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管理案例 » 正文

企業“快模式”的危機

  作者: 來源: 日期:2012-07-12  

  從籍籍無名者,到一名天下,需要多少時間?不同企業的答案“各有長短”。也許需要數十年的篳路藍縷,也許突飛猛進寥寥數年就可以實現。

  當一些企業在創業之路上爬行或一步一個腳印前行時,另外一些企業卻以奔跑或飛翔的速度將同行遠遠拋在背后。與前一種企業相比,后一種企業用速度締造了“快品牌”的奇跡。

  所謂快品牌,就是指那些發展快速、在短短數年就能夠從默默無聞的企業迅速成長為行業的領導品牌。中國企業中不乏快品牌,其中一些還是如雷貫耳。雖然身處不同的行業,卻都以一日千里的速度發展著或發展過。

  在“迅速躥紅”的商業地產行業,萬達是當之無愧的“老大”,用汗血寶馬的速度,跑出了一條上升的直線。1999年萬達開始放棄足球轉向商業地產。2年之后的2001年,他的第一個商業地產項目——長春萬達廣場誕生。此后不到10年的時間,就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商業地產企業,其開發的萬達廣場遍布中國數十個城市,年收入上千億。

  萬達的一騎絕塵,源于對效率的追求,以速度至上。其整個體系都是建立在快開工、快開業、快拿地的基礎之上。每一個項目都是以加速度為準則——從拿地到開業,只需要18個月的時間。

  萬達的“快”,既是自身經濟最大化的需要,也有一定的政治因素為其作支撐。開發速度快,萬達就能夠加快現金流的周轉,更快獲得租金收入,然后在更短的時間里搶占更多的地盤,實現高速擴張。對萬達所到之處的當地政府來說,一座萬達廣場就是一項政績工程,他們當然愿意快速批地以求工程快速完工,算入自己的政績之內。本身追求速度,而且又有地方政府為其開路,萬達的發展當然是快馬加鞭。

  在中國房地產市場,除萬達之外,還有一家“萬字號”企業,即萬科。與雄霸中國商業地產的萬達相比,中國住宅市場的“帶頭大哥”萬科要顯得“歷史悠久”,成立于1984年5月的萬科,如同原來的“帶頭人”王石一般,一向以踏實穩重示人,定位于適合城市白領的中檔住宅。但在萬科“執掌權”向新一代領導人郁亮過渡時,也被染上了“快品牌”的色彩。

  2004年,郁亮從王石手中接過執掌權,萬科開始變得“快”起來,而且很兇猛、極具侵略性:以最快的速度拿地,以最快的速度開工,以最快的速度銷售……郁亮甚至還提出一個“5896模式”,即拿地5個月動工、9個月銷售、第一個月售出80%,開盤就必須賣出60%。在國家對樓市的宏觀調控持續升溫之時,郁亮還摒棄了“專業住宅”的定位,開始實施多元化戰略,領導萬科進軍商業地產。

  無論萬達,還是萬科,“行走”速度雖快,卻沒有偏離地面,另外一個更快的品牌——蒙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

  1999年7月,當時還是伊利副總裁兼冷飲事業部總經理的牛根生,和伊利總裁鄭俊懷意見向左。被鄭俊懷取消“兵權”后,牛根生一氣之下,用1000萬元注冊成立了蒙牛公司。蒙牛初創時,伊利的固定資產就高達幾十億元。9年之后,蒙牛的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比伊利的192億元,還要高出8億元。

  盡管被譽為跑出了火箭的速度,蒙牛卻不是發展最快的中國企業。在互聯網發展帶來的電子商務大潮中,短短7年就做到百億規模的京東商城的速度,讓蒙牛速度稍顯遜色。自2004年踏足電子商務領域,京東商城一直保持幾何級的增長速度,連續6年增長率超過200%,用戶數量如同分子裂變般激增。

