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9日中國農業部為了保證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維護人民身體健康,發布了193號農業部公告即«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它化合物清單»禁止在所有食品用畜禽飼料中添加地西泮(安定)Diazepam及其鹽酯及制劑用作抗應激、促生長、提高飼料報酬的添加劑。由于中國傳統的在飼料中加入安定作為抗應激藥物,特別是在豬用飼料中。因此,禁用清單的出臺無疑對各飼料廠家是一個打擊,各飼料廠家紛紛想法設法尋找安定的替代品;從鉤吻毒素在人用醫藥領域中的研究來看,應該是替代安定的一個相當有發展前景的添加劑原料。
鉤吻,又名斷腸傘,野葛,葫蔓藤,大茶藤,屬于馬錢科植物,纏繞常綠藤本,主要分布于亞洲及北美地區,我國的兩廣,云貴,江浙,福建等地都有此植物分布,因為,此草入口即鉤人喉吻,故又被稱為,“鉤吻”。
到目前為止,鉤吻在人用醫藥方面的用途國內外已經進行了廣泛的研究。19世紀70年代,鉤吻首次被報道;1887年H Gerrad將其制成格林制劑。我國鉤吻的研究歷史更為悠久;20世紀30年代,我國學者先后對鉤吻生物學、化學、以及毒理、藥理進行了研究。植株中分離出的毒素即鉤吻毒素又叫鉤吻堿屬于吲哚堿類;生長于中國的鉤吻含有毒素17種單體,不同地方生長的鉤吻植株所含的生物堿也不盡相同,我國學者趙承嘏等首先從我國生長的鉤吻中分離出鉤吻素子、鉤吻素甲、鉤吻素寅、鉤吻素卯、鉤吻素辰、鉤吻素酉、鉤吻素丁、鉤吻素戊、等八種,后又在生長與廣西的鉤吻中提取出去甲基鉤吻毒素乙、阿枯米丁、葫蔓藤甲、葫蔓藤乙、葫蔓藤丙、葫蔓藤丁、鉤吻素己、鉤吻素庚等多種新的氧化吲哚生物堿;福建產的鉤吻其根中又得到鉤吻素丑。除鉤吻素寅、鉤吻素卯、鉤吻素辰結構并未確定外,其余的結構都已經確定。研究表明國產鉤吻中所含生物堿以鉤吻毒素子在全鉤吻植株中含量最高,而鉤吻毒素己的毒性最強。國外鉤吻所含化學成分和國內產的鉤吻存在著一定的差別。
鉤吻毒素的毒性很大,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之一,動物鉤吻毒素中毒主要表現為心動過速,心力衰竭,肌肉癱瘓。據有關研究報道,口服鉤吻的莖葉10克或2-8克的根或鉤吻的嫩芽10-38個就可能引起中毒。
但是許多研究證明,小劑量鉤吻毒素用于畜禽卻有促進動物生長作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斷腸草”人誤食其葉者死,而羊食其大肥。《廣東中獸醫常用草藥》記載,“鉤吻可以治療牛羊的腸蟲”,可以健胃,殺蟲催肥。1984年吳得峰報道:鉤吻在東南沿海等地被群眾成為“豬人參”,將鉤吻之根葉曬干磨碎參入飼料中喂豬,可以促進豬只生長。《廣西中藥志》記載,鉤吻加入飼料中可以使豬只增加食欲。有人曾經實驗證明,鉤吻280克,硫磺100克,大葉桉100 克,藤茶150克,滑石100克,石膏120克,大蒜150克配成的添加劑,按0.4%的比例添加入豬飼料中,經過對比證明可以提高增重7.5%。 1994年劉道榮等用鉤吻添加于豬飼料中做實驗,把豬只分五組:對照組喂基礎日糧,另外四組分別為鉤吻生物堿針劑組(每天每頭豬只肌肉2ml,2.5mg 鉤吻堿/ml,相當于鉤吻生藥2.8克),鉤吻干粉一組(基礎日糧中每公斤添加40克鉤吻粉),鉤吻干粉二組(基礎日糧中添加20克鉤吻粉),鉤吻總堿組(基礎日糧中每公斤添加鉤吻總堿0.22克)實驗期60天,結果證明,鉤吻干粉一組比對照組多增重11.6公斤,比鉤吻干粉二組多增重2.4公斤。而鉤吻總堿組比鉤吻干粉一組及鉤吻針劑組增重明顯。在日增重上總堿組為0.87公斤,針劑組為0.78公斤,干粉一組為0.76公斤。
