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三葉也叫做紅車軸草、紅荷蘭翹搖。原產于小亞西亞及歐洲西南部,是歐洲、美國東部、新西蘭等海洋性氣候地區的最重要的牧草之一。在我國云南、貴州、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新疆等省、自治區都有栽培,并有野生狀態分布。紅三葉適宜在我國亞熱帶高山低溫多雨地區種植。目前,紅三葉有許多適應不同環境的優良品種,各地可因地制宜選用。
一、形態特征
紅三葉為豆科三葉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壽命2~4年。直根系,主根入土深60~90厘米,根系主要分布于0~30厘米土層中。分枝力強,一般10~15條,多者30條,莖自根莖生出,圓形,中空,直立或斜生,高50~140厘米。托葉大,先端尖銳,膜質,有紫色脈紋。三出復葉,小葉卵形或橢圓形,葉面有灰白“V”形斑紋,全緣。莖葉有茸毛。頭形總狀花序,生于莖枝頂端或葉腋處,每個花序有小花50~100朵,花色紅。莢果小,每莢有種子1粒。種子腎形或橢圓形,棕黃色或紫色,千粒重約1.5克左右。
二、生物特性
紅三葉是豆科三葉草屬多年生牧草,直根系,主根入土不深,側根發達,多分布在0~30cm土層,分枝力強,長日照植物,10月上旬開花,7月上旬種子成熟,全生育期220~230天。紅三葉喜溫暖濕潤氣候,夏天不太熱,冬天又不太冷的地區。最適氣溫在15~25℃,超過35℃,或低于-15℃都會使紅三葉致死,冬季-8℃左右可以越冬,而超過35℃則難越夏。要求降雨量在1000~2000mm。不耐干旱,對土壤要求也較嚴格,pH6~7時最適宜生長,pH值低于6則應施用石灰調解土壤的酸度,紅三葉不耐澇,要種植在排水良好的地塊。
三、營養價值
紅三葉是著名的優質牧草。紅三葉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據測定,在開花時,干物質中分別含粗蛋白質17.1%,粗脂肪3.6%,粗纖維21.5%,無氮浸出物47.6%,粗灰分10.2%,還有豐富的各種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草質柔軟,適口性好,各種牲畜都喜食。紅三葉是牛、羊最好的飼料,馬、鹿、鵝、鴨、兔、魚也喜食。豬也喜食其青草或草粉,在雞的預混料中加入5%的草粉,可提高產卵率,并減少疾病發生,促進生長。可以放牧,也可以制成干草、青貯利用。