  京東商城不僅在用戶數量上演繹著“速度與激情”,在人員招聘上也是大手筆。2011年10月開出了“史上最大招聘單”:——2012年將招收2萬名電子商務人才。要知道,京東商城一年招聘的人數,是現有7000名員工的近三倍,比中國互聯網三巨頭的百度和騰訊的總和還要多。

  高速發展讓以上四家企業迅速在行業中確立領導地位。但是,快速也是一把雙刃劍。這些快品牌在演繹著急速奔跑的輝煌之余,也難免會伴隨著魯莽或偏差,為自己的發展之路埋伏了層層危機。

  隨著開發項目的增多,以及資金占用量的增加,萬達暴風驟雨般的發展,招致危機上門:首先,建筑質量存在隱患。2011年萬達在全國新增18個萬達廣場,其邊設計、邊施工、邊修改的“三邊政策”導致當年多個項目出現硬傷;其次,資金鏈緊張。每一個項目都需要占用數十億資金,有媒體稱萬達因銷售放緩導致資金鏈緊張,將裁員35%,降薪20%;再次,管理上問題重重,4.6萬多名的員工如何進行管理,已是一個不可回避的難題,萬達管理層涉嫌舞弊、職務侵占等事件也時有發生。

  因快帶來的建筑質量、資金鏈和內部管理三種危機,任何一種,都可能把急速奔跑的萬達絆倒。

  再看萬科。在以“快”為主導的行事作風推動下,萬科迎來了高增長時代,一舉沖破王石“不敢想象”的千億大關。只是,隨著業績的節節攀高,近兩年危機也頻頻開始“造訪”萬科。

  2011年,先是萬科內部發生“內亂”,四位副總裁先后離職,再是位于河北香河的歡慶城項目陷入違規占地風波,后是當年11月深圳金色雅筑項目業主因樓裂、樓板漏水,發起維權活動。

  接下來的2012年更是多事之秋: 1月17日萬科重慶總經理刑鵬辭職;深圳金色雅筑業主維權維權活動愈演愈烈,甚至給深圳萬科梅林總部送去花圈,并打出挽聯“哀悼萬科已逝的品質”;2月16日安信地板事件又使萬科遭遇到歷史到最大的危機。

  對于萬科的發展戰略,王石和郁亮最大的分歧就在于發展速度的快和慢上。如今,從王石把留學年限從3年延長至5年來看,他對萬科的快發展已經妥協或默認。未來,萬科在“高周轉”發展道路上是否還會出現危機,或許從2010年王石“如果萬科一意以利潤為導向,那么后千億時代可能面臨顛覆式的危機”的警告中看出一點端倪。

  與萬達、萬科相比,京東商城因快衍生的危機一點也不少。2011年,京東商城迎來第一億個訂單,滿負荷的運轉也讓它遭遇了“七年之癢”——各種投訴不斷曝光,京東商城戴上“投訴專業戶”的帽子:送貨效率慢、物流服務差;商品質量以次充好,被訴欺詐雙倍索賠;售后流程混亂,被指不符行業規則;涉嫌虛假宣傳;用工不規范,被訴違反勞動法……

  京東商城野蠻快速成長的背后是亂象叢生,面臨著風險性極大的信任危機。

  以上三家快品牌雖然體內危如累卵,至少表面看似仍然風光,與之相比,屢次經受危機的蒙牛,恐怕連面子上都過不去。在蒙牛在市場上大肆擴張時,后方的管理沒有跟上步伐。沒有把握好成長速度的度,留下了危機的隱患:“重市場、輕牧場”的快速擴張、對散奶資源的過度依賴、“堵漏”式的安全標準,使得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爆發,讓蒙牛快速隕落。根據《中國企業家》記錄,2008年9月19日,蒙牛的日銷量迅速墜入最低谷,某區域的日銷售量只有平時的2%。此后,發展過快留在蒙牛體內的毒素,導致其危機如影隨形:2009年特侖蘇“OMP”事件、2011年小學生集體中毒事件、2011年“致癌事件”,還有最近的“冰淇淋代工廠丑聞”。一次次考驗消費者的忍耐,蒙牛還能得到多少人的喜愛,恐怕沒有一個理想的數字。

