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管理案例 » 正文

跨國公司的創新基因

  作者: 來源: 日期:2013-02-18  

  2012年11月3日上午這天,HTC董事長王雪紅早早地來到了“浦江創新論壇”的主會場,她并沒有與丈夫陳文琦坐在一起,前者第一排,陳文琦的座位則是第二排的中間。

  當通用電氣(下稱“GE”)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夏智誠十分鐘的演講結束后,陳文琦起身并走上講臺,王雪紅面帶微笑,仔細地聆聽了起來。

  威盛電子總經理陳文琦和王雪紅的傳奇人生,不單單是因王雪紅是臺灣首富——王永慶的女兒這一角色,而是她與丈夫聯手打造的創新型科技公司——威盛電子、宏達國際的赫赫聲名。

  這一次,陳文琦所講的主題叫做“創新之海”。雖然是以“海”為名,但內容卻不是汪洋大海、泛泛而談。

  除了威盛電子之外,GE、拜耳等這些跨國公司的發展,也是以秉持著以創新為動力的理念且貫穿于實際行動,否則它們在中國的成長,也不可能如此迅速。而創新的基因主要靠什么?其實這一問題要解釋清楚也并不那么復雜:機遇、市場及人才必不可少。

  新前提:有機遇和市場

  “威盛公司最早是一個晶片組公司。2000年時,我們看到了低能耗這一發展方向,瞄準機遇,選擇進入了處理器行業,并且持續投入了很大的研發力量。”陳文琦說,在一個被英特爾和AMD壟斷的處理器世界,威盛的突然出現,顯然對兩家世界級的企業構成了相當大的威脅,威盛也一度占有了50%的市場,而這一切都是威盛不斷創新的結果,“目前國際性的醫療系統、飛機設備及其他產品中都有威盛的產品,這是讓我們引以為傲的。”

  除了處理器行業,1997年王雪紅忙里偷閑地創辦了主營PDA和智能手機的宏達電(HTC)公司,這也與其一次經歷有關:她從西班牙坐火車到德國,把電腦搬來搬去,覺得很麻煩。而HTC近幾年的異軍突起,躥紅速度令人咂舌。

  與陳文琦、王雪紅類似,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還有夏智誠。盡管并不精通中文,但夏智誠非常喜歡玩新浪微博,他有自己的賬號,經常更新它,并耐心回答網友的各種提問。

  夏智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說道,GE公司的創新源自于160年前愛迪生對燈泡的發明,這是GE的DNA。而GE的創新有三個要素:第一,知道客戶的需求在哪里;第二要有好的創新品牌;第三,要有流程且這種流程是要有效率化的。

  拜耳材料科技中國區總裁蕭楓博士在浦江創新論壇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公司設在上海的研發中心,現已正在進行三期擴建工程,每一次擴建除了自身的發展需求,也是因為客戶需求所致,“2006年的二期擴建將聚氨酯、聚碳酸酯和涂料、黏合劑以及特殊化學品研發進行整合,放到了這個研發中心。

  2010年之后,研發范疇擴充,并建立了汽車技術中心,而明年三期擴建完成后,研發中心將具備提供全球創新的解決方案的能力,集中關注中國在全球領先的創新領域,包括風力渦輪和太陽能電廠等。”

  而就需求方面,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西門子中國研究院院長徐亞丁則表示,全球化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深刻影響著21世紀的經濟環境和創新環境,顛覆式創新也層出不窮。西方很多創新學者已經在思考如何發展一種創新模式。而發展顛覆式的創新,很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要有大量的、愿意嘗試新技術的用戶群,這是西方所欠缺的,但卻是中國所大量擁有的。

  “客戶的新需求一旦出現,我們就應該積極主動的去做研究。比如說,基層醫院市場對醫療系統有高性價比、高智能易操作、高安全性等需求,我們根據這樣的需求,由本土研發團隊開發出相關產品。再比如,最新的一個產品就是飛機發動機GEnx,它可用在波音787上。”夏智誠說,這一新型發動機包括用復合材料制造的風扇葉片、更小體積的核心組件,“飛機的靜音程度降低了30%,燃油使用量也能降低15%。”

  “現在,GE在上海有一個研發中心,在成都和西安各有一個創新中心,上海的研發中心偏重于基礎研究,成都和西安的中心偏向于LED、醫療、頁巖氣等應用創新。今后公司的研發團隊還會繼續擴大。”

  創新條件:人才不可或缺

  而有了機遇,又有了需求很大的市場,回到根本,創新更需要依靠人、依靠教育。

  陳文琦說,很多人都認為財力很重要,但財力只是一個運用工具,我們可以調度的還是人力和物力。“經濟學會經常提到生產要素:涵蓋勞動力、土地、資產。其實講的通俗一些,生產要素就是人力與物力。”

  人力也可以分成人的腦力和體力。一開始,大部分人依靠的是體力。我們看到,過去一長段時間里面,人類發展的進步是十分局限的。因為,每個人的體力就這么多。

  “實際上,人越多,也就是讓我們的體力增加了一些。”陳文琦說,“整體而言,體力再好,卻無法讓我們產生爆發性的成長。但人的腦力就不一樣了。雖然我們今天每個人的腦力發揮都有限,可是從過去幾百年來看,我們在腦力上所持續產生的生產力和發展是非常驚人的。”

  GE大中華區人力資源總監程靜說,對GE來說,中國市場越來越重要,但目前國內的高端及優質人才領域,還是有供需不平衡的狀態,整個市場進入到了激烈競爭的軌道上,而且惡性競爭的勢頭也出現了。“我相信,這種競爭態勢會持續10年左右。”

  程靜稱,GE中國在吸引、挽留人才上所面臨的競爭對手,不僅包括海外跨國公司,也包括目前已成為世界500強的國有企業、一批中小企業。

  而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對于人才來說,GE的世界500強光環在逐步褪去,與國有企業相比所具備的優勢不如以往那么明顯。

  她表示,GE已在做人力資源戰略的調整,主要是為了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及吸引、挽留人才。包括對員工提供菜單式的福利待遇、職業發展導師計劃和家庭保健計劃等等。

  夏智誠在看待這一問題上則顯得更加樂觀一些:對于GE的人才吸引力還是有信心的,“GE很有競爭優勢,如價值觀和公司文化方面,公司的福利、環境更符合當代青年人的需求。”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