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初,人們發現青霉素殘渣喂豬,促進了豬的快速生長,又發現鏈霉素、地霉素、金霉素等對牛、豬、禽等均有促進生長發育和育肥作用。人們便不斷從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中找到許多有效的抗生素,并由此開發出半合成抗生素。1950年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首次批準抗生素用作飼料添加劑,此后,世界各國相繼進行抗生素的飼喂試驗,并用于畜牧生產。
不可否認,抗生素的應用曾給畜牧生產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飼用抗生素可抑制畜禽消化道內有害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減少體內營養消耗,節省維生素和蛋白質等,促進消化道內合成動物必需營養物質的有益菌群的生長、繁殖,使營養物質的合成增加,抑制或殺滅某些病原微生物,增強畜禽的抗病能力,防止疾病,使腸壁變薄,從而有利于營養成份的滲透與吸收,增進食欲,同時可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激素,促進發育。Studz(1983)報道添加桿菌肽鋅降低了腸內梭狀芽苞桿菌的數量,同時起了促生長作用。Defwang(1985)報道,抗生素在雞的體重和飼喂效果上的很大改善 Hathaway(1990)發現喂抗生素的豬其血清中含有一種能夠促進體外肌肉細胞繁殖分裂,并在體外條件下降低肌肉蛋白質的物質,該作用很可能源于一種抑制因子的減少或一種促生長因子的增多。Culotta等人(1994)報道,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亦可提高豬的瘦肉率。此外,.Roura等人發現喂抗生素的雞血流中細胞活素的含量降低,細胞活素是一種類激素化合物,具有刺激免疫功能的作用,長期與抗原接觸或長期刺激免疫系統可使養分的分配由于組織生長而轉向他用。但是,抗生素的應用在帶給人們極大利益的時候,它的負面效應也給人類帶來了越來越大的麻煩:1、濫用抗生素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2、長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畜禽機體的免疫力下降;3、長期使用抗生素可引起畜禽內源性感染;4、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在畜產品和環境中造成殘留。
這些問題對人類健康形成潛在的威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歐盟、日本發達國家相繼頒布了禁止和限制使用抗生素添加劑在飼料中的應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1997年10月的專題會議上發出了警告:包括沙門氏菌在內的四種細菌的抗菌性系已從動物傳給了人類,人類正面臨著受到不會對抗生素治病產生反應的感染危險,呼吁對畜禽慎用抗生素。南京農業大學薛恒平教授曾著文對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作了詳細論述,并嚴肅地提出了“在飼料添加劑中不使用醫用抗生素等抗菌藥物,無論從近期還是長遠利益來看,均是勢在必行,任重道遠,盼我國有關決策部門,早日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和措施。”
令人可喜的是,浙江大學詹勇等人在國家科委的資助下,經過近10年潛心研究試驗,終于成功研制出新型綠色飼料添加劑糖萜素。該產品的開發應用將對飼料工業帶來極大的影響,也將造福于人類。
一、當前國內外研究現狀
1、糖萜素的理化性質
