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內蒙古面積、產量最大的糧食作物,近5年年均玉米種植面積2262萬畝,產量774萬噸,占全區年均糧食總產的58%。近4年,內蒙古玉米產量在全國排第5位,玉米人均占有量僅次于吉林省列第二名。2003年,內蒙古人均占有玉米373公斤,比全國人均90公斤,比世界人均97公斤高出3倍左右。2004年,全區人均占有玉米可達440公斤以上,比2003年增長近20個百分點。
內蒙古玉米產業發展重點在東部四盟市,特別是在通遼市。近5年,東部四盟市年產玉米463萬噸,占全區玉米年總產的59.8%。其中通遼市年均生產玉米233萬噸,占東四盟市的一半以上,為全區的30%;2003年,通遼市加工玉米41萬噸,占全區實際加工玉米的39.4%。隨著年消耗玉米80萬噸的梅花味精廠和年消耗玉米100萬噸的豐原集團淀粉加工廠相繼投產以及岳泰飼料集團和萬順達淀粉公司加工能力的提高,3—5年內,通遼市玉米加工能力可達230萬噸,當地玉米全部可以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玉米產業的發展也帶動起了玉米加工業的發展。目前,內蒙古有以玉米為原料的加工流通企業370多家,其中制酒企業100多家,飼料加工企業260多家,還有加工玉米淀粉、食用酒精、糖化酶、糠醛、調味品、飼料金霉素等精深加工企業10多家。2003年,銷售收入百萬元以上玉米加工企業97家,加工玉米104萬噸,占全區總加工量的2/3左右。全區玉米加工率為11.7%,加上青貯玉米過腹轉化,全區玉米加工轉化率為17.3%。這些企業中有32家具有自營進出口權,常年調出區外和出口的玉米在400萬噸左右,已經初步形成了內蒙古玉米產業化經營格局。內蒙古較大的玉米加工企業有內蒙古華玉淀粉廠、內蒙古華蒙金河集團、內蒙古河套酒業集團等。現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華蒙金河集團,以玉米為主要原料生產飼料金霉素、鹽酸鹽金霉素及鹽霉素、莫能菌素、黃霉素等,年加工產品3.5萬噸。
玉米種植和加工業的發展,還帶動起了玉米制種業。主要玉米制種業企業有內蒙古蒙豐種業公司、通遼金山種業公司、赤峰市松洲種業公司等,另外,外省、外國的一些制種企業也非常看好這一市場,紛紛來內蒙古投資該產業。
就內蒙古玉米產業化的發展規劃,記者采訪了編制內蒙古糧油產業發展規劃的負責人。該負責人指出,內蒙古玉米生產雖然排名位居前列,但與加工業發達的吉林省相比還有差距。目前,吉林省玉米加工率達36.7%,而內蒙古不到12%;國外玉米加工產品2000多種,我國200多種,內蒙古還不到10種。目前,內蒙古玉米加工轉化的差距也反映了內蒙古玉米市場還有巨大潛力可挖。內蒙古要學習借鑒吉林省從發展玉米生產轉向發展玉米經濟的做法,大力推進玉米產業化經營,迅速提高玉米加工轉化能力,大力開發賴氨酸、乳酸、玉米油、味精、飼料金霉素和醫用產品等精深加工產品。另外,要適應企業加工和飼養轉化需求,發展高淀粉、高賴氨酸、高油玉米等加工專用品種和飼料玉米生產,最大限度地將區內玉米就地加工轉化增值,開辟一條發展玉米產業的有效途徑,使內蒙古盡快從玉米生產大區變為玉米經濟強區。
內蒙古玉米產業發展重點在東部四盟市,特別是在通遼市。近5年,東部四盟市年產玉米463萬噸,占全區玉米年總產的59.8%。其中通遼市年均生產玉米233萬噸,占東四盟市的一半以上,為全區的30%;2003年,通遼市加工玉米41萬噸,占全區實際加工玉米的39.4%。隨著年消耗玉米80萬噸的梅花味精廠和年消耗玉米100萬噸的豐原集團淀粉加工廠相繼投產以及岳泰飼料集團和萬順達淀粉公司加工能力的提高,3—5年內,通遼市玉米加工能力可達230萬噸,當地玉米全部可以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玉米產業的發展也帶動起了玉米加工業的發展。目前,內蒙古有以玉米為原料的加工流通企業370多家,其中制酒企業100多家,飼料加工企業260多家,還有加工玉米淀粉、食用酒精、糖化酶、糠醛、調味品、飼料金霉素等精深加工企業10多家。2003年,銷售收入百萬元以上玉米加工企業97家,加工玉米104萬噸,占全區總加工量的2/3左右。全區玉米加工率為11.7%,加上青貯玉米過腹轉化,全區玉米加工轉化率為17.3%。這些企業中有32家具有自營進出口權,常年調出區外和出口的玉米在400萬噸左右,已經初步形成了內蒙古玉米產業化經營格局。內蒙古較大的玉米加工企業有內蒙古華玉淀粉廠、內蒙古華蒙金河集團、內蒙古河套酒業集團等。現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華蒙金河集團,以玉米為主要原料生產飼料金霉素、鹽酸鹽金霉素及鹽霉素、莫能菌素、黃霉素等,年加工產品3.5萬噸。
玉米種植和加工業的發展,還帶動起了玉米制種業。主要玉米制種業企業有內蒙古蒙豐種業公司、通遼金山種業公司、赤峰市松洲種業公司等,另外,外省、外國的一些制種企業也非常看好這一市場,紛紛來內蒙古投資該產業。
就內蒙古玉米產業化的發展規劃,記者采訪了編制內蒙古糧油產業發展規劃的負責人。該負責人指出,內蒙古玉米生產雖然排名位居前列,但與加工業發達的吉林省相比還有差距。目前,吉林省玉米加工率達36.7%,而內蒙古不到12%;國外玉米加工產品2000多種,我國200多種,內蒙古還不到10種。目前,內蒙古玉米加工轉化的差距也反映了內蒙古玉米市場還有巨大潛力可挖。內蒙古要學習借鑒吉林省從發展玉米生產轉向發展玉米經濟的做法,大力推進玉米產業化經營,迅速提高玉米加工轉化能力,大力開發賴氨酸、乳酸、玉米油、味精、飼料金霉素和醫用產品等精深加工產品。另外,要適應企業加工和飼養轉化需求,發展高淀粉、高賴氨酸、高油玉米等加工專用品種和飼料玉米生產,最大限度地將區內玉米就地加工轉化增值,開辟一條發展玉米產業的有效途徑,使內蒙古盡快從玉米生產大區變為玉米經濟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