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豆價格自8月初結束暴跌以來,局部振蕩時間已超過5個月,市場正面臨方向性選擇。而目前黑龍江豆農手中仍有50%左右的新豆沒有銷售,國內油脂企業在美國的訂單數量巨大。市場人士認為,正確評估與分析國際大豆市場的供求關系,對國內油廠采購國際大豆,以及農民選擇大豆銷售時機都非常重要。
1月12日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月度供需報告,對美豆產量和年度結轉庫存都較上月作了一定下調,而關于巴西及阿根廷大豆產量預測均沒有變化,CBOT交易商認為本次報告基本呈中性。對于未來影響CBOT期價的因素,大通期貨投資總監王晨分析認為,美國2004年度的各種數據已基本明確,相對的數據調整對期價的影響逐漸減弱,全世界的大豆豐產決定了基本面的長期利空壓力,但短期的利多題材也明顯存在。近期投資者關心的焦點集中在南美的干旱和亞洲銹病兩個方面。當前,南美大豆主產區的作物生長條件總體仍較理想,而巴西南部大豆將進入2月份的結莢期,其降雨量能否解除干旱成為影響其本年度大豆產量的關鍵。目前巴西128個地區和阿根廷北部各州均發現大豆亞洲銹病,同樣的情況在美國也有超過10個以上的州發生,這無疑將會對未來南美的產量、美國新一年度大豆播種成本和面積產生較大影響。南美干旱和亞洲銹病這兩個問題是近期支撐美盤期價的主要因素。
實際上,近幾個月來大豆市場多空雙方的爭執相當激烈。究其原因,多方人士認為,大豆直線下跌1000余點后,即使從技術角度分析,也應有40%左右的反彈,何況還存在農民惜售、前期海運費高企、國家保護農民利益等因素影響。與其觀點不同的一位資深人士則認為,多方的理由雖符合邏輯,但市場的現實因素必須具體分析、優先考慮。如果用黃豆1號501的圖表分析,技術反彈已經實現。至于505以后的合約,由于預期有新的市場因素影響,其走勢將會有差別。
一位市場分析師對此作了進一步分析:一是大豆501合約應是中期反彈的分水嶺,因為南美新豆收獲的季節性壓力在503合約有所體現。二是黃豆1號合約由于交割4等豆貼水減少至30元/噸,從而調動了賣方交割的積極性,這也影響了505合約的反彈力度,使其走勢更弱。而從整個豆市盤面(包括CBOT)技術方面看,由于國際大豆市場數量激增的結轉庫存壓力,豆價中期反彈是以時間換空間的形式在進行著。
從長期圖表和當前的基本面來看,市場人士認為較長期的熊市已經確立,豆價下跌仍有一定的空間。從CBOT的30年長期圖表來看,豆市每5—8年都進行一個市場循環,牛市周期一般不超過兩年,而這次牛市從2002年1月開始到2004年3月已經運行了27個月。從世界市場供求狀況看,2001/2002年度到2003/2004年度大豆產需差額基本在500萬噸以內,但預計2004/2005年度世界大豆結轉庫存量將至少增加2000萬噸,這個數字占近年世界大豆市場出口量的1/3左右,遠大于中國的年度進口量。因此,“未來的供應壓力是相當空前的”。一位分析師表示,盡管影響價格波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某個階段決定事物性質、起主導作用的因素只有一個或極少幾個。只要南美天氣不出現較大的問題,全球創記錄的大豆產量(有可能高達2.3億噸之巨)是必須用價格來消化的。
美國和中國農民的惜售造成了北半球新產大豆的大量積壓,如果南美大豆上市,這種惜售將難以延續。同時,由于進口大豆已經占國內壓榨量的2/3、總消費量的一半,因此,與其他谷物品種相比,國內豆價波動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更大。但是,也有分析師認為,受國際油價和世界商品指數高企、美元大幅貶值等因素影響,在南美豆大量上市期間,國內外豆價創新低的可能性盡管較大,但CBOT期豆破450美分重回底部的可能性卻相對較小。
1月12日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月度供需報告,對美豆產量和年度結轉庫存都較上月作了一定下調,而關于巴西及阿根廷大豆產量預測均沒有變化,CBOT交易商認為本次報告基本呈中性。對于未來影響CBOT期價的因素,大通期貨投資總監王晨分析認為,美國2004年度的各種數據已基本明確,相對的數據調整對期價的影響逐漸減弱,全世界的大豆豐產決定了基本面的長期利空壓力,但短期的利多題材也明顯存在。近期投資者關心的焦點集中在南美的干旱和亞洲銹病兩個方面。當前,南美大豆主產區的作物生長條件總體仍較理想,而巴西南部大豆將進入2月份的結莢期,其降雨量能否解除干旱成為影響其本年度大豆產量的關鍵。目前巴西128個地區和阿根廷北部各州均發現大豆亞洲銹病,同樣的情況在美國也有超過10個以上的州發生,這無疑將會對未來南美的產量、美國新一年度大豆播種成本和面積產生較大影響。南美干旱和亞洲銹病這兩個問題是近期支撐美盤期價的主要因素。
實際上,近幾個月來大豆市場多空雙方的爭執相當激烈。究其原因,多方人士認為,大豆直線下跌1000余點后,即使從技術角度分析,也應有40%左右的反彈,何況還存在農民惜售、前期海運費高企、國家保護農民利益等因素影響。與其觀點不同的一位資深人士則認為,多方的理由雖符合邏輯,但市場的現實因素必須具體分析、優先考慮。如果用黃豆1號501的圖表分析,技術反彈已經實現。至于505以后的合約,由于預期有新的市場因素影響,其走勢將會有差別。
一位市場分析師對此作了進一步分析:一是大豆501合約應是中期反彈的分水嶺,因為南美新豆收獲的季節性壓力在503合約有所體現。二是黃豆1號合約由于交割4等豆貼水減少至30元/噸,從而調動了賣方交割的積極性,這也影響了505合約的反彈力度,使其走勢更弱。而從整個豆市盤面(包括CBOT)技術方面看,由于國際大豆市場數量激增的結轉庫存壓力,豆價中期反彈是以時間換空間的形式在進行著。
從長期圖表和當前的基本面來看,市場人士認為較長期的熊市已經確立,豆價下跌仍有一定的空間。從CBOT的30年長期圖表來看,豆市每5—8年都進行一個市場循環,牛市周期一般不超過兩年,而這次牛市從2002年1月開始到2004年3月已經運行了27個月。從世界市場供求狀況看,2001/2002年度到2003/2004年度大豆產需差額基本在500萬噸以內,但預計2004/2005年度世界大豆結轉庫存量將至少增加2000萬噸,這個數字占近年世界大豆市場出口量的1/3左右,遠大于中國的年度進口量。因此,“未來的供應壓力是相當空前的”。一位分析師表示,盡管影響價格波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某個階段決定事物性質、起主導作用的因素只有一個或極少幾個。只要南美天氣不出現較大的問題,全球創記錄的大豆產量(有可能高達2.3億噸之巨)是必須用價格來消化的。
美國和中國農民的惜售造成了北半球新產大豆的大量積壓,如果南美大豆上市,這種惜售將難以延續。同時,由于進口大豆已經占國內壓榨量的2/3、總消費量的一半,因此,與其他谷物品種相比,國內豆價波動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更大。但是,也有分析師認為,受國際油價和世界商品指數高企、美元大幅貶值等因素影響,在南美豆大量上市期間,國內外豆價創新低的可能性盡管較大,但CBOT期豆破450美分重回底部的可能性卻相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