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葉是一種品質好、資源廣、營養(yǎng)豐富的青飼料。據分析,鮮棉花葉中,含粗蛋白質25.4%,粗脂肪0.82%,無氮浸出物7.09%;較老的棉葉中,含粗蛋白質5.4%,粗脂肪1.40%,無氮浸出物12%。因此,棉花葉所含的營養(yǎng)物質,不亞于聚合草和山芋藤,優(yōu)于青菜、水浮蓮等。
棉花植株的青葉和嫩枝,無論青貯發(fā)酵或鮮喂,牛、羊、豬都喜歡吃。青棉葉中雖含有微量的棉酚,但只要掌握用量,不過多飼喂,而且和多種飼草搭配飼喂,是很安全的。但剛噴過農藥不久的棉葉,則不宜鮮喂,以免中毒。如果經過青貯或發(fā)酵處理,則既能消除毒性,又能以旺補淡,解決冬春飼料缺乏的問題。
采集棉花葉,應結合田間管理進行,每667平方米棉田從間苗、整枝、打杈到打老葉,可采集棉葉350--400kg。采摘棉葉重點應放在秋季,采摘的數(shù)量,以棉田通風、透光、有利于開蕾吐絮為限,不宜采葉過多,以免影響棉花的生長。
棉花葉的貯藏方法有青貯法和干燥法兩種:
1.青貯法:將新鮮的棉葉適當切碎后(不要切得過碎),壓在事先建好的水泥池或土窖中(土窖四周要墊塑料薄膜),一層一層踏實壓緊,排除空氣,壓到高出地面30cm左右,蓋上塑料布,然后覆蓋泥土,拍實,確保不漏氣、不漏水。經30天左右的發(fā)酵就可取用。啟封后要逐步由表向深分層取用,取用后仍用塑料布封好,以減少棉葉青貯料與空氣的接觸,防止霉變。
2.干燥法:以自然干燥為主,棉葉經太陽照曬1--2天,即可制成干棉葉,這種辦法省工、省時、成本低,隨時采集,隨時曬制,曬干后妥善保存,冬季使用。干燥后的棉葉,易貯且營養(yǎng)價值較高,含水量16.96%、粗蛋白質11.42%、粗脂肪為5.14%、無氮浸出物為3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