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飼料工業發展的主要特點有三:
一是產品結構發生明顯變化。根據飼料工業統計及有關調查資料顯示,今年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增幅最快,達到10%,比上年提高7個百分點,這主要是自配料快速增長等因素的作用;配合飼料是近些年發展最好的時期,特別是豬飼料中的高價乳豬料增長最快;濃縮飼料生產呈快速下降的走勢。在配合飼料中,豬料、水產料和反芻料呈現較快增長趨勢,肉雞料保持基本穩定的發展態勢,蛋雞料生產下滑速度很快。
二是飼料產品質量及安全水平有所提高。據全國抽檢結果顯示,2004年飼料產品合格率為95.06%,比上年提高3.23個百分點。飼料/水中萊克多巴胺等違禁藥品檢出率1.96%,同比下降1.68個百分點。
三是飼料企業集團化趨勢加快。隨著飼料行業的不斷成熟,企業間人才、資金、技術、品牌優勢越拉越大,從而加速了企業的優勝劣汰。預計2004年全國排名前 10位飼料生產企業的飼料產量將達到1850萬噸,占全國飼料產品產量的21%左右,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近3個百分點。年產10萬噸的企業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將至少增加20%。
分析與點評:
2004年1-9月飼料工業發展情況
今年,我國飼料工業受禽流感疫情和原料價格上漲的影響,上半年大幅減少,第三季度迅速回升,產量持續增長。據調查了解,廣東、廣西、河北、河南四省(區)飼料市場總體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供需兩旺,企業普遍反映市場發展潛力很大,對未來充滿信心。這與全國畜牧業生產形勢“家禽存欄和出欄增加、畜產品產量增加、畜產品價格回升、生產效益較好”結果一致。
今年以來,飼料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多數飼料企業降低了家禽飼料比重,擴大了豬飼料與水產飼料生產,保持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據統計,2004年1-9月全國飼料工業產品總產量7050萬噸,同比增長1%,其中廣東達 796.2萬噸,增長18.4%;廣西達227.4萬噸,增長16.8%。大型企業增幅更大,河北河南一些大型飼料生產集團企業同比增長40%以上。但不同區域、不同產品結構的企業經營情況有所不同。如保定市,今年約有一半企業贏利,一半虧損,主要原因是企業生產的飼料70%為雞配合飼料,受禽流感影響大,贏利空間小。滄州市的飼料企業則經受住了原料上漲和禽流感的沖擊,經營狀況良好,95%的企業都贏利,主要原因是產品結構合理,濃縮飼料占到75%,受市場和原料價格波動較小;廣東省幾乎所有飼料企業都贏利,主要原因是普遍采用專業化訂單生產,受市場影響小。
當前飼料工業發展的新特點
(一) 飼料企業規模擴大,專化業水平提高
目前,飼料企業正處于整合階段,部分中小型飼料企業被兼并重組,大型企業強強聯合,形成了具有競爭優勢的聯合體。如保定市,今年飼料企業由80多家減少至 60家,減少33%,滄州市由206家減少至185家,減少10%;石家莊市由520家減少至400家,減少23%。廣東省的飼料企業規模都比較大,加上注重飼料品種的專用化生產,很多企業與養殖戶簽約,定點、定時、定量生產各種專用飼料滿足用戶需求,因此,飼料企業不僅沒有減少,反而由年初的470家增加至510家,增加10%。
(二)產業化經營成為發展趨勢。以飼料企業為“龍頭”,“企業+農戶+基地”的一條龍經營模式迅速發展。如廣西地區在飼料行業積極推廣飼料產業化經營模式,主要以“揚翔模式”為代表的實現飼料、養殖、加工整體聯合的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產業化經營的發展不僅延長了產業鏈,提高了產品附加值,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強了企業競爭力。對帶動農民致富、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也有巨大的作用。
(三)經營方式逐漸改變。雙贏、多贏的經營理念在飼料行業已成為共識,具有地方特色的經營方式正在各地形成。以品牌、產品質量和技術服務為主要競爭手段的經營方式在規模企業中漸成氣候。如廣東省的飼料企業依靠優質、穩定的產品質量拓展市場,實行無賒銷營銷方式,目前已基本消除了多年形成的賒銷頑癥;河北省價格戰雖仍是主要競爭手段之一,但產品質量正受到養殖戶越來越多的重視。
飼料工業發展新形勢
飼料工業上聯種植業,下聯養殖業,在農業和農村經濟中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主要表現在:一,積極推動了養殖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今年畜產品產量增長,價格上揚,農民飼養禽畜的經濟效益明顯增加,畜牧業對農民增收的促進作用增強。飼料占養殖成本的70%以上,飼料供應和市場的相對穩定保障了養殖業的穩定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
