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4年大豆市場行情回顧
1.內外盤大豆走勢軌跡及相關基本面因素分析。
綜觀2004年內外大豆市場表現,可將其走勢分為三個階段:
(1)年初至4月5日的最后上沖階段,其間美盤創出近16年的新高1064美分,接近1988年6月份的高點1067美分,上漲幅度達270點,合34%;同期連豆市場(409合約)創出4100元的歷史紀錄,漲幅達到742點,合22%。此輪上漲行情是對2003年牛市的延續,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美國大豆連續兩年減產;二是南美大豆產量因亞洲銹病及干旱造成減產,與預期相比下調幅度高達900萬噸左右;三是中國大量購買及外國基金的興風作浪。
(2)4月6日至11月8日的大幅下跌階段,其間美盤最低跌至502.4美分,跌幅達561.6美分,合53%;同期連豆市場(505合約)跌幅達1151點,合31%。此輪下跌,雖在情理之中,但下跌幅度之大,速度之快,確實也出乎意料,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從需求因素上看,大豆上的“中國購買”因素明顯衰減,中國一些大豆進口商(油廠)巨額虧損,出現對南美大豆的大面積違約;二是美國大豆播種面積出現增加,產量創出新的歷史紀錄;三是美農業部對南美2004/2005年度產量作出樂觀預計。
(3)11月9日至今的振蕩階段,其間美盤于11月23日到達562美分,出現明顯反彈;連豆505合約于11月22日到達2679元。此一波段市場分歧加大,消息面上缺乏新的大的利多利空題材,全球大豆格局的偏空勢頭與前期美國出現的大豆亞洲銹病、美元的持續貶值形成對峙,外盤上基金的空頭頭寸遭遇商業買盤的抵擋,全球大豆的豐收與全球豆農的惜售構成拉鋸,總體上呈現典型的底部振蕩格局。
2.2004年內外盤走勢的幾點啟示。
(1)重視商品周期理論及價值規律的研究,特別是農產品,如大豆,目前的產量南北半球各占一半,供應周期為半年,牛熊轉換步伐加快,同時作為可再生資源,其價格偏離價值的幅度和時間會受很大的限制,盲目的追漲殺跌勢必遭受市場的懲罰。
(2)重視套期保值工具的運用。2004年國內一些油廠經歷了從天堂到地獄的磨難,對內外盤出現的倒差缺乏足夠的重視和分析研究,放棄了套期保值的良好避險工具,大量買多投機,造成大面積違約,損害了多年形成的良好信譽,產生空前的財務危機,造成壓榨行業新一輪的洗牌。
二、2005年大豆市場走勢展望
1.全球大豆產量創紀錄,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從美農業部12月份的農產品供需報告看,2004/2005年度美國和中國的大豆產量創紀錄已成事實,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產量也有望創紀錄。
2.全球大豆需求并未同步增長。同樣從美農業部12月份的農產品供需報告可以分析得出,全球大豆需求并未同步增長。
3.中國國內大豆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價格難以出現大的上漲勢頭。
4.幾個不確定因素。(1)亞洲銹病的影響。目前美國已有9個州發現亞洲銹病,一方面將影響其單產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使用除菌劑,可能會大幅增加種植成本。從目前看,亞洲銹病的影響尚難預計,但必將成為2004/2005年度的重要題材。(2)南美大豆產量。從目前情況看,南美大豆播種順利,且生長狀況良好,但未來天氣狀況究竟會如何,還需觀察。(3)禽流感問題。筆者個人認為,我國在經歷了非典及禽流感以后,疫病預防及控制能力明顯提高,即使禽流感在一定范圍內發生,對全年的大豆需求也不會產生大的影響。
(4)人民幣升值、加息。從近期高層的言論分析,升值將是不可避免的,只有2005年上半年還是下半年之別,人民幣升值將對國內大豆價格造成一定的利空。同時加息因素也將對豆價構成一定利空,只是程度上較輕。
(5)海運費。海運費的高低,將直接影響進口大豆的數量及成本。由于原油價格的高企及東南亞對海運的需求增加,國際海運價格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曾達到78-80美元的歷史高位,前段時間一度回落到36美元左右,后又大幅上沖,至12月10日左右達到72-73美元的高水平,目前已有近10美元的回落。按個人理解,2005年海運費可能會在高位振蕩,估計平均在50美元左右。
(6)豆農惜售問題。由于2004年的大部分時間豆價呈單邊下跌態勢,與2003年下半年及2004年上半年的價格水平差距較遠,使各主產國豆農都有嚴重的惜售心理。盡管各國豆農產生惜售的依據有所不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價格的下跌,特別是在近期成為豆價反彈的重要因素之一。筆者認為,只有不出現供需方向大的利多題材,豆子總要出售的,甚至有可能形成各主產國集中拋售大豆,從而對全球豆價構成壓力。
?。?)黃大豆2號的影響。由于黃大豆2號放寬了交割標準,其定位應低于大豆1號,筆者認為大豆2號的推出會對大豆1號有一定的利多影響。
5.技術走勢分析。從CBOT長期走勢圖來看,目前美盤再次進入底部區域,由于美元貶值因素的存在,美盤價格難以跌得太低,有可能在450美分得到強勁支撐。若大盤確實能在450美分得到支撐,則自1064美分的下跌反彈1/3位于634美分,加上2004年9月1日高點652美分的阻力,因此2005年高點有可能在650美分。另,最近兩次下跌即1988-1991年跌勢與1997-1999年跌勢結束后的反彈分別為240.5美分與180美分,幅度分別為43.5%、35.9%。同時,從美盤周線圖看,自1064美分至502.4美分已走完a-b-c三大浪下跌,未來有可能形成一個X浪及另一個a-b-c三浪結構。
從連豆505周線圖看,a-b-c的結構并不明朗,而五浪下跌則較為清晰,未來沖高回落的可能性依然較大。
目前美港口升水已接近70美分,海運費在63美元,若美盤在450-650美分之間,按正常水平升水40美分、海運費50美元匡算,進口大豆成本在2300-3000元/噸左右;按升水50美分、海運費60美元匡算,進口大豆成本在2430-3130元/噸。因此,筆者大膽預測A0505在2005年的運行區間在2400-2900間,而黃大豆2號的運行區間可能在2300-2800元/噸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