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是以奶牛為主的典型畜牧大市,素有全國奶牛之鄉稱號。奶牛生產一直是支撐市域經濟發展,農民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年初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總體工作要求,太平莊鎮堅持把青貯玉米飼料生產作為畜牧工作的重點來抓,既有利于推廣奶牛舍飼,解決草畜之間的矛盾,又為奶牛提供了充足的青綠多汁飼料,從而增加了產奶量,提高了奶農的經濟效益,在具體工作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在工作做法上,突出一個“早”字。他們始終堅持“青貯就是奶”的思想,合理確定糧、經、飼比例,向生態型畜牧業發展。一是做到早宣傳動員。春節過后,鎮﹑村﹑屯三級干部深入到每個養殖戶家中,通過算帳對比,典型介紹,下發宣傳單等方式共落實青貯種植面積4500畝。二是早備種子。面積確定后他們及時從市畜牧局購入中原單32和龍幅208兩種品種1.5萬斤,又從種子公司購入白鶴玉米籽5000余斤,從而滿足了種植戶的需求。三是適時早播。大田播種后他們及時召開了青貯玉米播種現場會,按照技術要求4500畝青貯玉米全部下籽到地。
二﹑在措施推進上狠抓一個“實”字。種植青貯提高養殖效益已成為廣大干部奶農的共識,只有真抓實干,務求實效,才能提高青貯種植產量,加快青貯產業發展進程。一是面積落實落靠。出苗后市政府抽出專人逐屯逐戶進行實地測量,全面掌握了實種面積。二是政策落實到位。在青貯良種補貼發放工作中,按上級每畝補貼10元標準如數發放到戶,極大的調動了奶農種植青貯的積極性。三是在技術上實地現場指導。從種植到收獲。鎮﹑村﹑屯三級干部按照技術要求面對面講授進行實地現場指導,使奶農真正掌握了青貯種植的技術規程,收益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三﹑在后期管理上做到一個“貯”字。種植青貯的關鍵所在就是“貯”,通過算帳的方法真正使奶農體會到了貯存青貯的效益。1頭奶牛種植2畝青貯產8噸青貯料,可飼喂一年,節約飼草4000斤減少開支1200元,如再增產一噸鮮奶收入1200元合計2400元,扣除費用每頭牛可增收1500元,從而使奶戶感受到只有貯才能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在貯存的過程中,對于連片種植青貯的奶戶鎮政府利用大型收割機幫助收獲,只收成本費用,在貯存方法上,我們才取因地制宜的方法有用永久性青貯窖,有用土窖塑料薄膜襯裝的,還有用溝﹑坑和袋裝的,截止9月20日4500畝青貯全部貯存完畢貯量可達2萬噸,永久性青貯窖發展到125個,其它各類窖600多個,達到了每頭成母牛1畝青貯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