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玉米作為家禽配合飼料的能量原料是我國使用的典型配方。玉米的短缺或是價高,對生產者來說就意味著飼料成本的提高。生產者應考慮應用價格較為低廉的谷物來抵消玉米價格的升高。一般認為用小麥作動物飼料價格太昂貴,但近些年來,隨著小麥產量的不斷提高,價格的走低,小麥在家禽飼料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小麥的代謝能是玉米的90%。小麥中的營養成份比較容易消化。用肉仔雞、產蛋雞和火雞做的試驗表明,小麥可以作為家禽的主要能量飼料。但小麥與典型的能量飼料玉米比較有其特殊性,在家禽配合飼料中應注意其合理使用。
1、小麥與玉米比作家禽飼料的優點
小麥蛋白質高于玉米,有的品種甚至高過一倍,賴氨酸含量較高,而蘇氨酸的含量與玉米相當。小麥氨基酸利用率與玉米沒有顯著差別。用小麥替代玉米作能量飼料時,配合飼料中的豆粕用量可降低。小麥總磷的含量高于玉米,而且利用率高,這是由于小麥中含有植酸酶,能分解植酸獲得無機磷。小麥面粉遇水易變得粘稠,是很好的自然粘結劑,有利于制粒。小麥淀粉的糊化溫度是籽實中最低者,小麥約為53℃~64℃,玉米約為61℃~72℃。
2、小麥與玉米比作家禽飼料的缺點與采取的對策
小麥的能量和亞油酸含量比玉米低,小麥中亞油酸僅0.8%,玉米中亞油酸有2.0%。日糧中用50%的玉米則能滿足雞必需脂肪酸的需要,而小麥則不能。小麥中不含葉黃素,而黃玉米中含有豐富的葉黃素(22mg/kg),葉黃素能沉積在脂肪、皮膚和蛋黃中??上蛉占Z中添加混合脂肪以調節能量和亞油酸的含量,葉黃素則通過添加2%—3%的苜蓿(含葉黃素198—396mg/kg)或玉米蛋白粉(粗蛋白質為60%的玉米蛋白粉含葉黃素253mg/kg)而得到補充。表1顯示了用小麥取代25%玉米同時作或不作養分調整的效果。按重量計以小麥取代玉米時,日糧中的能量和亞油酸含量有中等程度的降低,而葉黃素含量則大大降低。添加2%的苜蓿和1%的混合脂肪,則小麥日糧的養分水平被調整到了近似玉米的日糧。
表1:用硬質小麥取代25%的玉米同時作或不作養分矯正
飼料成分 |
玉米日糧 |
小麥日糧(未矯正) |
小麥日糧(已矯正) |
玉米 |
69.3 |
44.3 |
45 |
小麥 |
- |
25 |
25 |
豆餅粉(去皮) |
16.5 |
16.5 |
12.8 |
肉骨粉 |
5 |
5 |
5 |
DL—蛋氨酸 |
0.1 |
0.1 |
0.1 |
食鹽 |
0.3 |
0.3 |
0.3 |
磷酸一鈣、二鈣 |
0.4 |
0.4 |
0.4 |
石灰石 |
4 |
4 |
4 |
牡蠣殼 |
4 |
4 |
4 |
維生素礦物質合劑 |
0.4 |
0.4 |
0.4 |
苜蓿 |
- |
- |
2 |
混合脂肪 |
|
- |
1 |
養分計算值 | |||
代謝能(千卡/磅) |
1294 |
1286 |
1308 |
蛋白質(%) |
16.5 |
17.9 |
16.5 |
蛋氨酸+胱氨酸(%) |
0.63 |
0.69 |
0.63 |
亞油酸(%) |
1.1 |
0.9 |
1.1 |
葉黃素(毫克/磅) |
6.9 |
4.4 |
6.7 |
飼喂小麥日糧必須注意生物素的添加。小麥中總的生物素含量比玉米高,但利用率較低。如果家禽日糧主要成分是小麥(次粉)應添加生物素,一般每噸配合飼料應添加50mg生物素。如果是玉米—豆粕日糧則不需添加。種雞日糧應加生物素,如果日糧主要成分是小麥(次粉),則每噸配合飼料應添加200mg生物素。
小麥的抗營養因子主要是非淀粉多糖,非淀粉多糖溶于水后可形成粘性凝膠,引起胃腸道內容物的粘度增加,阻礙單胃動物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小麥代謝能變異大的原因是非淀粉多聚糖變化大(1%—10%),雞對非淀粉多聚糖消化率很低(12%),非淀粉多聚糖含量與代謝能之間呈負相關關系。目前采用的技術是添加酶制劑,如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果聚糖酶或復合酶類。試驗證明添加酶制劑后飼糧代謝能提高,雞的生產性能得到改善(見表2)。
表2:小麥型飼糧加酶對肉雞(27—34日齡)的影響
飼糧類型 |
飼糧代謝能(kcal/kgDM) |
增重(g) |
增重/飼料 |
玉米 |
3979 |
438 |
0.51 |
低ME小麥 |
287 |
306 |
0.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