鉤吻對肉雞同樣也有增重作用,廣東農業科學院1984年經實驗在基礎日糧中添加2%的鉤吻添加劑喂食肉雞一個月可以提高增重10.4%飼料報酬提高10.9%節約飼料10%。另1983年梁潔榆報道說,肉雞日糧中添加0.2%的鉤吻食喂肉雞5-6周增重率提高12%,節省飼料10%,并且減少了死亡率。
鉤吻毒素的作用機理主要表現在抗炎癥、鎮痛,鎮靜抗應激方面,主要是人用醫藥領域研究的比較多些。其作用機理的研究也只是在小老鼠身上所做的。20世紀 70年代張昌織實驗證明,鉤吻毒素有顯著的鎮痛作用,其痛閾提高率高于除嗎啡以外的其他生物堿;具有加強催眠的作用;且鉤吻堿無明顯的耐藥性和成癮性。周名璐等用小鼠實驗表明鉤吻毒素能顯著減輕熱應激所造成的疼痛,提高小鼠的痛閾作用,并能增強戊巴比妥鈉的睡眠作用,及抑制小鼠的活動,其功效與用量成正相關,無累計毒性表現,尾靜脈注射的LD50為3.07mg/Kg,肌肉注射的LD50為3.60mg/Kg.。
增加動物食欲,鉤吻堿口服或注射對消化功能不僅沒有抑制還有增進食欲消化的功能,有人曾猜測鉤吻的增強動物免疫功能作用,與其能增加動物的食欲有關。
鉤吻毒素能提高動物的免疫功能。王友順等研究表明,鉤吻總堿有促進大鼠紅細胞生成,保護白細胞、白細胞功能,并能夠顯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指數和吞噬百分數。有人報道,當小鼠受到環磷酰胺的免疫抑制時,鉤吻能夠提高小鼠腹腔的巨噬細胞并能夠促進小鼠產生抗山羊紅細胞抗體。
鉤吻毒素對動物的造血功能具有保護作用,王坤等人用急性輻射研究鉤吻對小鼠的損傷保護作用,實驗證明,鉤吻對脾臟造血功能的影響是其對機體造血干/祖細胞有刺激增殖作用,因此對小鼠的生存具有保護作用而對骨髓的造血功能的保護作用及機理有待實驗進一步證實。
鉤吻,又名斷腸傘,野葛,葫蔓藤,大茶藤,屬于馬錢科植物,纏繞常綠藤本,主要分布于亞洲及北美地區,我國的兩廣,云貴,江浙,福建等地都有此植物分布,因為,此草入口即鉤人喉吻,故又被稱為,“鉤吻”。
到目前為止,鉤吻在人用醫藥方面的用途國內外已經進行了廣泛的研究。19世紀70年代,鉤吻首次被報道;1887年H Gerrad將其制成格林制劑。我國鉤吻的研究歷史更為悠久;20世紀30年代,我國學者先后對鉤吻生物學、化學、以及毒理、藥理進行了研究。植株中分離出的毒素即鉤吻毒素又叫鉤吻堿屬于吲哚堿類;生長于中國的鉤吻含有毒素17種單體,不同地方生長的鉤吻植株所含的生物堿也不盡相同,我國學者趙承嘏等首先從我國生長的鉤吻中分離出鉤吻素子、鉤吻素甲、鉤吻素寅、鉤吻素卯、鉤吻素辰、鉤吻素酉、鉤吻素丁、鉤吻素戊、等八種,后又在生長與廣西的鉤吻中提取出去甲基鉤吻毒素乙、阿枯米丁、葫蔓藤甲、葫蔓藤乙、葫蔓藤丙、葫蔓藤丁、鉤吻素己、鉤吻素庚等多種新的氧化吲哚生物堿;福建產的鉤吻其根中又得到鉤吻素丑。除鉤吻素寅、鉤吻素卯、鉤吻素辰結構并未確定外,其余的結構都已經確定。研究表明國產鉤吻中所含生物堿以鉤吻毒素子在全鉤吻植株中含量最高,而鉤吻毒素己的毒性最強。國外鉤吻所含化學成分和國內產的鉤吻存在著一定的差別。