二,為建立現代畜牧業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飼料工業的發展,推動了養殖業向集約化、規模化和工廠化發展,飼料工業中高新技術的應用,使養殖業的生產水平和效益不斷提高。飼料企業營銷人員和技術人員從推銷產品到售后服務,通過飼養、動物營養、防病治病等知識的培訓,強化技術服務支持,帶動了養殖技術的全面提高。
三,飼料工業的發展帶動了種植業結構調整。飼料產量的持續增長促使種植業由傳統的“糧 ---經”二元結構向“糧----經----飼”三元結構轉變。同時促進了農作物品種的改良與提高。飼料工業將糧食及副產品轉化為飼料。實現了農產品多次增值。飼料工業的發展為養殖業和種植業做出貢獻,反之,養殖業和種植業的發展也為飼料工業發展創造了市場空間和基礎條件,并受其制約。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飼料工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機遇方面
1)畜禽養殖量將持續增加。
今年養殖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除家禽外,家畜存欄和出欄都顯著增加,畜產品產量增長,價格上揚,生產效益較好。禽流感疫情過后,養殖業生產呈現恢復性增長。主產區畜產品外銷和出口也均有較大幅度增長。明年養殖業將受畜產品和水產品價格上漲的拉動,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飼料工業也將隨之發展。
2)大宗飼料原料價格趨穩。今年上半年由于糧食價格上漲的帶動,大宗飼料原料價格明顯上揚。下半年來,受全年糧食增產預期和進口量增加的影響,豆粕、玉米、蛋氨酸、賴氨酸四項代表性原料價格趨穩,緩解了原料漲價帶給飼料企業的壓力,預計飼料價格穩定,產量增加。
3)農民生產投入增加。對農民進行糧食補貼等政策的實施,提高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目前畜產品價格回升,效益良好,農民樂于將手中的余糧和資金用于養殖業,從而進一步拉動了飼料產量的上升。
4)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有利于工業飼料的生產和推廣。當前,我國正積極推行現代化畜禽養殖方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了畜牧業規模化、專業化建設步伐。養殖方式的轉變對飼料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創造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挑戰方面
運輸成本增加,飼料添加劑價格趨升和蛋白質原料短缺成為制約瓶頸。
由于治理超載、鐵路運力緊張和較高的車皮費,使飼料原料采購和飼料產品運輸費用均大幅度增加。受石油漲價和市場供應影響,今年多種化工生產的飼料添加劑價格呈現上漲趨勢,使飼料產品成本居高不下。蛋白質原料長期短缺,摻雜、使假原料屢見不鮮,在動物源性飼料產品中添加非蛋白氮、劣質原料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些都是影響飼料成本構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約飼料生產的瓶頸。
自配飼料數量增大。受飼料價格上漲的影響,部分養殖場(戶)為降低飼料成本,發展自配飼料縫紉機行養殖生產。據調查,目前自配飼料約占整個飼料產量的30%左右,并呈逐漸增加的趨勢。自配飼料雖然可以使養殖場(戶)降低一定的成本,但因期 其加工條伯件和技術水平等有限,給飼料質量安全帶來了一定隱患。
飼料企業經營手段、競爭方式仍需改進。
目前,多數飼料企業仍以價格競爭為主要手段,導致產品質量下降,造成資源浪費。同時存在市場流通環節過多,中間商利潤過高的現象。據調查,商品飼料產品平均70%通過二級經銷商銷售,直銷比例僅占30%。經銷商銷售飼料的利潤一般是飼料廠的2-3倍,使養殖成本居高不下,飼料企業低贏利甚至無贏利,尚未形成生產、經營、消費之間的良性循環。
監管手段落后,亂收費,亂罰款現象仍時有發生。
各地對飼料行業監管重要性的認識不足,監管手段有限,監管經費難以落實。執法部門和技術監管部門亂抽查、亂收費現象比較嚴重,一些地方組織名目繁多的升級達標活動,變相收費,使飼料企業負擔進一步加重。
科技水平和科技投入較低。
我國飼料工業的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發達國家飼料企業科研開發投入約占其利潤的5%,而我國大型飼料企業科研開發投入尚不足1%。國家和企業對飼料科技的投入不足,不利于飼料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安全、高效、環保產品的開發的推廣,嚴重阻礙我國飼料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