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級DL-蛋氨酸標準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飼料級DL-蛋氨酸產品的要求、試驗方法、標志、包裝、貯存及運輸。
本標準適用于以甲硫基丙醛、氰化物、硫酸及氫氧化鈉為主要原料生產的飼料級DL-蛋氨酸。
化學分子式:CH3S-CH2-CH2-CH(NH2)-COOH
相對分子質量:149.2(按1995年國際相對原子量)
化學名稱:2-氨基-4甲硫基丁酸
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 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01-1988 化學試劑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標準溶液的制備
GB/T 602-1988 化學試劑 雜質測定用標準溶液的制備
GB/T 603-1988 化學試劑 試驗方法中所用制劑和制品的制備
GB/T 1250-1989 極限數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6678-1986 化工產品采樣總則
GB/T 6682-1992 分析實驗室用水規格和試驗方法(eqv ISO 3696:1987)
GB 10648-1993 飼料標簽
3 要求
3.1 外觀
白色或淺灰色結晶或粉末狀結晶。
3.2 DL-蛋氨酸鑒別試驗
3.2.1 本品微溶于水,溶于稀鹽酸及氫氧化鈉溶液。無旋光性。
3.3.2 硫酸銅試驗
稱職試樣25mg,加1mL飽和無水硫酸銅硫酸溶液,液體呈黃色。
3.2.3 亞硝基鐵氰化鈉試驗
稱取試樣5mg,加2mL氫氧化鈉溶液(1+5),振蕩混勻,加0.3mL亞硝基鐵氰化鈉溶液(1+10),充分搖勻,在35-40℃下放置10min,冷卻,加入10mL鹽酸溶液(1+10),搖勻,溶液呈赤色。
3.3 理化指標應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項 目 指標要求(%)
DL-蛋氨酸 ≥ 98.5
干燥失重 ≤ 0.5
氯化物(以NaDl計) ≤ 0.2
重金屬(以Pb計) ≤ 0.002
砷(以As計) ≤ 0.0002
4 試驗方法
本標準所用試劑和水,在沒有注明其他要求時,均指分析純試劑和符合GB/T 6682中規定的三級水。
試驗中所用標準溶液、制劑及制品,在沒有注明其他規定時,均按GB/T 601、GB/T 602和GB/T 603之規定制備。
安全提示:本標準試驗操作中需使用一些強酸,使用時須小心謹慎,避免濺到皮膚上。在使用揮發性試劑時,需在通風櫥中進行。
4.1 DL-蛋氨酸含量的測定
4.1.1 方法提要
在中性介質中準確加入過量的碘溶液,將兩個碘原子加到蛋氨酸的硫原子上,過量的碘溶液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回滴。
4.1.2 試劑和材料
4.1.2.1 磷酸氫二鉀溶液:500g/L。
4.1.2.2 磷酸二氫鉀溶液:200g/L。
4.1.2.3 碘化鉀溶液:200g/L。
4.1.2.4 碘溶液:c(1/2 I2)約0.1mol/L。
4.1.2.5 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c(Na2S2O3)約0.100 0mol/L。
4.1.2.6 淀粉溶液:10g/L。
4.1.3 分析步驟
稱取試樣0.23~0.25g(精確至0.0002g)移入500mL碘量瓶中,加入70mL無離子水,然后分別加入4.1.2中的下列試劑:10mL磷酸氫二鉀溶液、10mL碘量二氫鉀溶液、10mL碘化鉀溶液,待全部溶解后準確加入50.00mL碘溶液(4.1.2.4),蓋上瓶蓋,水封,充分搖勻,于暗處放置30min,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4.1.2.5)滴定過量的碘,近終點時加入1mL淀粉批示劑,滴定至無色并保持30s為終點,同時做空白試驗。
4.1.4 分析結果的表述
以質量分數表示的蛋氨酸含量(X1)按式(1)計算:(略)
