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禪的概念、歷史、影響入手,對現代管理停止獨特研究。筆者闡述了禪學的管理思想,也闡述了管理的禪學基因,是對管理哲學和管理科學的突破性研究,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禪宗與管理學的發展演進史,對比分析了東西方管理思想各自的優劣,探討了中國企業管理所面臨的問題和困局,闡釋了禪的本義和境界,禪宗為何可以歷時千年而經久不衰,企業卻往往曇花一現這一耐人深思的問題。
禪宗的智慧與企業管理是相通的,管理者修禪有利于做好企業管理。如今,禪道管理已經成為國外企業管理的一種趨勢;能幫助您的企業領先于這種趨勢。在提升企業經營的智慧和境界,希望能幫助管理者釋放心靈壓力、更有效地管理企業人材、凝聚團隊精神。
佛學,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佛學乃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補科學之偏。”千百年來,佛學的啟示一曲震撼著人類。著名國學管理專家彭杰先生(博客zhiliangguanli.com)把常人眼里高屋建瓴的佛學智慧,與我們現代企業管理相結合,讓我們共同在無量佛光中感悟人生真諦,啟迪經營智慧。當今世界,國內外有越來越多的人重視中華傳統文化,鑒戒國學豐富的思維成果,指導現實生活。
“一萬年太久,只爭旦夕”。不論是革命,還是發展,這種急匆匆甚至亂哄哄的心態,一曲在左右我們。但真正的頓悟、真正的突破,往往是在我們能夠定下神思考、能夠靜下心傾聽時實現的。這就是禪的智慧。世界上的企業家多得數不清,相信佛教的企業家也不少,然而功成名就后出家變為佛教居士者屈指可數。說到這里,我由喬布斯、稻盛和夫等企業家還聯想到民國初年著名學者李叔同,他以名揚海內的文化學者身份和令人贊嘆不已的藝術造詣,轉身成為佛教界的弘一大師。
斯人已去,惟有“長亭外,古道邊”的《送別》一曲,留下了裊裊余音。可與弘一大師相媲美的,就是稻盛和夫,他至今仍在熱情傳道,以曲白淺近的《活法》,給人們訴說人生的真諦和企業的追求。僅從企業家到佛教徒的這一變化,就值得學界追蹤他的心路歷程。
著名企管專家彭杰老師表示,中國禪文化的精神實質是注重內在的充實和外在的起用,也就是所謂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外在能否起用、起用的大小如何,就在于內在是否充實、充實的大小如何。聰明的日本人活學活用了中國的禪文化,把禪文化的精神充分的融入到他們自己的文化之中。實業家鈴木正三在日本戰國時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工作坊就是道場!
“工作坊就是道場”的含義很多,包括職業道德、企業培訓、敬業精神等。管理者面對沉重的工作、復雜的市場,只要一顆禪心(信心、愛心、誠心)就足以承當。假如所有的管理者及員工有了這樣的工作理念,那么商業活動中就會少很多丑惡的現象,比如消極怠工、假冒偽劣商品、沒有誠信等等。
禪不是空洞無物的,而是落實在現實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上。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工作當中,在生活、工作中體現禪的意境、禪的精神、禪的風采。“工作坊就是道場”就是提倡人們在工作中鍛煉自己的能力,磨練自己的心性,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并通過工作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華。在工作中運用禪的方法,有助于解除人們在生活中的各類猜疑、煩惱和心理障礙,使人們的精神生活更充實,物質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圓滿,感情生活更純潔,人際關系更和諧,社會生活更祥和,從而使我們趨向智慧的人生,圓滿的人生。
禪,并不是青燈古佛,并不是無所事事,它是一種哲學,一種智慧,一種人生高度。禪能修身,能養性,能療傷,能治病,它就像冬日里的一抹暖陽,照在行者的身上,讓人近離浮躁,保持清醒的頭腦。在我這些年所接觸的許多老板或企業家中,他們中的很多人并不是佛教徒,但是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實踐,通過自身的感知、感悟,去尋找真理、尋找智慧、尋找企業的成功之道。不少企業家由于點染很深,所醫?宗教或者佛法抱有疑慮,后來通過交流,才發現原來佛法不是迷信,不是燒香叩頭,不是求神保佑。在筆者看來,一名企業家,若真心求法,內證外顯,把佛法佛理當作一種生活方式,固然可貴。但是僅僅把佛法、禪理視為一種管理手段,從中尋找管理的智慧和啟示,我覺得也無不可。只要你運用這些智慧,就說明你相信。著名企管專家彭杰老師認為,禪——
禪是智慧,是思考,是運籌帷幄;
禪是道義,是承當,是經世濟民。
禪不是宗教,禪的世界沒有教世主;
禪不是哲學,不是線性思維或者邏輯思考;