鉤吻毒素的毒性很大,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之一,動物鉤吻毒素中毒主要表現為心動過速,心力衰竭,肌肉癱瘓。據有關研究報道,口服鉤吻的莖葉10克或2-8克的根或鉤吻的嫩芽10-38個就可能引起中毒。
但是許多研究證明,小劑量鉤吻毒素用于畜禽卻有促進動物生長作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斷腸草”人誤食其葉者死,而羊食其大肥。《廣東中獸醫常用草藥》記載,“鉤吻可以治療牛羊的腸蟲”,可以健胃,殺蟲催肥。1984年吳得峰報道:鉤吻在東南沿海等地被群眾成為“豬人參”,將鉤吻之根葉曬干磨碎參入飼料中喂豬,可以促進豬只生長。《廣西中藥志》記載,鉤吻加入飼料中可以使豬只增加食欲。有人曾經實驗證明,鉤吻280克,硫磺100克,大葉桉100 克,藤茶150克,滑石100克,石膏120克,大蒜150克配成的添加劑,按0.4%的比例添加入豬飼料中,經過對比證明可以提高增重7.5%。 1994年劉道榮等用鉤吻添加于豬飼料中做實驗,把豬只分五組:對照組喂基礎日糧,另外四組分別為鉤吻生物堿針劑組(每天每頭豬只肌肉2ml,2.5mg 鉤吻堿/ml,相當于鉤吻生藥2.8克),鉤吻干粉一組(基礎日糧中每公斤添加40克鉤吻粉),鉤吻干粉二組(基礎日糧中添加20克鉤吻粉),鉤吻總堿組(基礎日糧中每公斤添加鉤吻總堿0.22克)實驗期60天,結果證明,鉤吻干粉一組比對照組多增重11.6公斤,比鉤吻干粉二組多增重2.4公斤。而鉤吻總堿組比鉤吻干粉一組及鉤吻針劑組增重明顯。在日增重上總堿組為0.87公斤,針劑組為0.78公斤,干粉一組為0.76公斤。
鉤吻對肉雞同樣也有增重作用,廣東農業科學院1984年經實驗在基礎日糧中添加2%的鉤吻添加劑喂食肉雞一個月可以提高增重10.4%飼料報酬提高10.9%節約飼料10%。另1983年梁潔榆報道說,肉雞日糧中添加0.2%的鉤吻食喂肉雞5-6周增重率提高12%,節省飼料10%,并且減少了死亡率。
鉤吻毒素的作用機理主要表現在抗炎癥、鎮痛,鎮靜抗應激方面,主要是人用醫藥領域研究的比較多些。其作用機理的研究也只是在小老鼠身上所做的。20世紀 70年代張昌織實驗證明,鉤吻毒素有顯著的鎮痛作用,其痛閾提高率高于除嗎啡以外的其他生物堿;具有加強催眠的作用;且鉤吻堿無明顯的耐藥性和成癮性。周名璐等用小鼠實驗表明鉤吻毒素能顯著減輕熱應激所造成的疼痛,提高小鼠的痛閾作用,并能增強戊巴比妥鈉的睡眠作用,及抑制小鼠的活動,其功效與用量成正相關,無累計毒性表現,尾靜脈注射的LD50為3.07mg/Kg,肌肉注射的LD50為3.60mg/Kg.。
增加動物食欲,鉤吻堿口服或注射對消化功能不僅沒有抑制還有增進食欲消化的功能,有人曾猜測鉤吻的增強動物免疫功能作用,與其能增加動物的食欲有關。
鉤吻毒素能提高動物的免疫功能。王友順等研究表明,鉤吻總堿有促進大鼠紅細胞生成,保護白細胞、白細胞功能,并能夠顯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指數和吞噬百分數。有人報道,當小鼠受到環磷酰胺的免疫抑制時,鉤吻能夠提高小鼠腹腔的巨噬細胞并能夠促進小鼠產生抗山羊紅細胞抗體。
鉤吻毒素對動物的造血功能具有保護作用,王坤等人用急性輻射研究鉤吻對小鼠的損傷保護作用,實驗證明,鉤吻對脾臟造血功能的影響是其對機體造血干/祖細胞有刺激增殖作用,因此對小鼠的生存具有保護作用而對骨髓的造血功能的保護作用及機理有待實驗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