糖萜素(Saccharicter-penin)是由糖類(≥30%),配糖體(≥30%)和有機酸組成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質。是從山茶屬植物種子餅粕中提取的三萜皂苷類與糖類的混合物,是一種棕黃色、無灰微細狀結晶。它不溶于乙醚、氯仿、丙酮、苯、石油醚等溶劑,可溶于溫水、二硫化碳、醋酸乙酯,易溶于含水甲醇、含水乙醇、正丁醇以及冰醋酸。糖萜素分別與醋酸酐、鉬酸銨、三氯化鐵、香莢蘭素起化學呈色反應。
2、糖萜素的生物活性與藥理作用
2.1糖萜素明顯提高動物機體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和抗病抗應激作用。研究結果表明:糖萜素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正常動物機體免疫功能和提高發病雞免疫功能,而且對調節神經免疫,抗病毒功能有顯著效果。糖萜素明顯提高(p<0.05)淋巴細胞轉化率(44.69 %~54.07 %)、白細胞介素-2活性(32.70 %~66.09 %)、lgG含量(83.70 %~115.40 %)、ACTH(36.44 %~122.79 %)和紅細胞C3b受體花環率(21.70%);具有抗應激、抗誘變和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實驗結果表明:肉雞1~21日齡在正常的育雛環境下生長,喂以糖萜素生產性能略優于或近似于抗生素組,該結果與糖萜素其他飼養試驗結果相符。肉雞22~42日齡,在中等應激環境中生長,糖萜素組1(500 mg/kg)和糖萜素組2(1000 mg/kg)比抗生素組成活率分別提高3.2 %和4.2 %。表明糖萜素具有較強抗應激作用,而且濃度高效果較好。
2.2糖萜素具有明顯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功能。糖萜素對自由基清除效率隨濃度增加而提高,糖萜素(1240 mg/mL)對O-2清除率為94.40 %(p<0.01)、-.OH清除率為92.74 %(p<0.01)。
糖萜素明顯降低(p<0.01)飼料酸值(38.79 %)和過氧化值(31.28),對飼料中VA和粗脂肪具有明顯(p<0.05)抗氧化作用。
2.3糖萜素具有明顯調節cAMP/cGMP 系統功能,促進蛋白質合成和消化酶活性。糖萜素在正常條件下顯著提高(p<0.01)肉雞血液中cAMP和cGMP含量,cAMP/cGMP比值(λ)為15.46;法氏囊病毒感染后cAMP含量降低278.43 % (p<0.01),λ為0.437。糖萜素明顯提高(p<0.05)血清總蛋白含量(12.93 %)和小腸內消化酶(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
3、糖萜素飼料添加劑毒理試驗
3.1急性毒性:小鼠LD50=2378.48 mg/kg,大鼠LD50=3921.93mg/kg。
3.2小鼠蓄積毒性:K值6.6373,屬弱蓄積毒。
3.3致突變試驗:小鼠微核、精子畸變和Ames試驗為陰性。
3.4致畸試驗:亞慢性試驗證明無致畸性。
毒理學試驗證明:糖萜素使用安全。
4、糖萜素的作用機理
糖萜素的有效成分是寡糖和三萜皂甙類。
4.1糖萜素中寡糖的作用
寡糖不能被動物腸道內的消化酶所消化,只能選擇性的被對機體有利的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微生物利用,而不能被對機體有害的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微生物利用(Kohmoto等,1991),這樣就使腸道內有益菌大量增殖,而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能夠產生乳酸、醋酸、丁酸、丙酸等,這樣就使腸道內pH值降低,改善了腸道健康,增加鈣、鎂、鐵、銅等離子的溶解度,促進了它們的吸收;腸道pH值的降低也促進胃腸蠕動、增進食欲、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提高飼料利用率的功能;pH值降低還使不耐酸的有害菌群的繁殖得到抑制,從而改善了腸道環境,腸道內有益菌的大量增殖,其中雙歧桿菌對動物機體有很強的免疫作用。雙歧桿菌的細胞壁含有大量的肽聚糖和磷壁酸物質,具有很強的生物活性,能激活腹腔巨噬細胞、NK細胞和淋巴細胞因子殺傷細胞的活性;雙歧桿菌也可作為一種免疫佐劑,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和減慢抗原的釋放、延長抗原的作用時間;雙歧桿菌還能與癌細胞結合,具有抗腫瘤作用、消除自由基和提高SOD活性。以上機制使機體的免疫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4.2糖萜素中三萜皂甙的作用
