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將要沖垮大部分的實體店,這幾乎已經成為一種思維定勢的大背景下,對于良性運轉的傳統品牌商來說,網絡銷售火爆,并不意味著重心的轉移,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數日本快時尚品牌優衣庫。
已出爐的“雙11”銷售TOP10品牌,優衣庫成為領跑者之一;去年同樣有不俗的業績,優衣庫官方網絡旗艦店的單日銷售額突破1.2億元,總計銷售超過百萬件商品,同比增長超過500%。
盡管如此,優衣庫依然加速店鋪擴張的速度。截至2013年8月31日,優衣庫在整個大中華區的店鋪數量超過325家;優衣庫計劃到2014財年結束時,在整個大中華區完成開設374家店鋪。
看好中國市場的不止優衣庫一家。全世界銷售額最高的兩家服裝零售品牌,ZARA和H&M,同樣在大中華區加速擴張。
ZARA2006年在上海開設中國大陸第一家門店,H&M則在之后的一兩年進入中國市場,2013財年結束時,H&M擁有的大中華區門店數量是205家,ZARA僅有135家。不過,兩者的全球店鋪數量遠超優衣庫,H&M是2936家,ZARA為2385家。這一年,優衣庫中國市場的銷售額約為76億元,占迅銷集團總銷售額的10.96%,高出H&M30%以上。
同樣奪目的還有優衣庫擁有較高的銷售增長率。2013財年,迅銷集團的銷售額較上年增長23.1%,遠高于H&M的6.49%和ZARA母公司Intidex的2%。不過,優衣庫在控制產品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上不如后述兩家單位。2013財年,ZARA母公司的銷售毛利率為59.33%,H&M為59.14%,而迅銷集團的毛利率只有49.34%。
亮點的背后,是優衣庫的O2O與大多數品牌不一樣的做法。
優衣庫通過APP的推廣,讓越來越多的用戶知道自己的品牌,提升知名度,促進更多用戶產生一種愿望,期待優衣庫去自己城市開店。同時,優衣庫根據用戶的地理位置、日活躍度等相關數據,來提供開店選址與節奏把控方面的決策參考。
它會通過多種方式吸引用戶前往實體店購物,比如APP中提供周邊店面的位置指引,其線上APP提供的優惠券二維碼都是專門設計的,只能在實體店內才能掃描使用。它實現了線上與線下同價,天貓店與實體店的用戶可以相互轉化,從而避免線上渠道的沖擊;也實現從線上的到店引流。
優衣庫會借助大促的時機,不斷提升APP的安裝量。推動APP成為一種增加客戶到店消費粘度的工具,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折扣活動在線下店直接使用。與此同時,不做網絡特供款、沒有會員體系、員工不存在利益分配問題這三個措施,讓優衣庫的線上線下打通得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