式中:c-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的實際濃度,mol/L;
V-滴定試樣時消耗的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V0-空白消耗的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m-試樣的質量,g;
0.0746-與1.00mL硫代硫酸鈉標準滴定溶液[c(Na2S2O3)=1.000mol/L]相當的,以克表示的DL-蛋氨酸的質量。
所得結果應表示至一位小數。
4.1.5 允許差
取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測定結果,兩次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得大于0.1%。
4.2 干燥失重的測定
4.2.1 方法提要
試樣在(105±2)℃烘箱中干燥3h,冷卻后稱重。
4.2.2 分析步驟
準確稱量干燥稱量瓶質量(m1),加入約10g試樣,再稱量(m2)(精確至0.0002g),將稱量瓶置于105℃烘干箱中,干燥3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稱量(m3)(精確至0.0002g)。
4.2.3 分析結果表述
以質量分數表示的干燥失重(X2)按式(2)計算:(略)
式中:m1-稱量瓶質量,g;
m2-干燥前稱量瓶和試樣質量,g;
m3-干燥后稱量瓶和試樣質量,g。
4.2.4 允許差
取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測定結果,兩次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大于0.1%。
4.3 氯化物含量的測定(以氯化鈉計)
4.3.1 方法提要
試樣溶解后,加硝酸及硝酸銀與氯離子反應生成氯化銀渾濁液,與標準色相比較,并計算出氯含量。
4.3.2 試劑與材料
4.3.2.1 硝酸銀溶液:c(AgNO3)約0.1mol/L。
4.3.2.2 硝酸溶液:1+8。
4.3.2.3 氯化鈉溶液:1mg/mL。
4.3.3 分析步驟
4.3.3.1 標準比對溶液的制備:于50mL比色管中,加40mL水,加入2.0mL氯化鈉溶液(4.3.2.3),1mL硝酸溶液(4.3.2.2)和1mL硝酸銀溶液(4.3.2.1)混勻,稀釋至50mL,搖勻。
4.3.3.2 試樣溶液的制備:準確稱取1.000 0g試樣(精確至0.000 2g),放于50mL比色管中,加約40mL水,緩慢加熱,溶解試樣,冷卻,加1mL硝酸溶液(4.3.2.2)和1mL硝酸銀溶液(4.3.2.1),稀釋至50mL。
4.3.3.3 測定:將制備的試樣與標準比對溶液進行比較,試樣濁度下深于標準比對液濁度為合格。
注:若試樣溶液帶有顏色,影響比濁,可采用下述方法操作:準確稱取3個1.000 0g試樣(精確至0.000 2g),編號為A、B、C,分別用25mL水溶解,然后加10mL硝酸溶液(4.3.2.2),于A中加1mL硝酸銀溶液(4.3.2.1),搖勻,放置5min作為比對液,將A、B、C均過濾至濾液澄清,分別移入3個50mL比色管中,于A中加2.0mL氯化鈉溶液(4.3.2.3),B、C中分別加入1mL硝酸銀溶液(4.3.2.1),稀釋至刻度,搖勻,進行濁度比較。
4.4 重金屬(以Pb計)的測定
4.4.1 方法提要
用鹽酸回收灼燒殘渣,重金屬與硫代乙酰胺生成棕色硫化物,與同等條件下的參比液比色。
4.4.2 試劑和材料
4.4.2.1 硝酸。
4.4.2.2 鹽酸:1+1溶液。
4.4.2.3 硫酸。
4.4.2.4 酚酞:1%醇溶液。
4.4.2.5 氨水:c(NH3·H2O)約2mol/L溶液。
4.4.2.6 甲酸緩沖溶液(pH=3.7~3.8):300mL無離子水,180mL甲酸,100g氯化銨,250mL氨水。混勻后稀釋至1000mL。
4.4.2.7 硫代乙酰胺溶液:由下述三種溶液混合而成。
1)pH=5的水合肼溶液100mL:稱取5.76g85%的水合肼,溶于80mL水中,在pH計上用濃鹽酸中和(約用8.5mL),使pH=5,再用水稀釋至刻度。
2)7.5%的硫代乙酰胺水溶液100mL。
3)pH=4.5緩沖溶液200mL:稱取1.14g純乙酸鈉和1.56g乙酸,加200mL水,混勻。