近年來研究結果表明皂甙在養禽業上,能減少雞舍空氣中的氨濃度,提高產蛋率(Rowland等,1976);提高日增重(Johnston等,1981)和飼料利用率(Johnston等,1982)。更重要的是抑制尿酶,減少腹水癥引發的死亡率(Anthony等,1994)。在反芻動物中有效地增加菌體蛋白的合成,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長,減慢氨的釋放和甲烷氣體生成量(Wallace等,1994;Harinder等,1998),減少胃腸膨氣的發生(Wilson等,1998),抗突變(Fukuin等,1997) 。三萜皂甙類可刺激雌性動物的卵巢,使其產卵增多,從而提高了產蛋率。還具有刺激機體免疫系統,三萜皂甙類中的CN3是蛋白質合成的促進因子。三萜皂甙類有精神安定、放松肌肉和降溫的作用。還具有抗癌、抗腫瘤作用,可抑制癌細胞的增長,對消化系統尤其是胃癌效果明顯。
二、糖萜素在生產中的應用
1、糖萜素對肉雞生產性能的影響
浙江大學課題攻關組在浙江、山東等地對四批8302羽肉雞使用糖萜素與土霉素、桿菌肽鋅、痢特靈、莫能霉素等抗生素對照,結果表明,成活率:糖萜素組高于抗生素組3.26%;日增重:糖萜素組高于抗生素1.30%;料肉比:糖萜素低于抗生素組3.15%。馬玉勝、廖厚祥等也報道在肉仔雞日糧中添加飼喂適量的糖萜素添加劑,對降低肉仔雞的死亡率,提高肉仔雞的日增重、飼料轉化率及經濟效益等都具有良好效果。
2、對蛋禽生產性能的影響
對伊莎褐商品蛋雞飼喂試驗證明,產蛋率提高6.3%,料肉比降低2.5%。紹興麻鴨,產蛋率提高達12.36~12.51%,料蛋比降低達5.42%~8.67% 。
對艾維茵父母代種雞飼喂表明,育成期死亡率降低2.1%,產蛋率提高2.6%,同時,產蛋高峰期延長4周,受精率5.8%提高,健雛率提高3.1%,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林元銀報道在有八周熱應激期的蛋雞試驗中,試驗期試驗組死亡率(6.71%)比對照組(7.94%)降低15.5%(p<0.01);熱應激期間試驗組死亡率(1.91%)比對照組(2.45%)降低22%(p<0.01)。熱應激期間試驗組產蛋率(80.33%)比對照組(77.59%)提高2.71%,產蛋重(9229.3kg)比對照組(9054.7kg)增加174.6kg,耗料(22827kg)比對照組(23112kg)減少285kg。結果顯示,使用糖萜素飼料添加劑可以明顯提高蛋雞產蛋期的經濟效益,特別是在熱應激時使用效果更加明顯。
3.對豬生產性能的作用
五批次300頭斷奶仔豬飼養試驗,使用糖萜素500mg/kg,與喹乙醇,金霉素,桿菌肽鋅,阿散酸,土霉素等抗生素對照,結果表明:日增重提高7.32%,料肉比降低5.67%,平均每頭仔豬增收7.86元。對200頭生長肥育豬飼喂表明,添加200~300mg/kg,具有較好的促生長,提高飼料利用率和降低飼料成本的效果。在京郊順義某豬場大面積使用糖萜素,在防病促生長,抗熱應激方面都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同時,因為無藥殘,豬肉綠色安全。
楊興武、鄭葵報道,用糖萜素取代喹乙醇、桿菌肽鋅等常規藥物飼料添加劑,通過三批仔豬對比飼養,試驗表明,日增重糖萜素組比金霉素組提高,料肉比降低;比喹乙醇組和桿菌肽鋅組日增重分別提高,料肉比分別下降和。說明糖萜素的促生長作用與飼料利用率都優于其它試驗組,并且都沒有發生仔豬下痢,表明糖萜素可替代仔鍺飼料中的抗菌促生長藥物。
劉永和等試驗表明,日齡的仔豬在同等飼養條件 下,糖萜素組比抗生素對照組效果好,日增重快。飼料報酬高,差異顯著。劉長忠等報道,在糖萜素與土霉素對哺乳仔豬生長性能影響的比較試驗中發現,糖萜素可以替代土霉素。
4.對肉鴨生產性能的影響。
在杭州,進行了600萬只肉鴨試驗,結果同樣表明,添加糖萜素后成活率,日增重,與飼料報酬均優于對照組.
