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管理案例 » 正文

展望戴爾的企業級轉型之路

  作者: 來源: 日期:2013-01-22  

  提起戴爾公司(DELL),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戴爾PC,其次可能會想到戴爾也做服務器、存儲以及數據中心,還有云計算,而這些身處后端的領域,目前正是戴爾全力想一展身手的地方。戴爾希望今后的身份,不再具有濃重的“消費類廠商”的屬性,并且能在企業級IT領域打開更為廣闊的天地,那么這條企業級之路,戴爾又會走得如何呢?

  事實上,戴爾做企業級產品并不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之所以在最近被業界廣泛關注,一是戴爾PC的表現,預示著戴爾的一種明確的轉型,另一種則是戴爾官方的聲音,上至CEO下至各個國家與地區的宣傳(比如中國),都能讓人感覺到戴爾從之前的重消費級輕企業級開始向“反方向”調整。

  從戴爾的財報中,我們能看到,在過去三個財季中,戴爾的營收額分別是148.7、156.58、154億美元,總體來說,變化不大,但是運營利潤從4.41億提升到了8.93億,翻了一倍。在這每季度接近9億的運營利潤中,消費業務僅僅貢獻了7000多萬美元。因此,戴爾的企業級轉型之路在2011年明確的清晰起來。

  那么,在未來的日子里戴爾的企業級IT之路又將如何呢?在我看來,這條路前景光明,但并不好走,戴爾的優勢與劣勢都很明顯,它如果想有更多的建樹,必須有更大規模的,有的放矢的投入。

  戴爾在企業級IT領域中的最大優勢不在于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而是它沒有歷史的包袱,比如UNIX系統,其服務器全面基于x86平臺,可以說是一家非常“純粹”的廠商,因此在整體的系統方案與對外宣傳上,都能很好的保持一致,并能統一發力。然而,它的一大劣勢也在于其產品線不夠豐富,也就無法傳承競爭對手自有的歷史客戶,同時也無法滿足一些小眾用戶的高端需求。

  比如,戴爾一直是想從UNIX市場里挖客戶出來的,但至今其還沒有8插槽的服務器產品,這一點對于全球性的服務器廠商是比較罕見的。當然,戴爾認為8插槽市場太小,不值得進入,可這也是一個公司實力的象征,所以長期做慣直銷,悶頭賺錢的戴爾,似乎還不太關心“技術口碑”方面的潛在影響力,可這在企業級市場來說,如果要繼續擴大領地,是有欠缺的。

  其次,在整體的基礎設施平臺綜合解決方案能力方面,戴爾仍然有較大的不足,相對于IBM、惠普與Oracle,高下立見。雖然,戴爾不斷通過收購來加強自己的實力,比如存儲和網絡,但在軟件、應用領域還有明顯的不足,這在未來講究融合、整體性方案的云時代,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舉個例子,在虛擬化集成系統領域里,前有VCE的vBlock,后有IBM的CloudBurst、惠普的VirtalSystem,而Oracle一上來就直接跳過IaaS,推出PaaS級的ExaData與ExaLogic,戴爾在2011年下半年才推出了最高200個虛機的vStart,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此外,在將硬件與應用進行高層面有機結合的一體化應用系統方面,沒有UNIX包袱戴爾也在走在了后面,處于被動的局面。相應的,在應用方面也同樣欠缺的惠普,則與微軟、SAP等廠商走得更緊密(至少表現上如此),推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綜合性解決方案,最大限度彌補了其應用缺失的不足,這一點值得戴爾借鑒。

  可能有人認為戴爾就是想在企業級市場做好中低端,而非真正要追求高端,但我認為作為立場向企業級轉型的戴爾不能將目標定如此之低。因此,這就引出了另一個挑戰——戴爾的技術創新能力。

  長期以來,戴爾在PC領域里給人更多的印象是低價、直銷而非創新,而在企業級市場,更需要技術的底蘊,在這方面戴爾與前輩對手相比的確遜色一些。但是從PowerEdge C系列開始,我們能看到戴爾正在努力創新,縮小與對手的差距,要知道在服務器大廠中,戴爾是第一個重點宣傳這種高密度機架服務器的廠商。如今,以PowerEdge C為代表的“云計算高密度服務器”已經成為了IDC調查統計中的新增類別,這可以看作是對戴爾的一個肯定。

  在其他方面,戴爾正在不斷的通過收購加強其在存儲、網絡、軟件、服務以及上層管理方面的實力,這里不能不提到戴爾的另一個優點——品牌整合能力。幾個被收購的品牌,在短期內就能出現在戴爾的整體產品矩陣中,并且發展得有聲有色,比那些品牌殺手(如惠普)要好太多了,所以在未來戴爾也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加強自己的綜合競爭力。

  總之,客觀的說,戴爾在企業級綜合IT廠商中處于“一線半”的位置,相對于IBM、惠普和Oracle一線廠商,差距是不能否認的。而相對于第二集團的廠商,戴爾也不能高枕無憂,最需要戴爾解決的問題是它給用戶在企業級市場中的定位印象。像一線的IBM、惠普和Oracle,大家一提都能找到他們獨一無二的產品,以及相應的市場定位,或者說辨識度。

  比如一提IBM,就會想到Power系統,以及從應用到硬件的全線方案,提到惠普,會想到動能服務器,以及端到端全線的硬件解決方案,提到Oracle(它的年收入只有戴爾的一半)會想到它的數據庫與傳統Sun的硬件平臺,包括著名的SPARC。可戴爾呢,它似乎更像是小一號的惠普,可它的產品比惠普更容易被競爭對手代替,而這種不可替代性是企業在競爭中的關鍵優勢,廠商的創新都在為這一目標服務。

  另一方面,在第二集團中,一些垂直領域的TOP級廠商,正在利用自身的明確的口碑擴展領地,比如網絡巨頭思科的UCS就是很好的說明,而存儲巨頭EMC也在盤算著讓存儲融合服務器,并推出自己的一體機方案。這些廠商可以憑借著用戶心中鮮明的印象來影響他們的選擇,這一點戴爾還不具備。目前在刀片服務器市場,UCS就已經給戴爾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所以對于未來戴爾絕不可掉以輕心。

  綜合來看,戴爾目前的企業之路走得比較穩妥,讓覺得務實、扎實,前面已經說過戴爾就像小一號的惠普,所以如何走出這一“陰影”是它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另一方面,軟件層面的競爭未來必不可少,預計戴爾在完善硬件基礎平臺布局之后,必將會大力開拓軟件和服務業務,并最終不斷壯大自己。如果惠普在未來幾年仍然像以往昏招不斷,憑借著清晰的發展戰略、統一的基礎架構(x86)、不斷加強的創新能力以及出眾的品牌整合能力,戴爾上位將惠普擠到1.5線廠商的位置,并取而代之,將指日可待!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