禪不是奧秘主義,不是不可言說、不可實證的神奇“境界”;
禪是一組詮釋生命真諦的智慧,以精湛圓妙的體系,融會貫通了古老中國的思想精華;
禪是一個指向真理的“方法”,教會人們如何完成具足大“心”、如何成就大成之“事”,如何造就大寫之“人”;
其實,看看國內的出版界,我們會發現,有二類書賣得最火:一是營銷類,二是國學類。這不奇異,從營銷的角度講,這恰好滿足了人們的二大需求。一是需要劍,需要生存和發展;二是需要禪,需要信念與修煉。當你走上禪道,擁有足夠的智慧時,就能很自然地懂得該怎樣管理,一切都能運用自如,沒有什么可以難得住你。很多管理難題,可以在禪中找到答案。
那么,具體,什么是禪?禪的基本含義是“定”,即篤定、靜慮。它不但是一種沉靜省定的思考方法,更是一種靜凈思慮的修養方式。心定神凝,然后從體、用、相、境去發現、觀照,通過頓悟,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就是禪。禪所追求的是一些內在的、素質的東西,而不僅僅是那些表面的膚淺的東西。禪所要求的靈活性,體現在社會、企業以及方方面面,靈運變通,這也是禪的智慧所在。能夠認清事物的本質者方能顯示大智若愚之度。這就要看管理者的悟境了。彭杰老師與您分享下面一個故事——
有一個成功的商人,他在年青時便擁有了許多的資產,他并沒有因此而滿足,而是去購買了大量的貨物,準備經商。突然,外面傳來了行情下跌的消息,于是他便想把商品脫手處理掉。這時候,有一位同行想趁他心情煩躁之際,以低價買進他的產品。此時他的心情十分低落,矛盾。就在這時,又有一位同行愿意出高價購買他的產品。于是他那顆原本失落的心一下子又充滿了欲望。他認為價格一定還會有很大的上浮空間。賺大錢的想法使他遲遲不愿將貨物賣出。最后,行情狂跌,他損失慘重。我們能夠看出,其成敗完全是由自己的內心造成的,真正的敵人不是他的砍價或抬價的同行,而是其內心的不安和沒有平常心。有些企業家會說:禪很玄的。這個東東如何去做到呢?彭杰老師認為,從實用角度出發,提出以下三個觀點:
1、禪定幫你學會休息。
禪定有許多技巧和方法,不少書籍、磁帶、CD以及網站對此都有介紹。
一旦開始練習禪定,你所達到的水平以及運用各種技巧的能力將隨著你的體會的不斷加深而逐漸提高。禪定的效果有點兒像打盹,打盹過后,人會陡然精神,對于休息時間少、連續工作高強度的企業家來說,效果尤其明顯。筆者作為一名咨詢師、培訓師,經常出差,號稱“空中飛人”——但掌握了一些小技巧后,我在車子上可以很快地休息,在飛機上可以休息,我中午休息也很快。所以,我認為,忙碌的現代人很需要這樣的智慧,一個調整、調節自己身心的好方法。
2、入定助你決策。
禪的第一步就是要讓人進入安靜狀態。對于企業家來說要想把企業的事做好,就要首先專注某一事,能專注,就是入定了。但入了定之后,還常常有許多干擾,心里又不靜了,又思想起各種事來,這就要分心了,事情就會做欠好,就會出亂子。特別是作為一名領導者,無論接納上面哪種方法,只要你能真正進入無欲無念的境界,就會獲自滿想不到的收獲。你會發現,當頭腦不再被萬千思緒所牽絆,身體不再被情感所左右的時候,自己對外界的意識將更清晰,工作效率也將大為提升;這樣的話,企業家的決策的精確度就會相對提高,因為精神,所以精確。
3、響應和諧社會。
運用佛法禪理來開發我們的智慧,以慈悲、友愛的心態去經商,莫把商場當戰場。人人“心知佛”,每一個人都能心中有佛,有大人之覺,社會企業何愁而不能成功,國家民族何愁而不能昌榮。如斯做下來的成績,不僅人人終成正果,還凈化了社會,進而對社會人類做出了貢獻。
彭杰老師認為,你有一分的自覺,一分的智慧,一分的德行,一分的企業精神,你就一分的不會污染山河大地,一分的不會產生假冒偽劣產品來坑人害人。惟有這種企業精神才是當代所奉行的可延續發展性戰略。甚至來說,如果大家都學佛法,如果我們能運用佛法禪理來開發我們的智慧,以慈悲、友愛的心態去經商,那么我們的經商生活就會充滿歡聲笑語。禪宗極為重視實踐精神,實踐并不難,當你學璚管理理論常識,然后找到自己的目的朝著目標前進,理論就用到了實踐上來了。如果我們天天在那里想,如何把管理學內容用于實踐,沒有實際動作,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到頭來還是如竹籃吊水。彭杰老師認為,禪宗管理學的三大核心價值:
1、直指人心,打造高績效團隊。
2、將工作中的任何煩惱都變成修行的道場;
3、管好心靈就能管好一切,開發一流管理者的心智;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經驗(案例略)說明:禪宗的智慧與企業管理是相通的,管理者修禪有利于做好企業管理。如今,禪道管理已經成為國外企業管理的一種趨勢;彭杰老師在國內領先地推出禪定管理系列培訓課程,旨在提升企業經營的智慧和境界,希望能幫助管理者釋放心靈壓力、更有效地管理企業人材、凝聚團隊精神。商海沉浮,企業如艦,管理者如何做一個成功的舵手?彭老師希望各位企業管理者不僅可以學到企業經營管理的知識,也能學到做人的道理,幫助您增加對人生的感悟。總之,誠實經營是禪,積極進取是禪,和諧競爭是禪。彭杰希望企業界、培訓界的朋友都來叩開佛法的大門,從中汲取禪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