此外,袁愛琴報道,糖萜素對提高肉用種雞的生產性能具有明顯效果,雖然試驗種雞已處產蛋高峰后期,但產蛋率、受精率等反有一定回升。石傳林等報道,夏季在種雞日糧中加喂糖萜素,能提高產蛋性能,降低飼料消耗,同時對提高種蛋受精率和孵化率有一定作用。
三、發展前景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動物食品的需求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藥物的殘留提出更加嚴格的限制。我國前幾年肉雞、肉豬出口曾因藥物殘留而受到很大的經濟損失和造成今后出口困難。人們對生活質量和健康的重視,要求更多更好的綠色食品供應市場。糖萜素在飼料添加劑中的推廣和應用無疑會給人類帶來福音。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目前抗生素的霸主地位仍很牢固,在我國畜牧業發展的現狀下,糖萜素要完全取代飼料中的抗生素是不現實的。長期以來,人們已經習慣于使用抗生素產品作為動物疾病防治和生長促進物質,抗生素退出畜牧業生產還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且廣大養殖戶對糖萜素作為飼料添加劑的認識尚不充分;再者,糖萜素系統化生產過程還需進一步完善,其使用范圍和效果也需要進一步試驗驗證。
不可否認,抗生素的應用曾給畜牧生產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飼用抗生素可抑制畜禽消化道內有害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減少體內營養消耗,節省維生素和蛋白質等,促進消化道內合成動物必需營養物質的有益菌群的生長、繁殖,使營養物質的合成增加,抑制或殺滅某些病原微生物,增強畜禽的抗病能力,防止疾病,使腸壁變薄,從而有利于營養成份的滲透與吸收,增進食欲,同時可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激素,促進發育。Studz(1983)報道添加桿菌肽鋅降低了腸內梭狀芽苞桿菌的數量,同時起了促生長作用。Defwang(1985)報道,抗生素在雞的體重和飼喂效果上的很大改善 Hathaway(1990)發現喂抗生素的豬其血清中含有一種能夠促進體外肌肉細胞繁殖分裂,并在體外條件下降低肌肉蛋白質的物質,該作用很可能源于一種抑制因子的減少或一種促生長因子的增多。Culotta等人(1994)報道,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亦可提高豬的瘦肉率。此外,.Roura等人發現喂抗生素的雞血流中細胞活素的含量降低,細胞活素是一種類激素化合物,具有刺激免疫功能的作用,長期與抗原接觸或長期刺激免疫系統可使養分的分配由于組織生長而轉向他用。但是,抗生素的應用在帶給人們極大利益的時候,它的負面效應也給人類帶來了越來越大的麻煩:1、濫用抗生素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2、長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畜禽機體的免疫力下降;3、長期使用抗生素可引起畜禽內源性感染;4、長期使用抗生素會在畜產品和環境中造成殘留。
這些問題對人類健康形成潛在的威脅,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歐盟、日本發達國家相繼頒布了禁止和限制使用抗生素添加劑在飼料中的應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1997年10月的專題會議上發出了警告:包括沙門氏菌在內的四種細菌的抗菌性系已從動物傳給了人類,人類正面臨著受到不會對抗生素治病產生反應的感染危險,呼吁對畜禽慎用抗生素。南京農業大學薛恒平教授曾著文對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作了詳細論述,并嚴肅地提出了“在飼料添加劑中不使用醫用抗生素等抗菌藥物,無論從近期還是長遠利益來看,均是勢在必行,任重道遠,盼我國有關決策部門,早日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和措施。”
令人可喜的是,浙江大學詹勇等人在國家科委的資助下,經過近10年潛心研究試驗,終于成功研制出新型綠色飼料添加劑糖萜素。該產品的開發應用將對飼料工業帶來極大的影響,也將造福于人類。
一、當前國內外研究現狀
1、糖萜素的理化性質
糖萜素(Saccharicter-penin)是由糖類(≥30%),配糖體(≥30%)和有機酸組成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質。是從山茶屬植物種子餅粕中提取的三萜皂苷類與糖類的混合物,是一種棕黃色、無灰微細狀結晶。它不溶于乙醚、氯仿、丙酮、苯、石油醚等溶劑,可溶于溫水、二硫化碳、醋酸乙酯,易溶于含水甲醇、含水乙醇、正丁醇以及冰醋酸。糖萜素分別與醋酸酐、鉬酸銨、三氯化鐵、香莢蘭素起化學呈色反應。
