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管理案例 » 正文

Facebook"七宗最" 根本屬性與最大使命

  作者: 來源: 日期:2012-03-28  

  如果你在深圳騰訊大廈剛剛逛完,碰巧馬上又跑到了斯坦福旁邊草地上的Facebook去,你真的很難相信這是兩家收入規模相近的公司。

  跟威武的騰訊大廈相比,Facebook的兩層小樓看起來實在有點小兒科,就像是別墅或工業場所直接改造過來的一樣。繞過綠茵茵的草地往樓后走,甚至會覺得有些破敗,雖然干凈整潔,但也狹小局促。

  走進Facebook,看到的前臺大約只有20平方米,左邊是個40寸左右的簽名板,右邊則是一臺40多寸的三星電視。只有電視里的內容才能讓人真正意識到這家公司到底在做什么——在宇宙星空中,地球緩慢旋轉,一條條亮線不斷在地球上穿越、連接,這是實時圖像,代表Facebook的一個個用戶正在這一平臺上與其他人發生信息交互;偶然會有幾道粗大耀眼的亮線劃過,這很有可能是世界上正在發生某件大事掀起了波瀾。

  2012年2月2日,Facebook啟動IPO,在它招股書上有這么一句話:我們的任務是讓世界更加開放和連接。而在公司里,一張到處可見的圖片上,Facebook的員工們以這個網站傳統的“臉譜圖”向所有人表示感謝,中間的話是:“是數以百萬計的你們讓這一切成為可能,謝謝。”

  這家只有3100名員工的“中等規模公司”,2011年的收入超過了37億美元,截止2011年12月,擁有8.45億月活躍用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用戶都是實名的,其中4.25億在使用Facebook移動產品,他們平均每天發表27億次“贊”和評論。

  在這個時間點回顧一下Facebook誕生的7年多,會發現它有很多有趣的特點。有一些特點顯示出它是一家典型的硅谷互聯網公司,但另外一些,則正是它為什么會如此與眾不同的地方。

  1.最賺錢的業務:廣告

  不出意外,Facebook最賺錢的業務是廣告。據招股書顯示,2011年第四季度Facebook總營收11.31億美元,其中廣告營收9.43億美元,占比83%。

  從這一點上看,Facebook賺錢的邏輯和淘寶網是類似的,這也是一個大平臺典型的商業模式:平臺一端是大量的用戶,平臺另一端則是內容合作伙伴(Facebook的內容是應用,淘寶的內容是商品);用戶在平臺上的消費,給內容合作伙伴(開發者或商戶)帶來了收益,其中一部分收益以廣告的形式回饋給平臺。

  在用戶消費的過程中,看到什么樣的內容至關重要,而這一點的決策權在Facebook本身。

  和這種模式完全不同的是騰訊模式,它的大部分內容是自生或購買的,并自己負責產品運營,比如網絡游戲和QQ秀。與騰訊相比,Facebook的平臺更加輕盈,這也是它為何可以用小規模撬動大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剛剛誕生時,Facebook并沒有想到如何才能賺錢,它甚至與調研公司合作,利用用戶填寫問卷來獲利。可一切在Facebook決定開放之后改變,它大量的用戶給開發者帶來無窮吸引力,大門一開,開發者紛紛接入并產生用戶價值、商業價值,這決定了Facebook的商業模式,也是Facebook發展中的一個關鍵節點。

  2.獲益最大的人:詹姆斯·布雷爾

  Facebook里占股最多的毫無疑問是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他持有28.4%的公司股份。可除了他之外,Facebook的高管或董事中持股第二多的人名叫詹姆斯·布雷爾,占股11.4%。

  此人是誰?他是投資Facebook的風投機構Accel Partners的老大。在Facebook的所有投資者中,Accel Partners是最大的贏家,在2005年掙扎著投了1220萬美元,而詹姆斯·布雷爾也因此代為持股,并擁有董事席位。他1983年畢業于斯坦福大學,工作經歷最早在沃爾瑪、戴爾,做顧問起家。后來持股的Marvel被迪斯尼收購,由此踏上投資坦途。如果Facebook市值按照1000億美元計算,則Accel Partners的投資將獲得超過100億美元回報。

