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看海爾轉型
通過建立人單合一的倒三角模式,海爾希望能充分發揮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給員工更多的權力,而非讓遠離前線的人指揮。張瑞敏先生非常敏感地讀到了在互聯網經濟下,從“大規模生產”到“大規模定制”的變化。因為通過互聯網,消費者很容易和企業產生聯系,并把需求傳遞給企業。同時,海爾還想嘗試更多的事情,例如從賣產品到賣解決方案、賣服務,這也是國際上很多大型企業已經嘗試或正在嘗試的(這方面成功的企業當屬IBM,但在家電行業或者電子電器行業,成功的案例還非常少)。
在根本上.我認為海爾捕捉到了未來其所處行業的根本性變化,就是客戶消費模式和需求的根本變化。海爾希望在管理創新上,能夠迎合甚至引領這個變化。
容易被誤解的兩個模式: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
當然,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的定義已經很多了,但很多定義并沒有抓住本質。我認為商業模式由5個要素組成:(1)價值主張,即客戶需要什么?對客戶而言,我們的價值何在?這是最核心的要素;(2)客戶的選擇,指應向哪些客戶提供服務,并應避免和哪些客戶來往;(3)業務領域,指資源應投放在哪里;(4)價值的獲得,指如何獲取利潤,如何構建獲利模式;(5)策略性控制點,指如何守住利潤。
運營模式由4個要素組成:(1)市場導向的流程;(2)轉型導向的組織變革;(3)轉型驅動的人才培養;(4)價值觀驅動的企業文化和績效管理。(見圖1)
我們還要明確,商業模式一定要依靠運營模式的支撐,否則就是空中樓閣。
海爾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模式是什么?
海爾今天的商業模式是什么?從年報和資料來看,它的價值主張還是給客戶提供差異化的、技術領先的產品。從客戶選擇上看,海爾既服務中高端市場,同時也在進入三四級城市和農村市場。為了覆蓋廣泛的客戶群,海爾在資源投放上有一些側重,例如某些產品會進行外包,而非自己生產。從盈利模式上看,海爾還是希望通過高定價、壓縮成本、提升內部效率等方式來獲得高利潤。再看策略性控制點,海爾如何保持利潤的持續發展?我認為可能還是不斷地研發新產品,并在主流的市場上保持領先地位。
總之,希望在多個細分市場都取得成功就是海爾的商業模式。我認為這個商業模式的“苦惱”,就是市場細分太多了——其面臨的是口味迅速變化,并非常多樣化的市場。因此,要實現從“大規模生產”到“大規模定制”,對今天的海爾的商業模式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顯然,為了支撐商業模式,海爾的運營模式也必須做出改變。如何用市場來驅動企業的創新和運營,從而盡快地響應市場的需要,避免延誤商業機會,是很多企業追求的目標。在海爾,就是張瑞敏先生所進行的“人單合一”實驗。可以看出,海爾在流程、組織、人員、授權和決策權、績效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改變和重新設計。
在這方面,海爾做出了很大膽和具有創新性的嘗試。其中,一些做法值得借鑒。同時,我認為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和挑戰。
例如,如何有效打通三類經營體?案例中有概念性的描述(把利益捆綁在一起),但在規則上,如何做到?如何讓經營體之間的合作是快速的、高效的、而非靜態的?從績效管理的角度看,如何評價協同的績效?當不同經營體共同創造價值時,價值如何分配?此外,從案例中看,一個經營體可能服務多個經營體(例如,一個線體服務多個型號經營體),這個經營體可能就會進行價值選擇(服務哪個經營體獲益更多?),這是否還是矩陣模式?在矩陣模式中出現問題,要么靠權威解決,要么靠員工自發解決,海爾這方面的有效方式是什么?
海爾如何轉型
如前所述,海爾目前的商業模式仍舊是產品領先模式。如果要進行根本的轉型,也就是創新商業模式的話,海爾提出的向解決方案模式或者服務模式的轉型(IBM是這方面的成功者),從根本上是客戶聚焦模式,是對現有產品領先模式的顛覆。
如果要提供解決方案,企業的價值主張就不是快速提供產品,而是按照客戶的需求定制解決方案,而解決方案可能不只是產品的疊加,還要開發一些配套的軟件或者提供整合的服務,這就需要一個團隊在后面做支撐和提供交付能力。此外,解決方案模式的建立還需要和大量的客戶進行密切的聯系,是對前端銷售網絡銷售模式的徹底改變,銷售人員將更像是顧問,而非銷售員,他們關注的是解決客戶的問題,而非將已有的產品高效地賣給客戶。客戶聚焦的模式通常是B2B,而非B2C。因為從資源投放和效率上看,B2B模式是最優的。
再看提供服務。我認為,可以將工業界的服務分為三類:售后服務、增值服務、外包服務。售后服務實際上是產品的一部分,目的是提供產品的高可用性,售后服務應該越少越好,或者越便利越好——因為如果產品質量過硬,就不需要售后服務,因為服務只是兌現了產品應該具備的可用性。客戶購買產品的時候已經為可用性付款了,售后服務其實對客戶和企業都是沒有增值的。因此售后服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服務。
什么是增值服務?對海爾來講,如果在空調上裝一個傳感器,用以檢測室內的空氣質量,然后上傳到互聯網上,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隨時了解家中的空氣質量,甚至和系附近社區或城市中的當前空氣質量進行比對。甚至用戶可以輸入自己的身體狀況指標,比如血壓、呼吸道疾病等等,然后可以從這個專屬APP上得到一些改善空氣質量的建議。這種服務,可以按月收費,而非打包銷售。它甚至可以延伸空調的價值鏈,幫助海爾銷售諸如空氣凈化機、加濕器等等新的產品。這就是增值服務,因為它給客戶和企業都帶來的新的價值。增值服務是真正的服務,增值服務會驅動商業模式的變革,這方面的潛力非常巨大。
什么是外包服務?就是將客戶價值鏈中的一段,用更加專業的能力提供高價值的運營服務。例如,海爾是否可以進軍空氣管理領域?為地鐵站、大型的商超、電影院等,提供空氣質量管理?從而在各個主要城市建立空氣質量管理運營中心,這個巨大的市場尚沒有公司進入,這是外包服務的新領域。
無論是提供解決方案還是提供服務,都意味著海爾的商業模式發生根本的變化,同時,運營模式也必須做出調整。案例稱,海爾已從“正三角”變為“倒三角”,并向扁平化的網狀組織進化。如果海爾實現了商業模式轉型,它的運營模式會變成什么樣子?目前還難以斷定,只能讓實踐給出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