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生產系統使得設備利用率上升了,從之前的70%升至現在的90%,從而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凈利潤。
老字號品牌的轉型路徑,根據行業分類不同,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一般來說,那些歷史悠久,擁有獨特產品和技術,甚至享有知識產權的品牌,都是有可能成長為中國人的百年奢侈品牌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老字號品牌轉型受挫的現象,主要還是因為我們在打造精品的過程中,受到商業環境、資本實力、創新研發能力和營銷模式的限制,以及是否具備對消費者的引導能力。比如原來我們的豆漿可能賣2塊,但是通過改善產品制作工藝和服務后,產品的價格漲到4塊,這樣的價格能不能被消費者認同,這還要靠對消費者的引導來縮小跟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由于這些復雜的因素綜合起來造成了老字號品牌在轉型路上的磨難,使得成功轉型變得并不是那么一帆風順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們還是要肯定有很多老字號企業仍然能在轉型過程中脫穎而出,獲得新的成長。其實國外品牌的成長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比如近些年來個別瑞士品牌的手表也碰到了困難。而其他國家的百年品牌,其實它們很多幾百年前就開始往奢侈品這個方向發展了,但我國的老字號品牌由于市場經濟發展的問題,現在才開始轉型,從而感覺問題重重。
像英雄鋼筆的問題,如何將無形資產轉化成實際效益,這涉及到一個系統的產品創新、營銷布局和服務配套的計劃,并不是簡單的引入投資或者推行技改所能涵蓋的。
為什么奢侈品能主宰有錢人的需求?關鍵在于對品牌的錘煉。這其中包含了人們對品質、對文化甚至是對宗教的理解,品質和服務的管理都是滲透在奢侈品管理中。這都是中華老字號品牌可以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從品牌研究的角度來說,中華老字號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民族特色、深厚的企業文化和長期積淀下來獨門絕藝。在有歷史、有文化、有技藝的中華老字號品牌中才更有可能誕生中國的奢侈品。人類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老字號品牌在這方面的附加值優勢還沒完全釋放出來,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種轉型是非常值得探索的。
海鷗表現在看起來是遇到了困難,但我們應該要有信心,其自主研發的陀飛輪技術其實跟國際一流品牌手表的內涵相差無幾。百達翡麗手表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也跟其限量的營銷方式有關,受到想買卻買不到的消費心理主宰,消費者理所當然地接受了其高昂的價格。
所以中國的老字號品牌向奢侈品發展,缺的不是品質,而是對品質的管理、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渠道的拓展。我可以肯定地認為,品牌轉型升級的方向一定是對的,只能說恰好現在碰到大的經濟和消費形勢不好,導致引入投資受阻。
而說到很多老字號品牌易主現象,很多人可能感情上有點不太能接受,但這恰好說明了大部分品牌在成長過程中是身不由己的。如果能家族化傳承固然最好,畢竟是正統的血液,但是因為社會的變遷以及各種復雜的因素,老字號易主也很正常。如當初陷入巨虧的胡慶余堂在青春寶馮根生的管理下,利潤連年遞增,品牌知名度也大大提高,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所以為了更好地將企業的品牌、特色和文化傳承下去,老字號品牌的新生更需要外來的資本帶來新鮮的血液,新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