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才有未來。
非瘟、行情巨變深刻影響著豬業的發展,種豬振興成為豬業求變的關鍵。自2021年國家通過《種業振興行動方案》以來,國家遴選出多家企業成立種業振興聯盟,廣東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壹號食品”)成功入選。2023年6月,農業農村部公告顯示,壹號食品自主研發的種豬最新品種“鄉下黑豬”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意味著廣東誕生一個黑豬新品種,備受業界關注。近日,農財寶典·新牧網啟動“揚翔特約·匠心種豬走進種豬振興企業”活動,記者專訪壹號食品董事長陳生,解密其種業發展現狀與未來規劃。
壹號食品董事長陳生
01
打造“壹號模式”,全年銷售額超30億
2007年,壹號食品開業“壹號土豬”銷售檔口,2008年進一步擴寬市場與商超進行合作。經過十幾年的深耕,起家于湛江官湖基地的壹號食品,目前已布局中國的大江南北,并在全國多省圍繞主要消費市場就近建立起養殖基地。陳生透露“2022年,壹號食品實現銷售額30多億,其中土豬板塊業績占比超50%。”作為一家自產自銷的種豬企業,壹號食品始終堅持以品質為基礎,以品牌為導向,在這一過程中,企業規模化、制度合理化、團隊穩定性等等都至關重要。壹號食品投入大量研發資源,持續改善生豬的生產性能以及持續打造提升品牌。
壹號食品自主研發的種豬新品種“鄉下黑豬”
依托廣東在地方豬開發方面的技術和種源基礎,壹號食品采取生產、養殖、運輸、屠宰、銷售一體化的“公司+基地+農戶+連鎖店”垂直一體化的管理,打造獨屬于自己的“壹號模式”。陳生介紹,目前壹號土豬的存欄母豬數已經超過了4萬頭,其中,純種的廣東小耳花母豬就超過了3萬頭,壹號土豬成功登上全國各地老百姓的餐桌。
02
育種反哺市場,創建良性循環
由于國內的地方豬育種體系尚未完善,育種成本較高以及缺少商業轉化的過程,我國種豬一直依賴國外引進。隨著國內種豬業的發展,種豬企業對國外引種的依賴在逐漸減少。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共計進口種豬2.79萬頭,2022年種豬進口3522頭,從國外引種的必要性已經減弱了很多。
壹號食品位于湛江的養殖基地陳生在十多年前就開始土豬領域的育種探索。他表示,公司在育種上堅持自主研發,堅持對優質地方豬品種的研究和優勢性能挖掘、選育。“鄉下黑豬”是壹號食品歷經10余年自主培育的黑豬新品種,它聚合了不同特點的4 個地方品種和1 個引進品種的優良基因融于一體,遺傳基礎豐富,可滿足不同區域優質肉消費需求。“我們通過育種來反哺市場,”陳生說,“有更好的種豬、有更好的產品、有更好的生產性能,給公司創建一個相對良性的循環。”
03
堅定種業振興,讓“華系”百花齊放
數據顯示,十多年前土豬肉在農貿市場占比只有1%,而現在部分城市中已占比30%以上。自壹號土豬在廣州上市以來,受到了諸多消費者的喜愛,高峰時期在全國的連鎖店達2500多家。有消費者表示,壹號土豬的出現讓他們回憶起了兒時的味道。
壹號土豬在市場上受消費者青睞
基于中國的人口較多、區域分化強,陳生認為,未來種畜禽的發展可能會根據不用的人群、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消費習慣去制定不同的育種模式,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要。“未來當國內企業有了足夠的育種能力,就可以讓舶來品在國內有一個比較良性的發展,”陳生說,“國內的不同種豬有不同的口味和生長環境,有不同的生產模式和消費人群,這就可以讓國內的華系種豬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
04
致力降本增效,直面行情與瘟病兩大挑戰
行情和非瘟是所有養殖企業都要面對的兩大挑戰,而在后非瘟時代,降本增效是種豬業的生存之道。據了解,壹號食品從三個方面來實現降本增效。第一,努力提升育種和繁育水平;第二,進行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加強疾病防控,減少疾病發生率,提高健康養殖水平;第三,優化養殖設施和技術。總體來說,就是確保多生少死長得快,把提高生產效率作為企業降本增效的根本。陳生認為,面對行情和瘟病,最關鍵的是要結合未來市場發展方向提前布局,從而減少黑天鵝事件對企業的影響。壹號食品始終秉持著品牌發展應堅持長期主義,戰略選擇應秉承未來主義的觀念,致力于提升產品品質,精耕市場,努力做好終端消費者的服務工作,著力通過突出品牌、品質與終端的優勢來減少豬價周期對企業的影響。
本文作者:《農財寶典》新牧網實習生 關銅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