2、糖萜素的生物活性與藥理作用
2.1糖萜素明顯提高動物機體神經內分泌免疫功能和抗病抗應激作用。研究結果表明:糖萜素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正常動物機體免疫功能和提高發病雞免疫功能,而且對調節神經免疫,抗病毒功能有顯著效果。糖萜素明顯提高(p<0.05)淋巴細胞轉化率(44.69 %~54.07 %)、白細胞介素-2活性(32.70 %~66.09 %)、lgG含量(83.70 %~115.40 %)、ACTH(36.44 %~122.79 %)和紅細胞C3b受體花環率(21.70%);具有抗應激、抗誘變和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實驗結果表明:肉雞1~21日齡在正常的育雛環境下生長,喂以糖萜素生產性能略優于或近似于抗生素組,該結果與糖萜素其他飼養試驗結果相符。肉雞22~42日齡,在中等應激環境中生長,糖萜素組1(500 mg/kg)和糖萜素組2(1000 mg/kg)比抗生素組成活率分別提高3.2 %和4.2 %。表明糖萜素具有較強抗應激作用,而且濃度高效果較好。
2.2糖萜素具有明顯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功能。糖萜素對自由基清除效率隨濃度增加而提高,糖萜素(1240 mg/mL)對O-2清除率為94.40 %(p<0.01)、-.OH清除率為92.74 %(p<0.01)。
糖萜素明顯降低(p<0.01)飼料酸值(38.79 %)和過氧化值(31.28),對飼料中VA和粗脂肪具有明顯(p<0.05)抗氧化作用。
2.3糖萜素具有明顯調節cAMP/cGMP 系統功能,促進蛋白質合成和消化酶活性。糖萜素在正常條件下顯著提高(p<0.01)肉雞血液中cAMP和cGMP含量,cAMP/cGMP比值(λ)為15.46;法氏囊病毒感染后cAMP含量降低278.43 % (p<0.01),λ為0.437。糖萜素明顯提高(p<0.05)血清總蛋白含量(12.93 %)和小腸內消化酶(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
3、糖萜素飼料添加劑毒理試驗
3.1急性毒性:小鼠LD50=2378.48 mg/kg,大鼠LD50=3921.93mg/kg。
3.2小鼠蓄積毒性:K值6.6373,屬弱蓄積毒。
3.3致突變試驗:小鼠微核、精子畸變和Ames試驗為陰性。
3.4致畸試驗:亞慢性試驗證明無致畸性。
毒理學試驗證明:糖萜素使用安全。
4、糖萜素的作用機理
糖萜素的有效成分是寡糖和三萜皂甙類。
4.1糖萜素中寡糖的作用
寡糖不能被動物腸道內的消化酶所消化,只能選擇性的被對機體有利的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微生物利用,而不能被對機體有害的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微生物利用(Kohmoto等,1991),這樣就使腸道內有益菌大量增殖,而雙歧桿菌、乳酸桿菌能夠產生乳酸、醋酸、丁酸、丙酸等,這樣就使腸道內pH值降低,改善了腸道健康,增加鈣、鎂、鐵、銅等離子的溶解度,促進了它們的吸收;腸道pH值的降低也促進胃腸蠕動、增進食欲、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和提高飼料利用率的功能;pH值降低還使不耐酸的有害菌群的繁殖得到抑制,從而改善了腸道環境,腸道內有益菌的大量增殖,其中雙歧桿菌對動物機體有很強的免疫作用。雙歧桿菌的細胞壁含有大量的肽聚糖和磷壁酸物質,具有很強的生物活性,能激活腹腔巨噬細胞、NK細胞和淋巴細胞因子殺傷細胞的活性;雙歧桿菌也可作為一種免疫佐劑,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和減慢抗原的釋放、延長抗原的作用時間;雙歧桿菌還能與癌細胞結合,具有抗腫瘤作用、消除自由基和提高SOD活性。以上機制使機體的免疫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4.2糖萜素中三萜皂甙的作用
