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譜的上市,繼多年前谷歌上市一樣,引起世人的巨大關注。
毫無疑問,這將使中國的SNS進一步亢奮起來,一些人又會把“中國的臉譜”戴在自己的臉上,不管像不像,更不論是不是。
但是,我認為有兩點,中國的模仿者,要想學得像,十分不容易。
第一是對互聯網的熱愛。
扎克伯格說他最初創建Facebook并不是為了謀利,而是為了讓世界更加開放和互聯。這樣一份平常心,現在在國內從業者中看到的很少。
十幾年前,當互聯網還沒有跟賺錢沾邊的時候,中國并不缺像扎克伯格那樣的比較純粹的熱愛互聯網的人。記得上個世紀玩蘋果II電腦時,為了讓游戲中的小人兒走動起來而調試軟件,廢寢忘食,樂在其中的,大有人在。丁磊那一代人,還有扎克伯格那樣一股癡迷互聯網的勁頭。
但現在從事互聯網的人,往往是從商業計劃書才開始他們的想象的。從事互聯網的那份激動,往往來自于對成為首富的向往,因此并不是他們喜歡什么做什么,而是誰做成了什么,就去模仿什么。
當然,不是說這樣做就不可以。投機本身,也是市場經濟鼓勵的。它至少可以把做不同事情的機會成本,顯示給競爭者。
但現在,投機氣氛過濃,而真心實意不足,會帶來三個問題,一是有違基業常青的規律,表現為核心價值觀不明,只在稟賦層面模仿,一旦環境和條件變化,就會畫虎反成犬;二是難以悟到高的境界,下圍棋講平常心,在關鍵時刻患得患失,反而走出臭棋;三是容易以投資者的心態做創業者,難以專注。如果當投資人都看好Myspace模式的時候,如果想有人半途高價收購時,扎克伯格如果動搖了,就不會有今天。
第二是把握數據的能力。
國內業界總是把臉譜當作SNS津津樂道。其實這是一種比較業余的看熱鬧的觀點。臉譜確實是SNS,但他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數據核心業務上。
如果比較臉譜與雅虎的不同就可以看出,同是吸引廣告,但雅虎主要是通過把互聯網當大眾媒體經營,獲得傳統廣告;而臉譜是通過對用戶群數據進行挖掘加工,提供用于營銷的精準廣告。
國內的SNS一味在交友上做文章,卻無法做到像臉譜那樣擁有數據核心技術和數據核心業務,因而只是在用戶數量上神似,但做不到在競爭力上神似。
這是國內SNS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想學臉譜但又學不像的主要原因所在。
上一代IT和互聯網競爭,人們還懂得核心技術的重要,輪到SNS這一撥,好像反而退化了,只剩下跑馬圈地這一招了。
由于沒有在數據業務上建立核心競爭力,在爭取用戶時,只好走旁門左道,炒作敗家的有,作弊走捷徑的有,不正常競爭的有……不一而足,那種心態仿佛是,只要糊弄到上市,讓投資人發現不了,一切就萬事大吉。
沒有競爭力,表現出的另一個通病,就是過于迷信商業模式。動不動就是“中國的XXX”(如“中國的臉譜”),把互聯網業務庸俗化為“主題先行”的“樣板戲”。鬧得千人一面,個個雷同。
用心、用功,這是做好互聯網的基本條件,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必要條件。這是靠模仿永遠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是我們應該向臉譜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