  如果說除了金錢,“時間”和“精力”也算是一種投資,則除了詹姆斯·布雷爾之外,還有兩個獲益人不得不提。其中之一是克里斯托弗·考克斯,現任Facebook產品副總裁,負責產品戰略、管理和功能設計。他1981年出生(也有人說是1982年),2004年于斯坦福大學畢業,隨后讀研究生,可是在2005年毅然輟學加入Facebook,成為一名軟件工程師。他生于1982年,Facebook是他的第一個公司,而他也因為從第一版就負責Facebook最關鍵的產品和功能,成為Facebook的2號人物。

  當然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普莉希拉·陳,馬克·扎克伯格的未婚妻,也有人傳他們已經結婚。陳與扎克伯格在大學中一個Party上認識,現在也在Facebook上班,可說將“生命”都投入給了Facebook和扎克伯格本人。

  與他們相反,喬伊·格林大概是最錯失良機的人。他是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學時的室友,當時被邀請加入Facebook,可是他因為父親是大學教授,沒有輟學的勇氣。現在,他也在Facebook工作,負責慈善項目。

  3.最失之交臂的城市:波士頓

  2011年,扎克伯格曾經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如果現在回頭去選擇,Facebook總部我不會設在帕拉奧托,而是波士頓。"

  為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恐怕是因為波士頓有哈佛。Facebook的雛形與初創期都在波士頓,而哈佛大學生則是網站第一批核心用戶,奠定了其封閉發展期能夠持續"誘人"的最大基礎。

  除此之外,扎克伯格的學長比爾?蓋茨應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電影<社交網絡>中,出現過蓋茨回學校演講的情景;蓋茨在1970年代看到操作系統的機會,毅然輟學創業,20年后相同的故事又出現在了扎克伯格身上;扎克伯格更喜歡微軟的風格而非蘋果,在不久前,他如愿以償與蓋茨同時出現在了連線雜志的封面上。

  與此同時,硅谷的急功近利有時也讓他不適。“這里讓人喘不過氣,企業都在重視短期成績,這一點非常困擾我。”扎克伯格說,“而且企業更加害怕失敗。”

  與硅谷相比,扎克伯格這個紐約富人區走出的精英小孩,在情感上顯然更親近波士頓。可是在那個稚嫩和充滿冒險精神的年代,扎克伯格最終還是走進了互聯網世界的圣地,那個充斥野心與夢想、風投和忽悠的地方。之后7年,Facebook又或主動或被動迎來了越來越多打著硅谷烙印的員工,離波士頓越來越遠。

  4.攫取價值最多的土壤:郵件

  2011年在麗江,百度聯盟峰會是由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開場的。他上臺演講時,重點之一是提到了“平臺”與“應用”的關系:“電腦是平臺時,操作系統是其上的應用;操作系統成為平臺,瀏覽器是其上的應用;瀏覽器成為平臺,門戶網站是其上的應用;門戶網站成為平臺,搜索引擎是其上的應用;現在搜索引擎開始成為平臺??”

  每個新的平臺,都必然從舊有平臺上攫取價值,而從這個角度觀察Facebook,它攫取價值最主要的地方是郵件系統。

  自從有Email開始,它就成為了歐美使用最廣的通信“應用”。Facebook以郵箱名作為個人在網絡上最重要的個人標示,并逐漸在人與人的信息流中,在通信需求上進行了替代和升級。

  當Facebook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郵件之后,再配以實名制不斷對現實社交關系替代,由此才獲得了巨大的能量。

  5.最大的敵人:Google(硅基互聯網與碳基互聯網)

  去年《連線》雜志上有一篇文章,名叫《算法統治互聯網》,配圖很有意思:一根機械手臂,從混亂成堆的毛發之間,精確地夾起了一根頭發絲。

  在互聯網發展和隨之而來的信息爆炸之后,如何對信息進行檢索、排序和精確的匹配就成為關鍵核心,而Google的成功正來源于此。通過算法,Google讓人不至于迷失在信息的汪洋中,并由此獲得了信息時代的至高話語權。

