易也將暫時停滯,上漲空間已經比較有限。節后2-3月大豆到港預期市場分歧較大,若2-3月大豆到港不及預期,那么節后豆粕供應將少于節前,現貨仍有上漲空間,反之則轉入下跌局面。
而國外方面,目前美豆期價和巴西大豆升貼水走勢呈現互補態勢,導致進口大豆成本并未下滑,且當前南美大豆產區天氣仍在不斷發酵,在前期國內充分交易巴西大豆豐產的背景下,屆時產量若不及市場預期,反而會演變為利多。除此之外,一季度對于國際貿易形勢和政策變化情況,也是值得關注的焦點之一。
2024年下半年,國內大豆及豆粕庫存持續處于歷史高位附近,壓制豆粕價格一落千丈。由于2024年國內油廠榨利長期處于偏高水平,1-10月巴西和11-12月美豆對盤榨利基本都維持200以上。而巴西貼水報價為近強遠弱結構,遠月買船榨利更好。高榨利導致高進口,國內大豆從二季度開始累庫,油廠飛速運轉壓榨,豆粕產量也隨之大增。·
不過,進入四季度隨著大豆進口量下降,國內豆粕進入去庫周期,截止到2025年第1周末,國內豆粕庫存量降至67.9萬噸,位于近幾年平均水平附近,支撐豆粕現貨基差止跌回升。雖然近期不斷到港的進口大豆依然放緩國內去庫步伐,從統計機構預估數據來看,12月進口大豆到港預估850萬噸,1月650萬噸,2月530萬噸,3月690萬噸。今年2-3月大豆供應明顯收緊,中國大豆供需由之前的供大于求可能轉向供需偏緊格局。但每年3-5月通常為巴西大豆出口高峰期,國內對巴西大豆的采購從2月起明顯增加,2-4月船期采購進度加快,預計5月前后國內大豆供應壓力或將再度加大。
雖然2025年初豆粕供給可能繼續收縮,但需求面并未提供明顯推動價格大漲的增量。去年8月以來,生豬養殖利潤一直處于下行趨勢中,外購仔豬養殖利潤已開始虧損,全年利潤水平中性偏低,在生豬產能不斷增長的背景下。2025年生豬養殖利潤或將維持相對低位,或將導致豆粕需求維持偏弱狀態。
產業數據反饋2024年國內飼料消費情況呈現前低后高走勢,整體需求較為低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最新數據表示,2024年1-11月,全國工業飼料產量合計達2.81億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731萬噸,同比下滑2.54%。11月,全國工業飼料產量達2710萬噸,環比下降1.2%,為近10個月首次實現同比上漲。這與國內生豬存欄量的恢復有關。
2025年全球大豆市場預計仍將面臨供應寬松局面,主要是南美大豆創紀錄產量預計目前依然較為篤定,雖然隨著美國農業部連續下調美豆產量及庫存,短期國內外大豆盤面均獲得有利支撐,但全球大豆庫存用量比為60年來次高值,或將制約美豆反彈空間。如果未來1-2個月南美天氣仍對作物生長有利,美豆價格仍將繼續承壓。
不過,美國新政府的貿易關稅政策可能擾亂全球大豆貿易流,短期內大豆市場將迎來政策和天氣的雙重動蕩期。如果全球大豆貿易方向出現變化,中國2025年大豆進口量或將縮減,支撐連豆粕價格底部空間。盡管南美大豆產量前景樂觀,但是隨著拉尼娜形成,巴西南部以及阿根廷大豆主產區可能會受到干旱天氣影響,且美豆及連豆粕價格均在四年低點,如果南美天氣導致產量前景出現變化,大豆價格可能會繼續上漲。
展望2025年,市場將密切關注天氣是否改變南美豐產預期;國內大豆及豆粕庫存是否會繼續去庫;全球大豆貿易流是否會被重塑;美國大豆種植面積是否如期下降等關鍵要素。
整體而言,一季度國內豆粕行情仍以偏強運行為主,春節后需要關注2-3月大豆到港情況,這將直接影響豆粕行情由強轉弱的時間節點。此外巴西大豆產量由預期轉為現實的落地情況,也將決定2025年豆粕二三季度的價格重心。
來源:中華糧網、Mysteel農產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