上述三種溶液混合后透明度良好,放置5h后才能使用。
4.4.2.8 鉛標準溶液:0.1mg/mL溶液。
4.4.2.9 鉛標準溶液:10µg/mL溶液,使用前用4.4.2.8稀釋10倍。
4.4.3 分析步驟
在瓷坩堝中稱取1.000 0g試樣試樣(精確至0.000 2g),用適量硝酸潤濕后置于電熱板上小心加熱,直至完全炭化,冷卻后加2mL硝酸及5滴硫酸,繼續徐徐加熱至白煙消失,移入500-600℃的馬弗爐中灼燒1h,冷卻后加4mL鹽酸(4.4.2.2),加蓋,于電熱板上加熱溶解,去蓋,使其干燥,加2滴鹽酸(4.4.2.2)和10mL50-100℃的熱水,再加熱2min,冷卻,然后定量地移入25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混勻為溶液A。
4.4.4 測定
在比色管中加10mL溶液A,以酚酞(4.4.2.4)為指示劑,用氨水(4.4.2.5)中和,加5mL甲酸緩沖溶液(4.4.2.6)和5mL硫代乙酰胺溶液(4.4.2.7)混勻。此溶液的棕色不得深于同體積含規定量鉛的標準參比液的色度。
4.5 砷的測定
4.5.1 方法提要
在酸性介質中,金屬鋅將試樣中砷還原為砷化氫,砷化氫與同溴化汞浸泡過的濾紙反應生成紅棕色砷斑,與標準色斑比較。
4.5.2 儀器
定砷儀
4.5.3 試劑
4.5.3.1 無砷鋅粒。
4.5.3.2 硫酸溶液:c(H2SO4)約5mol/L。
4.5.3.3 碘化鉀溶液:c(KI)約1mol/L。
4.5.3.4 氯化亞錫溶液:約400g/L。
4.5.3.5 溴化汞試紙:按GB/T603制備。
4.5.3.6 砷標準溶液:0.1mg/mL溶液。
4.5.3.7 砷標準溶液:1.0µg/mL溶液。
吸取砷標準溶液(4.5.3.6)10mL于1L容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此液使用時配制。
4.5.3.8 乙酸鉛棉花。
4.5.4 分析步驟
準確稱取1.000 0g試樣(精確至0.000 2g)于100mL磨口三角瓶中,同時做砷標準色班。往三角瓶中依次加入10mL水,20mL硫酸溶液(4.5.3.2),5mL碘化鉀溶液(4.5.3.3),2mL氯化錫溶液(4.5.3.4),加水將各三角瓶溶液調到40mL混勻。將沃化汞試紙預先固定在定砷儀上。反應1h,并不斷搖動瓶子,反應后取出溴化汞試紙與標準色斑比較。
標準是用移液管移取2.0mL砷標準溶液(4.5.3.7),以下操作與試樣同時同樣處理。
注:1 每次測定后儀器必須清洗。
2 每次測定必須更換乙酸鉛脫脂棉。
3 若將試紙沾上100g/L的碘化鉀溶液,可以提高反應的靈敏度。
5 檢驗規則
5.1 飼料級DL-蛋氨酸由質量檢驗部門進行取樣檢驗。
5.2 生產廠方保證所有出廠的DL-蛋氨酸都符合標準的要求,并附有一定格式的質量證明書。
5.3 使用單位有權按照本標準的驗收規則和試驗方法對所有收到的DL-蛋氨酸進行驗收。
5.4 每批產品的重量規定不得超過50t。
5.5 取樣袋數按GB/T6678-1986中6.6規定的采樣單元數。
5.6 取樣時,將取樣器插入料層濃度的四分之三處,將取得的樣品混勻,用四分法縮分約500g樣品,分裝于兩個干燥、清潔、帶磨口塞的瓶中,瓶上粘貼標簽,注明生產廠名稱、產品名稱、生產日期、批次,一瓶用于檢驗,一瓶保存備用。
5.7 如果檢驗結果有一項指標不符合本標準要求,應重新取樣,取樣袋數加倍,如果檢驗結果仍不符合本標準要求時,則整批產品為不合格品。
5.8 當供需雙方對產品質量發生異議時,應按照《全國產品質量仲裁檢驗暫行辦法》的規定進行仲裁。
5.9 本標準數據處理按GB/T1250,采用修約值比較法。
6 標簽、包裝、運輸、貯存
6.1 采用袋裝,包裝袋分三層,外層為聚乙烯復合布,中層為牛皮紙,內層為低密度聚乙烯薄膜或無毒氯乙烯薄膜。
6.2 采用符合GB 10648規定的標簽,標明生產廠名稱、產品名稱、批號、凈重、商標,以及生產許可證編號和銷售許可證編號等。
6.3 貯存:應貯存在干燥、清潔的室內倉庫里,避免雨淋和受潮,不得與有毒物品混存。
6.4 在干燥陰涼的儲存條件下,在原包裝中可以保質3年。
6.5 運輸:應使用帶篷的或有遮蓋物的車輛運輸,運輸過程中防止雨淋和受潮,嚴禁與有毒品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