  在Google這群崇拜數學的工程師眼中,算法可以解決一起,而這種“機械式”的極致追求,使得整個互聯網基于主板、芯片、帶寬和服務器,變得越來越“硅基”。

  可是母親是心理醫生、大學也主修心理學的扎克伯格顯然看到了另一個方向。Facebook的路徑是先抓住“人”,并且以人作為最重要的信息節點來組織信息,首先考慮的是人與人的關系。當關系被抓住之后,信息匹配顯然就不那么重要了,因為你永遠會關心你女朋友幾點起床、發過什么牢騷,這對每個用戶而言都不是無用信心。

  Facebook基于人所組織的互聯網是“碳基”的,從根本上與Google的硅基互聯網完全不同,這也使得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Google是Facebook在互聯網上最重要的敵人。碳基和硅基之爭,是不是有點像黑客帝國?

  6.提升價值最多的學科:心理學

  如前文所說,扎克伯格的母親是心理醫生,大學也學心理學,這和學數學的Google創始人布奇、蓋林完全不同。心理學的力量,使得Facebook常常有讓人驚訝的功能,而這些功能Google可能一輩子都想不到。

  比如“暗戀”,每位用戶可以在Facebook上提交自己的暗戀對象,這一信息對所有人都是不公開的(誰都看不見),可是如果正好你的暗戀對象在提交自己的暗戀名單時正好也是你,兩兩匹配上了,Facebook就會同時告訴你們兩人,你們是互相暗戀的。

  Facebook最初的功能,就是在收集了大量哈佛女生的信息之后,讓用戶選擇“誰更Hot”,從此時開始,心理學的魅力已經在互聯網產品上呈現出來。

  尤其是最近幾年,對很多擁有數以千萬計用戶的互聯網公司而言,如何研究用戶的心理和社會行為越來越受到重視。受此影響,學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有了新的就業去處:進互聯網公司做產品。

  7.最大的成就:讓互聯網更“私人”

  不久之前,前文提到的Facebook二號人物克里斯托弗·考克斯接受采訪,他認為Facebook對互聯網和整個世界最大的成就和未來目標在于,讓互聯網更加私人化。

  怎么講呢?在Facebook之前,互聯網中大量的信息是沒有“人”這個屬性的,你在搜索引擎中檢索一條信息,或者在門戶網站上看一條新聞,這完全和個人沒有關系。

  但是Facebook的出現正在改變這一切。首先,每個人利用Facebook可以很簡單地創造和分享信息,比如上傳圖片或寫下一段小文,并將它們呈現在朋友們面前,覆蓋了信息源頭(創造)、信息傳播(從人到人的轉播,“贊”和評論也可以被更多人看到)和信息洼地(最終匯聚在每個人的頁面上)。所有信息都由人來完成,而Facebook所做的就是讓信息的創造、傳播、匯聚和閱讀更加方便。

  這還不是全部。通過Facebook“贊”按鈕和分享接口,每個網站的每個網頁都有能力直接接入Facebook系統,包括用Facebook Open ID進行登陸。這產生了什么效果呢?隨著Facebook用戶越來越多(超過8億真實用戶)和影響力越來越大,它會蔓延到自身之外,覆蓋越來越大的互聯網區域。

  對普通用戶來說,他們在瀏覽很多Facebook之外的互聯網信息時,也能很容易找到Facebook的按鈕,并由此對這條信息進行評價、贊或者分享,這條信息因此具有了“人”的屬性。

  每個人由此記錄和標識自己使用的信息(我來過,我記錄,我“占有”),而他的朋友們也能看到他標識的信息,并由該信息被“贊”的程度來判斷自己是否要閱讀(消費)它。在這樣的過程中,Facebook完成了互聯網信息的“私有化”和個人化。

  而這不僅是Facebook最大的成就,也成為它一直往下發展的最大使命與動力。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