近年來研究結果表明皂甙在養禽業上,能減少雞舍空氣中的氨濃度,提高產蛋率(Rowland等,1976);提高日增重(Johnston等,1981)和飼料利用率(Johnston等,1982)。更重要的是抑制尿酶,減少腹水癥引發的死亡率(Anthony等,1994)。在反芻動物中有效地增加菌體蛋白的合成,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長,減慢氨的釋放和甲烷氣體生成量(Wallace等,1994;Harinder等,1998),減少胃腸膨氣的發生(Wilson等,1998),抗突變(Fukuin等,1997) 。三萜皂甙類可刺激雌性動物的卵巢,使其產卵增多,從而提高了產蛋率。還具有刺激機體免疫系統,三萜皂甙類中的CN3是蛋白質合成的促進因子。三萜皂甙類有精神安定、放松肌肉和降溫的作用。還具有抗癌、抗腫瘤作用,可抑制癌細胞的增長,對消化系統尤其是胃癌效果明顯。
二、糖萜素在生產中的應用
1、糖萜素對肉雞生產性能的影響
浙江大學課題攻關組在浙江、山東等地對四批8302羽肉雞使用糖萜素與土霉素、桿菌肽鋅、痢特靈、莫能霉素等抗生素對照,結果表明,成活率:糖萜素組高于抗生素組3.26%;日增重:糖萜素組高于抗生素1.30%;料肉比:糖萜素低于抗生素組3.15%。馬玉勝、廖厚祥等也報道在肉仔雞日糧中添加飼喂適量的糖萜素添加劑,對降低肉仔雞的死亡率,提高肉仔雞的日增重、飼料轉化率及經濟效益等都具有良好效果。
2、對蛋禽生產性能的影響
對伊莎褐商品蛋雞飼喂試驗證明,產蛋率提高6.3%,料肉比降低2.5%。紹興麻鴨,產蛋率提高達12.36~12.51%,料蛋比降低達5.42%~8.67% 。
對艾維茵父母代種雞飼喂表明,育成期死亡率降低2.1%,產蛋率提高2.6%,同時,產蛋高峰期延長4周,受精率5.8%提高,健雛率提高3.1%,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林元銀報道在有八周熱應激期的蛋雞試驗中,試驗期試驗組死亡率(6.71%)比對照組(7.94%)降低15.5%(p<0.01);熱應激期間試驗組死亡率(1.91%)比對照組(2.45%)降低22%(p<0.01)。熱應激期間試驗組產蛋率(80.33%)比對照組(77.59%)提高2.71%,產蛋重(9229.3kg)比對照組(9054.7kg)增加174.6kg,耗料(22827kg)比對照組(23112kg)減少285kg。結果顯示,使用糖萜素飼料添加劑可以明顯提高蛋雞產蛋期的經濟效益,特別是在熱應激時使用效果更加明顯。
3.對豬生產性能的作用
五批次300頭斷奶仔豬飼養試驗,使用糖萜素500mg/kg,與喹乙醇,金霉素,桿菌肽鋅,阿散酸,土霉素等抗生素對照,結果表明:日增重提高7.32%,料肉比降低5.67%,平均每頭仔豬增收7.86元。對200頭生長肥育豬飼喂表明,添加200~300mg/kg,具有較好的促生長,提高飼料利用率和降低飼料成本的效果。在京郊順義某豬場大面積使用糖萜素,在防病促生長,抗熱應激方面都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同時,因為無藥殘,豬肉綠色安全。
楊興武、鄭葵報道,用糖萜素取代喹乙醇、桿菌肽鋅等常規藥物飼料添加劑,通過三批仔豬對比飼養,試驗表明,日增重糖萜素組比金霉素組提高,料肉比降低;比喹乙醇組和桿菌肽鋅組日增重分別提高,料肉比分別下降和。說明糖萜素的促生長作用與飼料利用率都優于其它試驗組,并且都沒有發生仔豬下痢,表明糖萜素可替代仔鍺飼料中的抗菌促生長藥物。
劉永和等試驗表明,日齡的仔豬在同等飼養條件 下,糖萜素組比抗生素對照組效果好,日增重快。飼料報酬高,差異顯著。劉長忠等報道,在糖萜素與土霉素對哺乳仔豬生長性能影響的比較試驗中發現,糖萜素可以替代土霉素。
4.對肉鴨生產性能的影響。
在杭州,進行了600萬只肉鴨試驗,結果同樣表明,添加糖萜素后成活率,日增重,與飼料報酬均優于對照組.
此外,袁愛琴報道,糖萜素對提高肉用種雞的生產性能具有明顯效果,雖然試驗種雞已處產蛋高峰后期,但產蛋率、受精率等反有一定回升。石傳林等報道,夏季在種雞日糧中加喂糖萜素,能提高產蛋性能,降低飼料消耗,同時對提高種蛋受精率和孵化率有一定作用。
三、發展前景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動物食品的需求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藥物的殘留提出更加嚴格的限制。我國前幾年肉雞、肉豬出口曾因藥物殘留而受到很大的經濟損失和造成今后出口困難。人們對生活質量和健康的重視,要求更多更好的綠色食品供應市場。糖萜素在飼料添加劑中的推廣和應用無疑會給人類帶來福音。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目前抗生素的霸主地位仍很牢固,在我國畜牧業發展的現狀下,糖萜素要完全取代飼料中的抗生素是不現實的。長期以來,人們已經習慣于使用抗生素產品作為動物疾病防治和生長促進物質,抗生素退出畜牧業生產還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且廣大養殖戶對糖萜素作為飼料添加劑的認識尚不充分;再者,糖萜素系統化生產過程還需進一步完善,其使用范圍和效果也需要進一步試驗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