  快,是速度,是效率,如果和“質”的增長不匹配,也是危機的根源。快,讓萬達和萬科瘋狂拿地、拼命趕工,忽視了房子的質量,招致市場的質疑,也讓資金鏈扼住了自己的喉嚨;快,讓蒙牛一心搶占市場,忽略了奶源和產品質量,頻頻讓“大勝靠德”打自己的耳光,讓消費者對其灰心失望;快,讓京東商場忙得“四腳朝天”,無暇顧及產品質量、服務水平,聽到越來越多來自市場和顧客的噓聲。

  商業經營是一場比拼速度和耐心的長跑,不是百米沖刺,一時的快并不是真正的快,不可持續和掩有隱患的快更不是真正的快。企業要想堅持到最后,并第一個沖到終點,不得不妥善安排自己的速度進程。

  客觀地說,在創業階段,快速發展往往是助力企業制勝的法寶。初創時期的企業基本是“無資金,無人才,無市場”的三無企業,稍有不慎,就可能淪為市場的犧牲品,成為其他企業的“踏腳石”。企業在發展前期不妨做做綠林好漢,快速發現搶占市場先機、快速滿足客戶的潛在需求、快速適應市場變化、快速提供解決方案……以便能夠快速攻占客戶的心智區間,在那塊最大的市場“地盤”上插上自己的品牌大旗。

  更何況市場瞬息變化,也只有當企業保持對市場最敏銳的嗅覺,做出最迅速的反應,才能夠始終先人一步,掌握競爭的主動權和市場制高點。

  此時的企業,發展的速度越快,資金回流就越順利,就越容易克服“先天不足”的缺陷。就像學騎自行車,一開始太慢會摔倒,適當快點反而會走得更穩。

  當你已經學會騎自行車,速度就不能太快,不然可能因為麻痹大意,導致交通事故,摔得頭破血流。對企業來說,一旦成長起來向“做大做強”邁進時,就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要學會快中有慢。

  慢,并不是消極怠工,更不是不思進取,而是適當停下腳步,讓“靈魂跟上來”,在產品質量、產品設計、服務水平、客戶體驗等最能博得消費者歡心的地方查缺補漏,細細打磨。

  做企業同樣講究“日久見人心”。

  受豐富商品的吸引,現在的消費者很難對一個品牌百分百忠誠。今天,企業以速度吸引了顧客,時間一長,當產品質量等問題暴露出來,顧客不會因為你的“快”原諒你。

  而亂中又容易出錯,企業發展得快了,難免會留下隱患。在快速搶占到一席之地后,在產品質量等危機還沒有完全爆發之前,企業要從對速度的全神貫注中走出來,分散足夠的注意力到產品質量、服務等細節上來。在產品質量、服務等點滴“厚積”之中再尋求薄發。

  否則當企業危機大爆發,顧客選擇離你遠去時,快品牌可能就是一道閃電,發出閃耀的光芒之后,迅速蛻變為“消失的品牌”。PPG、五谷道場……此類的先驅并不鮮見。

  反之,放眼國際企業,躋身世界500強的企業,可口可樂公司完成一個新品的開發,從產品立項到批量生產,再加上商品注冊,需要近5年的時間;即使快餐肯德基,1987年進入中國開設第一家店后,在5年的時間里,僅開了10家店,大部分時間用于摸索中國市場規律,考察中國人口味,了解中國文化,適時加以調整。

  他們的年增長率可能沒那么輝煌,卻能在數十年甚至上百年里保持穩定而持續的增長。他們不重曇花一現,執著于源遠流長,這才是企業保持基業長青的黃金法則。

  對此,是否應該反思中國企業在發展中踏錯了節拍?以蒙牛為首的中國乳業企業已經以巨大的代價告訴我們:“快”不能遮百丑,唯有“耐得住寂寞,受到住誘惑”,踏踏實實經營,企業才會生存下去,從“快品牌”發展為“百年品牌”,才會逐漸從優秀走向卓越。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